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皇太極陪著笑臉道:“傳言?你沒聽過中原自古漢賊不兩立,要不然孔明為何六出祁山北伐曹操這個奸賊?”
一聽到識字的皇太極說起《三國演義》,莽古爾泰立馬來了興趣,這幫大字不識幾個的女真蠻夷,就看得懂三國演義,所以,從奴爾哈赤起就愛看愛聽三國。
皇太極暗笑道:“你覺得大明會與我等聯(lián)手,所以啊,我敢肯定賈維公不但不會相助大明,還有可能與我大金聯(lián)手,”
“與大金聯(lián)手,誰是賈維公?”
“你看,你連賈維公是誰都不知道還聽信謠言,賈維公便是官兵圍剿之匪首,看把你嚇的,他能有三頭六臂不成,”
“那他三千對三萬難道是假?”
“這事倒是真的,但并沒有傳言的三千滅三萬,剛剛我便抓到個參戰(zhàn)逃兵審問清楚了,據(jù)他交代,是十月初八圍剿鄧家村民團,當時官兵一擁而上想憑人多取勝,民團用火銃打殺幾千官兵,你想想,三千條火銃齊射幾輪,莫說三萬官兵,便是三十萬也頂不住,大明官兵是個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
“那倒是,就大明這些蝦兵蟹將,我敢以一敵百。”
“可不是,就這樣的兩腳羊,憑借的是各處關(guān)墻,現(xiàn)今我等入了關(guān)便是狼如羊圈,哪能這么快打退堂鼓,難道你正藍旗不缺糧,我告訴你,不打夠百萬石糧食休言撤兵?!?p> 聽見糧食,莽古爾泰打了個激靈,是啊,這次入關(guān)便是來打糧的,正藍旗有二十一個牛錄,每牛錄三百兵,便是六千三百戶,每戶五口人,合計三萬多口,再加上包衣,總共便是十幾萬張嘴需要吃的。
大明斷了貿(mào)易之后,遼東連年大旱,加上女真本是漁獵名族,所以根本種不出多少糧食,現(xiàn)在的大金,斗糧價八兩白銀,而且有價無市。
沒有糧食便會餓死無數(shù)的人口,沒有了人口便失去生存的實力,可以說,大金國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所以眾人才被皇太極游說冒此大險。
這次入關(guān),實行的是十抽三,也就是每個牛錄抽九十正兵加十包衣奴才,正藍旗總共帶了二千一百人入關(guān),整個大金合計二百一十個牛錄抽調(diào)二萬一千人。
莽古爾泰愕然道:“可是,百萬石糧食如何運得回去?我們才多少人?”
皇太極哭笑不得看著代善道:“大貝勒你告訴他如何運糧?”
代善滿臉苦澀道:“大汗也有諸葛木馬流牛運送糧草,要你操什么心?”
莽古爾泰急了道:“大汗有什么妙計,大貝勒你快告訴我???”
皇太極笑著道:“回吧,等養(yǎng)精蓄銳后咱去北京城下逛逛?!?p> 代善問:“大汗,既然想進,為何又按兵不動?”
“不是不動,等待時機而已!”
“時機,兵貴神速,說不定可一鼓而下紫禁城?!?p> “非也非也,邊城是因為軍戶多有怨恨主動開門,可這,太順利了,順利到吾心難安??!”
“大汗剛剛還豪言壯語,怎的又做了縮頭烏龜,要我說,咱便一鼓作氣沖到京師城下灑脫一番…”
“莽古爾泰,走吧,”
“大貝勒,大汗到底有什么妙計運糧?”
“笨,不是有明國兩腳羊嗎?到時連人帶糧一并出關(guān)即可?!?p> “嗨,我怎么想不到呢,大汗真是聰明?!?p> 皇太極端著酒杯陷入沉思,不能說這個人不聰明睿智,事實上,從小在生死搏殺中成長起來的皇太極,他的預感比狐貍還敏銳,這次入關(guān),他在朵顏等了大半個月,一直等到大明抽調(diào)薊門諸邊軍圍剿叛逆這時機他才突然出擊。
果然,薊門一線比他預想的還要空虛,然而,這太順利了,順利到超過他的認知。
皇太極這個人,對情報收集比誰都重視,通過不懈打探,他知道永平府鄧家村有一伙叛逆,他一入遵化城,便派人四處打聽參與平叛逃兵,果不其然,他找到幾個逃兵,分開嚴刑拷打之下,他得知此次戰(zhàn)斗的全過程。
當然,這幾個步卒都不在前列,所以知道信息不多,并且有夸大嫌疑,比如,鄧家村民團有比鞭炮還猛烈的新式火銃,此火銃彈丸連綿不絕透甲破盾,還有彈無虛發(fā)之火炮,能落地開火,并且一炮連人帶馬砸倒一大片。
火銃火炮威力,皇太極比誰都清楚,說殺傷力巨大不為過,可連綿不絕彈丸,又能開花炮彈是不可能的,火銃也好,火炮也罷,守城可以,野戰(zhàn)不行,主要是裝填緩慢又懼怕風雨,火炮更是移動困難。
可這些人口口聲聲又不像虛言,假如,那一整個牛錄探子和零散探子失蹤是被賈維公的民團屠戮了呢?
有可能嗎?
怎么可能,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他們?nèi)チ四睦锬兀?p> 大明是沒有這個實力消滅這么多探子的,要是民團,那便是又一個勁敵。
皇太極驚愕道:“來人,吩咐下去,日落之前各騎清點人數(shù),讓城外蒙古諸部也清理一番,再吩咐下去,晚上務必做好警戒。”
沒多久,代善之子岳拖,濟爾哈朗,豪格等眾貝勒求見。
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之幼子,也就是鑲藍旗阿敏的親弟弟,濟爾哈朗在后世不出名,可他卻是八鐵帽子王中幸運之王,他一生沒什么大戰(zhàn)功,也沒什么大本事,但他死時順治哭暈過去并罷朝七天以示哀悼。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其母為皇太極第二福晉烏喇納喇氏,這家伙一直幫助皇太極拉攏年輕將領(lǐng)人心。
是的,同他一起來的眾人,最年長者濟爾哈朗三十歲,岳拖三十歲,豪格二十歲,一同來的眾貝勒大多乃年少氣盛之少壯派,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叛逆,沖動,盲目崇拜。
貝勒在后金一般是各部落首領(lǐng)的稱呼,因為努爾哈赤御封了四大貝勒才顯貴起來。
大金(后金)入主中原后改國號大清,貝勒便成了皇室稱呼,應該和大明王爺差不多。滿清皇室的爵位從大到小可以分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等十二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