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未峰山下有人家

第五十八章:歷史

未峰山下有人家 小奕青 3052 2023-04-05 14:41:17

  等兩輛馬車行駛起來,王念念嘆了口氣,又揉揉臉頰:“臉都笑僵了!還都是回復(fù)差不多的話,下次再有這件事,留香你也幫我回幾句!”

  留香也知道那些仆婦的熱情,笑著道:“只要過了這一次便好了!前兩年四小姐收了請?zhí)?,單?dú)出門去參加花宴,連夫人都送到大門口。最后還是不放心,讓二奶奶又加了一輛馬車放了自己的婆子和丫鬟,再加兩個護(hù)衛(wèi)?!?p>  那是孫輩出了孝期后,王筱盈第一次不跟著長輩出門社交,分外隆重。王念念想著也是,凡事總有第一次,過了這一次就好了,大家也不會太過關(guān)注。

  馬車搖晃中,又想到那幾個好朋友來。今年過年,自己一直在秋思居給母親侍疾,就見了本家的親戚和自己外家。不知道她們怎么樣了?有沒有想到自己?自己距離派人去給她們送信可是又近了一步,彭王兩家長輩幾乎只剩面子情,就是不知道彭錦葵心里是否對自己有齟齬?

  算了算了,隨緣吧!

  馬車漸漸離開西永樂街,進(jìn)入逐漸有店鋪的次干道。

  由于被丫鬟們遮擋,王念念不方便窗簾大開朝外看,只好頭靠著窗欞,讓綠珠把簾子掀開大半條縫,小心翼翼查看外邊的情況。

  到了覺得重要的地方,就讓綠珠開口使車夫慢下來,人多的地方不用喊,車夫自動會停下等待,車馬一個半時辰就這么走走停停地閑逛。王念念偶爾也會下了馬車步行,把姚黃夫妻叫來問些話,心中逐漸有了未峰縣城的輪廓。

  未峰屬于大康朝廷規(guī)劃中的上縣,從前有藩王鎮(zhèn)守過,自古以來便是南北重要樞紐,是北通潭州,南下兩廣,是行軍和商道必經(jīng)之路。

  整個縣的人口眾多,二十年前縣志記錄的人口為五十萬,經(jīng)歷了多年天災(zāi),如今人口應(yīng)該下降很多??h城內(nèi)的人口,王念念大概估算只剩二十萬左右。

  縣城方圓十五里,依山而建。

  西面為明堂山,城門以北為皆是平原和小坡地,有高高的角樓常年駐守著官兵,瞭望敵情。

  東部為郊野,東南角有一半臨著未河,未河因此也是天然的護(hù)城河。

  南部多沃野和山丘,散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村莊。

  縣城四道門,城北“奉宣門”,城南“進(jìn)賢門,”這兩個大城門。城東“觀瀾門”,城西“望翠門”兩個小城門。

  縣城的用地規(guī)劃遵循以北為尊的建筑原則,城中間一條名叫“草河”的小河從明堂山上的水源匯流而下,向東流進(jìn)未河。

  北城多貴,縣衙、文廟、武廟、城隍廟、舊縣學(xué)堂就在北面。

  城西多富,這里都是經(jīng)年生活在未峰的人家,也多大姓祠堂,還有帶小溪和池塘的住宅。城中居民富裕程度尤其以靠近城中央的草河北面為最。城南奉著藥王,那邊數(shù)西南角的民居、百姓生活條件最次。

  東邊幾乎都是商市的地盤,和一兩進(jìn)的院落,大型住宅并不多。這里人流量大,也格外熱鬧幾分。

  車馬行、珠寶玉石、金銀傾銷鋪、筆墨鋪?zhàn)又惖亩嘣诓莺右员?。衣裳吃食玩意兒多靠近城南,南城墻外土地肥沃,好些菜農(nóng)和花木的商家在那兒承包了土地。

  南北的城門并不直接對接,三條主干道從北城門而下大致呈丫字形。大康由于太祖趙小天的統(tǒng)一后,這兩百年戰(zhàn)爭減少,以中間老縣衙的祭天臺為中心,八條次道又呈中字形和回字形。

  靠近主干道的大型商鋪更是有價無市,留著傳子傳孫的。王念念就在此看見了祖父給的鋪?zhàn)樱菛|,近草河的主干道上。

  采石便利,未峰的西山下就有好幾個采石場,因此城中主干道和次干道用了似水泥一樣的土鋪就,小街小巷都是青石板鋪地,很是平整整潔。不像羅仲,目之所及都是土路。

  王念念估算了一下看到的,佛寺的廟塔這種不帶商業(yè)性質(zhì)的高處不算,城里酒樓三間,客棧兩間,還有那遠(yuǎn)遠(yuǎn)看見的青樓兩間,不過就七座兩層的建筑。

  衣料、木工、燈籠、漆器、瓷器、飯館、茶館、酒館、點(diǎn)心、香料、胭脂水粉等等這類一層樓的小店鋪更是多不勝數(shù)。

  等逛過官營鐘表鋪?zhàn)?,官營琉璃鋪?zhàn)?,口中跟丫鬟們贊嘆這時的工藝,王念念心中的疑問也越來越盛。

  大康不用從海外進(jìn)貢就能做出的自鳴鐘,玻璃的大量產(chǎn)出和使用,未河上十八孔拱橋用了石灰和黏土配成的水泥放在水底打樁,地上像水泥似的道路,精鹽、紙張、牙刷的改良,馬車的減震器,各種現(xiàn)代才齊全的蔬果和菜肴。

  依如此類。

  從京城到未峰途經(jīng)的城鎮(zhèn)人口之繁茂,車馬之便利,即使經(jīng)過天災(zāi)和戰(zhàn)亂也大致有三個億左右的人口,一件一件,大康既像明朝又比清朝還進(jìn)步的工藝和人口。

  結(jié)合從小讀到的史書來看。

  歷史仿佛從崖山海戰(zhàn)之前就轉(zhuǎn)了一個小彎,鐵木真沒能統(tǒng)一長江以南成為統(tǒng)治所有華夏土地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明太祖提前了廣積糧的征途,后來一步一步收復(fù)大片國土。

  再后來的歷史又從那棵歪脖子樹又轉(zhuǎn)了個大彎,千古一帝趙小天橫空出世,大康朝歷經(jīng)了兩百多年不倒才至今日。

  那歷史接下來是什么樣?

  一直以來的疑問得到證實(shí)的王念念很懵。

  不知何時細(xì)雨已經(jīng)停了,地上濕漉漉的。

  讓隨行的人留在原地,王念念說了聲自己想靜靜,去了前方一座能容納一輛大馬車通行的小拱橋上站著。

  拱橋建在小溪上,這條小溪向東與草河在東門郊野外交匯,流進(jìn)未河。

  王念念面色沉重,無言看著溪水。溪水微微有些渾濁,但是還是能很清楚地看見兩旁水底的水草隨波搖蕩。

  快到午膳時間,周圍人來人往,大多行色匆匆的人牽著貪玩的小孩趕著回家,見有錦衣女娃一個人站在橋上,路過的行人不免都要打量她背影好幾眼。

  秀雅看不過去,率先去擋住了小姐身后。其他幾個丫鬟見了,也過去與秀雅成一排站著,以阻擋他人的視線。

  王念念沒注意身旁的動靜,雙手撐住青石欄板,深吸一口氣,又繼續(xù)想事情。

  史書上描寫趙小天,生于金陵趙家,文武雙全,待兵如子,更是萬中無一的軍事大家。他向西開戰(zhàn)直至收復(fù)哈密衛(wèi),向北趕跑了草原南下的韃靼,向東收復(fù)至倭寇躥橫的琉球諸島,擴(kuò)大之前的地盤,打出一大片天下。

  他當(dāng)皇帝只是順勢而為。

  更有文官評論他是千載難逢的帝王。

  他薨逝后,不少人自愿陪葬。

  好像三堂哥買的野史中也說過,他生于趙家旁支,從小名不見經(jīng)傳,十六歲那年突然開了竅。不僅只身刺殺了李鴻基征服了趙家族長,族長還利用關(guān)系送了他去起義軍統(tǒng)治的長安縣當(dāng)了個總旗。三年時間就帶人打到哈密,又得不少猛將輔佐稱了王。漢人式微韃靼南下山海關(guān)后,用時五年,越戰(zhàn)越勇直到把韃靼趕回草原深處,又把漁獵民族打回冰天雪地不敢再犯,農(nóng)民起義軍也對他俯首稱臣。親征回京的時候,跟著他的僅女將軍就有七位。

  他本人武藝奇高,面容俊美不似真人。

  王念念也看過畫像,確實(shí)是位美男子,隔著畫紙都能感覺到他俊朗不凡的眉目。

  開國太祖都是以武力復(fù)國,當(dāng)初宴席上那些夫人太太們憑什么看不起武夫?

  王念念心中冷哼,不過是兩百多年安逸的日子過久了,朝廷文官、宦官當(dāng)?shù)溃灾卮筇鞛?zāi)一出現(xiàn),中原和北邊立馬內(nèi)亂這么多年,逼得燕王謀反,使得這位永平帝御駕親征。

  現(xiàn)在看來,雖然不知道他為何精通武藝,軍事天分又那么高,但那位登基五年便駕崩的趙小天分明是個貨真價實(shí)從二十一世紀(jì)穿越過來的工科男!

  而且是個攜帶種子的吃貨!

  自己居然今時今日才真正想明白。

  王念念想通了這些,心中發(fā)寒,抖著手抱緊了自己的胳膊。

  這里還有穿越者嗎?

  應(yīng)該沒有,否則大康朝的文明還要更進(jìn)一步。

  自己從前看的史書上說趙小天文武雙全,殺敵如何勇猛,打天下到坐天下只用了八年。可惜在二十五歲就英年早逝,上至文武眾臣,下至百姓如何痛哭。八歲就接任為帝的嫡長子怎么忍痛給他寫了長長的廟號尊號年號謚號的圣旨。

  自己這么多年怎么就沒想過去多了解一下這個開國皇帝呢?

  還以為大康是另一個位面的朝代!

  不過這里也跟另外一個位面差不多了,幾乎清以后出名的人物一個都沒有,吳長伯好好當(dāng)著他的遼東總兵壽終正寢。

  歷史不小心在鐵木真身上扇了扇蝴蝶的翅膀,又在古代華夏土地上攪弄風(fēng)云掀起改變時代的滔天巨浪。

  自己該怎么辦?營造店還開下去嗎?萬一有其他穿越者出現(xiàn)呢?套著不屬于自己本身的皮囊,穿越者見面是相認(rèn)還是躲避?自己是人是鬼,還會突然消失嗎?

  需要值得肯定的是,從這個大康朝的時間洪流向前而去,未來的自己肯定不復(fù)存在。

  王念念心里天人交戰(zhàn)。

小奕青

寫到這里還是要簡單說明下,我不可能無故就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國家,但是想著架空也要架得明白點(diǎn),所以編撰了這些歷史。若將來有大神看見還請不要較真,小說是為了創(chuàng)作,這本書里大體還是沿用明清制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