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哪門課老師印象最深?
語文,一個需要大量背誦來積累知識的學科,從小便不怎么喜歡,即便我覺得詩詞大會上能夠把古詩詞背得滾瓜爛熟的人很厲害,但我依然對這科煩得緊,但好在小孩子的記憶力好,小時候的語文才沒有落下別人太多。但是這個優(yōu)勢在我上初中的時候逐漸消失不見了,我的學習基本都是建立在興趣上的,自然而然地,語文變成了我最差的一科,誒,不對,數(shù)學是最差的,這倒不是我也煩數(shù)學,那是我真的學不會啊(QAQ),由于我對語文的不重視,語文成績也從班級的中間掉到了倒數(shù),成了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但好在初中的語文并不是很難,中考也勉強到了108分,還不算太差。
后來,上了高中,我遇到了兩位語文老師,他們改變了我對這個學科的看法,也改變了我這個人。
張玲老師,一位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的碩士,她在給我們上課的第一天,帶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老師很兇!,對滴,就是醬紫。張老師語氣溫柔,但字字句句間透著一股凌冽的氣息,讓人初次見面面會感到有些害怕。第一堂課,她就在提問我后,通過我回答問題的方式中聽出我的性格缺陷,那時的我的說話方式十分不招人待見,我總是不自覺地表達出“我和你們不一樣,別拿我和你們放在一起”,但這其實并不是我特意要這樣做的,張老師直接指出了我這個問題后我才意識到這個性格缺陷,這也是我上高中后發(fā)生改變的重要一步。
呂剛老師,我分文理后的一位語文老師,是語文組唯一的一位男老師,畢業(yè)于哪里我不知曉,但是教學風格確實是我這些年都未曾遇到的,倒有些像上個世紀的語文老師,他可以做得到出口便是半部論語,唐詩宋詞總能恰到好處的出現(xiàn)在課堂的每個角落,這讓我從一開始的不在意,到后來的敬佩不已,他真正用來講題的時間少之又少,在中國語文的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下,一開始,我以為他將那些我自認為與課堂無關的話是來水時長的,以至于我和同學間開玩笑都說“呂老師的課就像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他下一節(jié)課是怎么水的”(原話出自電影《阿甘正傳》——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的),但后來,仔細想了想?yún)卫蠋煂ξ覀兊慕虒Х绞?,我仿佛知道了他的用意,他教的,是“語文”。不是“語文考試”。他會通過一篇文章,給我們講到汪曾祺先生的一生,沈從文先生的一生,西南聯(lián)大的眾多人才。通過一篇古文,給我們講到崇禎皇帝究竟是群臣誤他還是他誤大明。他可以站在班級養(yǎng)的綠水秋波(一種菊花)前給大家講陶淵明的一生,在夕陽下給大家講“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是一種什么感覺,可以在下課時在學校的金銀花架下給遇到的同學說“金銀賺盡世人忙,花發(fā)金銀滿架香”是什么意思。
這兩位老師,讓我變得不是那么討厭語文了。我也開始去試著體會蘇軾遨游赤壁的快樂,去體會尋人不見后,在闌珊燈火下找到那人的喜悅。
唔姆!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