首頁 短篇

天空暗淡的時候

02

天空暗淡的時候 茶米粽 2140 2022-08-13 07:45:44

  人不能什么秘密都知道,關(guān)于同事為什么會在那個時候哭成那樣,同事自己也不想說,我也沒辦法去多問她一些內(nèi)容,只是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聽她訴說,當然這也不知道是八卦居多,還是關(guān)心居多。在我看來這兩個沒有太大的差別,去聽說另一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本身就是浪費自己時間的事情,只不過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都樂此不疲。

  年少無知的時候總會接觸一些看似有趣的東西,比如說寫點東西什么的。那個時候還以為自己能夠一舉成為故事專家中的一員,沒想到等時間過去,自己就會慢慢變得平庸了,好像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眼中,就沒有自己會平庸這一選項,自信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然后又用一道回旋鏢,扎穿了自己的心。

  偶爾有老朋友問起我,“現(xiàn)在還在寫東西嗎?”

  我都羞愧得不知道該怎么繼續(xù)下去。

  我曾經(jīng)吹噓過的未來,如果那些未來能夠用紙張記錄下來,我都懷疑比我整個人都要高,大大小小的細節(jié)說得太多了,比如我以后一定能成為什么什么樣的人,真心和假意也要分開來,有些是真的那么期待,有些則是口頭說說,跟個潮流而已。

  我是想合群的,但偏偏寫文字又不能合群。我考慮過一本書的內(nèi)容,如今對一本書的要求已經(jīng)完全不合常理了,需要里面所有的文字,甚至連想法都得完全是寫手獨創(chuàng)的,就比如我從小到大都聽到別人說“團結(jié)力量大”,而其他寫手也真心這么覺得,在天南地北的我兩把這一內(nèi)容寫在紙面上,就有可能因此被鑒定為相互借鑒。

  我覺得像是“題材”、“設(shè)定”、“要素”,很多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是那些東西在別人眼里看來,或許是獨特性的一員。早期的時候還不好說,故事學發(fā)展到這一刻,那些被制定為普遍的、大眾的內(nèi)容設(shè)定,一百個人里面可能五十個相似。再比如說只是寫些尋常的內(nèi)容,一個人的生活逃不開吃飯睡覺,穿衣服的顏色也不過就是那幾種,這些日常上的相似好像沒有人能完全避開,前人都已經(jīng)摸索過的路太多了,后來者接受到了很多方便,但又被堵了不少的路。

  我想怎么樣才能完全避開那些所謂的“重疊”,然后完完全全掌握一本“創(chuàng)新”的小說呢?想來想去,沒有一個可以走得套路,就算是我自己絞盡腦汁想到的一個設(shè)定,回頭去看也早就有過相似的了。更不用說那些大家常用的,而我也覺得好用的題材。

  雖然我從這門行業(yè)中敗下陣來,但我也是仔細研究過的。

  故事內(nèi)容重疊的面太多了,甚至有些不是故意的,也會被重合在一起。還有一部分就是學習跟模仿,剛?cè)胄械娜丝隙ㄊ窍瓤磩e人的書,看這一部分是少不了的,看多了就會受到影響,那么怎么才能從完全普遍的“題材”“要素”當中去尋找“創(chuàng)意”呢?我想來想去,想不到新意。

  再加上我寫的東西,也常常是不知所云的,后來就想著干脆放棄了吧。就算把劇情完全拋開,就比如我先前提到的“團結(jié)力量大”,這種想法上的東西,也完全是有可能跟人重疊的,畢竟一個人的想法,很多時候都能和人有一致的意見,一個一直在適應(yīng)社會的人,再標新立異,也都無法做到完全跟別人不一樣。

  有過一些些接觸后,我常不喜歡去比較兩本不同的書。也許有人會說,寫故事不要計較那么多,但寫手本身就是比較敏感的人群,會對一些小細節(jié)扣著不放,那可能就是寫手的一種習慣,沒有這種習慣,根本沒有辦法去寫出東西來。感受、思緒,這些都是很個人化的東西,即使跟別人有相似性,也一定是有自己的獨特性在里面的。因而我覺得文章其實不能被人模仿的,除非是到了一字一句粘貼的程度,但到了那種程度,也不叫是模仿,而是單純地復制了。

  只要一個人是通過自己的考慮,從頭到尾打下文字,不管那個人再有意去貼近,也摸不到別人的邊界上去。文字的私有性超乎當下絕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可惜的是有些人并不明白,就能靠著一星兩點的見識,沖上前去審判這一切。

  好在我現(xiàn)在也不寫書了,不然過往的那些努力,被人知道了更加覺得羞愧。很多行業(yè)都需要真實的內(nèi)容,但藝術(shù)絕對是其中之最,它本身的賣點,就在于它的“真”,這種真并不指的是打下來的每一個字都是真實的,但它會成為整個作品的底子,我之前在想,為什么有些故事那么打動人,如果想要真的在這個地方,占有一席之地,直接去模仿那一類的故事不就好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即使真的有人努力了,但也沒辦法達到人家的十分之一。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來自于一個人的真實感受,一個人的想法是無法被拿走的。

  就像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所說的,無論在書本上看到過多少的大道理,都沒有辦法切身去感受,而除非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些,藝術(shù)家的經(jīng)歷是獨有的寶藏,不同的經(jīng)歷塑造了不同的人,從而也塑造了不同的文藝作品,而忽略這些,只將表面上的形式當做是精華,也難怪總是在一個怪圈里出不來了。

  能理解這些的人我會同人多聊幾句,但大部分的時間都只能滋生痛苦。

  “可你為什么要放棄?”

  知道我多年習慣的朋友會覺得可惜,我甚至能從中聽出一點憤怒來,好像是在說“那不是你常年想要的東西,并且一直為之努力的嗎,為什么要因為那么點的挫折而放棄”,比起這樣的提問,我更想說的就是這些。

  我不知道如何從這個環(huán)境當中,去做到一個與眾不同的情況,更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徹底避免開那樣的“質(zhì)疑”,“合理質(zhì)疑”。難不成讓我一個故事專家,刨除掉所有故事內(nèi)容,只是寫一點亂七八糟的埋怨嗎?我想如果是那樣的話,應(yīng)該也會被人說,“你用到的那句話是別人的東西”,“果然沒什么水準”吧。

  雖然我更喜歡聽人說“英雄所見略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