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林和方瑩從御花園里出來,并肩向長春宮走去。
方瑩說:“我記得《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描寫:紫鵑逗寶玉說林妹妹家人要接她回杭州老家去,寶玉登時發(fā)起瘋來,癡愣愣的和傻子一般。他看見了十錦格子上陳設(shè)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著亂叫說:‘那不是接他們來的船來了,灣在那里呢?!Z母忙命拿下來。襲人忙拿下來,寶玉伸手要,襲人遞過,寶玉便掖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說,一面死拉著紫鵑不放。這段故事有什么隱喻嗎?”
關(guān)林解釋道:“寶玉將那西洋自行船掖在被中,暗喻的是乾隆保存富察皇后所乘御舟之舉。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下令將皇后所乘的御舟運到京城保存。此舉雖然是乾隆極度悲哀之下的不明智舉動,但確實也體現(xiàn)了他對富察皇后去世的痛惜和深厚感情?!?p> 方瑩的眼前浮現(xiàn)出當(dāng)年的景象——
浩大的船隊進入京城的通惠河,??吭诖a頭上。岸上跪著白茫茫的一片人群,全是身著孝服的親王貝勒、公侯將相、文武官員和宮女太監(jiān)。
乾隆步下龍舟,緩緩上岸,神色嚴(yán)峻。
“皇后——”岸上悲聲四起,哭聲震天。
乾隆回首望著尚有富察氏體溫的御舟,心中悲思泉涌,斷然下旨:“胡世杰,傳旨?!?p> “奴才侯旨?!焙澜芄砺犞?。
“著禮部,將皇后病逝時所乘御舟運到京城妥善保存。”
“喳。”
數(shù)百名船夫、壯丁喊著號子,肩拉手拽,將碩大的龍舟運到東直門城樓下。
一個官員高喊:“先停下?!?p> 人們停止了拉船的動作。那個官員跑到城門門洞前,測量了一下門洞的寬度,又跑回來測量了龍舟的寬度和高度,然后一臉愁云的對禮部的官員說:“不行啊。門洞太窄,寬度和高度都不夠,龍舟運不進去啊?!?p> “那怎么辦?皇上要知道了龍舟運不進城,還不要了我們的小命呀?!倍Y部官員愁容滿面。
養(yǎng)心殿里,禮部的幾個官員跪在乾隆面前,陳述:“皇上,城門樓門洞太窄,龍舟無法運進城里?!?p> 乾隆蹭的一下站起來,怒喝:“那也要運進來。”他步下龍椅,在殿里來回走了幾步,轉(zhuǎn)身下旨:“把城門樓拆了。”
“?。 睅讉€官員面面相覷。
“怎么,沒聽懂朕的旨意嗎?”乾隆厲聲責(zé)問。
“喳!奴才這就去辦?!?p> “退下吧?!?p> “喳?!睅讉€官員起身,欲退出。
“皇上,微臣有個辦法,可以不拆城樓,也能將龍舟運進城。”禮部尚書海望秉道。
“既有辦法,那就快去辦差吧。”乾隆喝令。
“喳?!焙M蛶讉€官員退了出去。
海望指揮運船人員,在城墻垛口搭起一個木架,木架上設(shè)有木軌,上面滿鋪鮮菜葉,使之潤滑。千余名壯丁推扶拉拽,將御舟順利運進了城內(nèi),從而保住了城樓,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財力。
景山觀德殿里布滿黑紗白帶,紙錢漫天飛舞,宮樂低沉回旋。殿前龐大的院子里,數(shù)千名皇室宗親、親王貝勒、皇子皇孫、公侯福晉、文武大臣和宮女太監(jiān)全部摘除冠上的紅纓,身著白色孝服跪倒在地。
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富察皇后梓宮移殯景山觀德殿,乾隆親臨祭酒。
禮部尚書宣讀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nèi)政,全資皇后綜理?;屎笊鲜淌ツ富侍?,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悅誠服。十余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余暇以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則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賦皇后挽詩,有圣慈深憶孝,宮壸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故親擬皇后謚號:‘孝賢’。大行孝賢純皇后正位中宮,母儀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著禮部援引先朝《大明會典》所載皇后喪儀,聯(lián)銜奏請外省一律照京師治喪。欽此!”
各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為始,摘除冠上的紅纓,齊集公所,哭靈三日,百日內(nèi)不準(zhǔn)剃頭,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內(nèi),停止音樂嫁娶;一般軍民,則摘冠纓七日,在此期間,亦不嫁娶,不作樂。天下臣民一律為國母故世而服喪。
出殯那天,72人將棺木抬出東華門,皇室官府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64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著是1628人的皇帝鹵薄儀仗隊,舉著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扎或綢緞制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延綿數(shù)里。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輪流抬送。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裝的八旗兵勇,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覺羅的隊伍緊跟其后,車轎連綿不斷。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身著法衣,手執(zhí)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jīng)。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里,從京城到陵地,沿途幾百里,每段距離都搭設(shè)玉階金瓦、朱碧交映的蘆殿。靈駕所過御路,兩邊百里內(nèi)文武大臣,預(yù)先跪迎于路右百步外,候靈駕過,隨至宿次,在黃幔城外行三跪九叩大禮,悲聲似海、哀嚎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