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熊孩子與車(六)
齊衡看著網(wǎng)友們的評論,頓時哭笑不得。
齊衡為什么哭笑不得呢?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作為一個普通人,他雖然確實沒有什么辦法第一時間就能修理好這些熊孩子,但對于網(wǎng)友們的發(fā)言他還是覺得有些可笑。
那么齊衡又為什么覺得網(wǎng)友們的發(fā)言,頗為有些可笑至極呢?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不難體會。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首先來看看網(wǎng)友們的發(fā)言都是些什么東西。
按照齊恒的分法,網(wǎng)友們的評論和回復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就是強烈要求齊行趕快找到熊孩子們的父母,和他們的父母積極磋商。
第二類就是讓齊恒找到那些熊孩子,也就是不去尋找他們的父母,直接和他們的熊孩子進行溝通。
第三類就是既不去找那些熊孩子,也不去尋找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們,而是直接想辦法,比如自己去故意群熊孩子和這群熊孩子打擂臺,用小孩子來修理小孩子。
先說齊衡,從網(wǎng)友們身上總結出來的第一類網(wǎng)友。
其實,對于第一類網(wǎng)友來說,也是分兩個小類的。
盡管都是要求齊恒立刻就去和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積極的磋商,但這個磋商的形式和態(tài)度,網(wǎng)友們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分為了兩個不同的陣營。
第一個小類,也就是網(wǎng)友們自行劃分的第一個陣營,對齊恒和熊孩子父母們的溝通,秉持的是積極的態(tài)度。
這里積極的態(tài)度的意思是指,齊衡行再去和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溝通的時候,要好言相勸,要相敬如賓,要講道理,不要爆粗口,要以非常溫和,非常柔和的方式和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溝通。
第二個小類,也就是網(wǎng)友們自行劃分的第二個陣營。對齊恒和熊孩子們父母的溝通,秉持的是不那么積極的態(tài)度。
那么這里的不那么積極的態(tài)度,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不那么積極,就是指在其行,和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磋商的時候騎行不應該低聲下氣不應該溫婉不應該輕輕的告訴他的孩子,犯了哪些錯誤,應該保持十分強硬的語氣和態(tài)度,以泰山壓頂?shù)臍鈩?,和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談判,讓他們,積極管教他們的孩子。
對于這兩種看法,齊衡覺得都有些十分幼稚。
為什么齊衡覺得這兩種看法都是非常的天真幼稚呢,大部分人應該都能看明白。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小類別,分別表示的含義,也就是不去管他們表面的意思,而去尋找他們背后的意思。
第一個小類別也就是第一個小陣營,他們要求齊恒在和熊孩子的父母進行溝通的時候,要保持和藹的語氣,這是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讓齊衡妥協(xié)。
讓其行在熊孩子的父母們面前低聲下氣,好言相勸,保持微笑和和藹的語氣以及態(tài)度,這明顯就是讓齊衡把自己擺在一個十分低下的位置,而把熊孩子的父母們擺在一個十分高大的位置,這種低聲下氣求人的態(tài)度和語氣明顯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為什么齊衡覺得,這種非常低聲下氣的語氣和態(tài)度,并不是真正能夠解決當前他所面臨的,熊孩子的問題的好辦法呢?
這里其實也不難想明白,因為七行這么做,那些父母根本就不會把她正眼相看。
如果齊行這么做了,就相當于齊恒向他們妥協(xié)了,向他們繳械投降了。
意思就是說啊,我現(xiàn)在拿你們的熊孩子沒有辦法,我只能來求你們,讓你們自己出面好好管教一下你們自己的熊孩子,讓他們不要再那么調(diào)皮搗蛋,讓他們不要再那么惹人煩,招人厭。
他們的父母真的會聽嗎,那些熊孩子們的父母們,還有他們的家長們真的會在乎齊行這種低聲下氣的態(tài)度和語氣嗎,顯然是不會的。
為什么齊衡覺得那些熊孩子的家長,監(jiān)護人以及他們的父母,并不會對她低聲下氣的語氣有所幫助呢?
因為這是人性。
當一個人在你面前保持著非常低聲下氣的姿態(tài)的時候,一般人是不會把他放在心上的,也不會把他放在眼里,對于他所提出的問題也不會特別的去重視,根本不會想辦法去解決。
這第一類小陳營的網(wǎng)友給齊恒出的這個餿主意,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們憑什么會幫齊恒教訓那些熊孩子們呢?就因為齊恒在他們面前低聲下氣地求他們了嗎?
如果僅僅是低聲下氣地在那些父母面前說幾句好話,那些熊孩子的父母們就會十分高興,十分支持的教訓,她們的熊孩子,那齊衡怎么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熊孩子們的報復呢?
顯然,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那么這個時候就要說到第二個小陣營,也就是第二類小類別的網(wǎng)友,提出來的辦法。
對于這一類網(wǎng)友們來說,他們和齊衡的態(tài)度在某些方面是有所相同的。
為什么說這一類網(wǎng)友和齊恒在某些方面的看法和想法是有那么一點點兒相同之處呢?
因為剛才已經(jīng)說過,齊衡非常的反對,非常的排斥在熊孩子們的父母面前,低聲下氣的和他們溝通,那相當于是求他們騎行,不僅做不出這樣的行為,他也覺得做這樣的行為根本沒用。
因此,齊行和第一個大類中,第二個小類的網(wǎng)友們的想法在這些方面是有共同之處,有共同的語言的。
但僅僅有共同語言還不行,齊衡和這些網(wǎng)友也是有不少分歧的。
那齊行和這群陣營的網(wǎng)友們在哪些地方有具體什么樣的分歧呢?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就是說齊衡雖然覺得和熊孩子們的父母們好好說話,他們并不會聽齊衡的意思,但齊衡也知道,即使他和熊孩子的父母們不好好說話,哪怕是對他們惡語相加,這些父母也不會聽他的意思。
簡而言之,簡單的說,言而總之,總而言之,意思就是說不管齊衡是和熊孩子的父母們好好說話,還是不和熊孩子的父母們好好說話,那群熊孩子的家長都不會把齊衡放在眼里。
但是為什么那群熊孩子的家長不會把齊恒放在眼里呢?
也就是為什么齊恒和那群熊孩子的家長們好好說話,或者說和這群熊孩子的父母們惡語相向,這群熊孩子的父母都不會跟齊行有什么友好的溝通和商量呢?
因為齊恒在前面已經(jīng)非常清晰地體驗過一次了。
在第一次齊恒被這群熊孩子欺負的時候,齊衡就已經(jīng)體驗到了這群熊孩子背后的家長們那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
對這些熊孩子的父母們來說,熊孩子犯不犯錯,是齊衡的事兒,跟他們無關。
為什么說這群熊孩子的父母們覺得他們的孩子犯不犯錯事兒?鬧不鬧脾氣?闖不闖禍?闖了哪些禍?闖了什么禍?闖的禍和犯的錯誤是大是小,都和他們無關呢!
因為他們本身就教育不了這些熊孩子。
對于他們?yōu)槭裁唇逃涣诉@些熊孩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這其實也是之前老生常談的話題,
第一個原因就是這群熊孩子的父母們沒有時間去管教這群熊孩子,或者說他們比較懶,不擅長,不喜歡去管教這些熊孩子,覺得這些熊孩子沒什么需要好管教的。
這種父母其實就齊恒覺得,是比較不負責任的。
為什么齊行覺得這一類父母非常的不負責任呢?他們的不負責任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具體有什么表現(xiàn)呢?
在齊恒看來,作為孩子們的家長,作為孩子們的監(jiān)護人,以及作為孩子們的父母,必須對孩子們有一定的管教義務和一定的管教責任。
也就是說,不管熊孩子的父母們有沒有時間?哪怕是沒有時間,也要擠出來時間好好的,系統(tǒng)的管理一下,教訓一下,控制一下,培養(yǎng)一下他們的熊孩子。
要知道,小孩子們雖然從天性上來說,確實是可能有壞有好,但大部分熊孩子在小時候都是一張白紙,是可以通過教育讓他們不那么兇的,讓他們不那么調(diào)皮,不那么搗蛋,不那么玩耍的。
這就需要他們的父母費時間和精力去教育他們。
而且這種教育必須得是有效的,必須得是用心的,只有用心才能有效,只有有效才能體現(xiàn)出父母們的用心。
可齊恒認為,這種沒有時間,或者說明明有時間卻推脫說沒有時間,從而逃避對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子女的管教義務和管教責任的父母來說,是不稱職的。
為什么說這群父母是不稱職的,呢因為這群父母沒有盡到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如果這群父母盡到了他們的責任和義務,這群孩子不會變成這樣。
所以齊行覺得這類父母,不管說是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空閑的時間可以來教育熊孩子,還是說明明有時間,卻故意不想管教熊孩子,他們都是不負責任的。
這是齊恒認為他和熊孩子們父母商談,并沒有任何效果的第一個原因。
那么第二個原因是什么呢?其實也很簡單,輕輕一想就能想明白。
第二個原因就是其行,覺得有些父母可能真的是花費了時間,也花費的精力,更花費了大把的金錢,用了十分的心力去教育他們的孩子,但他們可能由于本身的經(jīng)驗或者本身的學歷,更甚于是本身的能力水平不夠,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
這類父母在齊衡看來,也不能說不稱職,也不能說稱職。
為什么齊衡覺得這第二類父母既不稱職?也不是完全不稱職呢?
因為首先從第一點上來說,這群父母真的是用心去教育了,也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浪費了很多的精力,投入了許多的金錢,可就是出不來成果。
出不來成果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他們懶惰,也不是因為他們忙碌,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金錢,他們這些東西都有。
只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能力不足,教育觀念不夠新穎,或者由于其他的一些主觀上的或者說客觀上的原因,導致了他們不能把孩子們教好。
以至于他們讓他們的孩子們變成了無惡不作,十分調(diào)皮搗蛋的熊孩子。
這其實就很尷尬了。
就是因為有上述這兩類父母,也就是齊衡說的這兩種原因存在,所以齊衡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溝通,不管是和藹的溝通還是不和藹的溝通,都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就算有效果,也是收效甚微。
畢竟這群父母不管怎么說都沒把孩子教好。
現(xiàn)在讓齊恒去找這群熊孩子的父母們,還能怎么樣呢?
難道他和這群熊孩子的父母以及他們的家長好好的吃一頓,喝一頓,說一頓,他們就能把他們的孩子管好了嗎?
以前他都沒有把這群熊孩子管好,現(xiàn)在這群父母就能把他們的熊孩子管好了嗎?
很明顯是不太可能的。
也正是因為齊恒覺得,無論是怎么樣跟這群熊孩子的家長商談,不管跟他們說什么,都無法扭轉(zhuǎn)他們對熊孩子教育能力缺失的結果。
所以齊衡覺得他和那群熊孩子的父母進行磋商是沒有什么效果的。
這是齊恒總結出來的,第一類,網(wǎng)友,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已經(jīng)知道,齊衡,對于第一類網(wǎng)友提出來的兩個建議都是十分的嗤之以鼻,都是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
那么,齊行對于第二類網(wǎng)友提出來的建議,也就是網(wǎng)友們想讓齊行不去和熊孩子的父母們談談,而去找到那群熊孩子,直接和熊孩子們談談,這種想法可行嗎?有沒有成功的可能呢?
仔細的琢磨一下,可以通過思考得知,這種計劃也是沒有什么可行性的。
為什么說齊恒總結出來的,第二類網(wǎng)友提出來的這個行動方案,也沒有什么可行性呢?
這里面的道理也十分的通俗易懂,并不怎么難。
因為想要去和這群熊孩子們談判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這群熊孩子們通情達理,那么就不需要談判。
如果這群熊孩子們并不通情達理反而十分的耍無賴,那么談判也沒用,
那這群熊孩子們具體是哪一種表現(xiàn)的?他們具體是哪一種特點呢?
很明顯,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是第二種特點。
不僅耍無賴,而且十分的耍無賴,特別的調(diào)皮搗蛋,極其的流氓。
想一想就能明白,如果齊衡真的隨便和這些熊孩子們稍微談一談,就能讓這些熊孩子放下對他的仇恨心理,不要再去報復他,那之前怎么沒有想到呢?之前齊衡怎么沒有去做呢?
難道說齊行之前就沒有想到過這個計劃嗎?從來都沒有過嗎?怎么可能?
齊衡早在這第二類網(wǎng)友提出這個建議之前,就已經(jīng)考慮過跟這個計劃相似的行動方案。
只不過當時并不是這一次他的車被尿尿,而是當時他的車已經(jīng)被熊孩子們砸過了車玻璃。
在那個時候,他的車的四個玻璃全被熊孩子們砸碎,他第一反應并不是去找熊孩子的父母們,而是直接去找熊孩子們。
因為在第一次他的車被熊孩子們刮蹭的時候,他已經(jīng)去找了熊孩子的父母們,而熊孩子的父母們并沒有什么特別良好的表現(xiàn),以至于他第二次遭到熊孩子們的刁難時,已經(jīng)不對他們的父母們有什么期待,而是直接就想去和熊孩子們直接商談。
和熊孩子們直接商談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就是熊孩子們的心思是比較單純的。
這里的單純并不是指熊孩子們特別善良的意思。
而是說熊孩子們的想法是十分直接的。
對于熊孩子們來說,他們討厭一個事兒,還是說喜歡一個事,都會表現(xiàn)得十分直白。
第二個好處就是熊孩子們要的東西其實不多。
如果齊恒去找熊孩子的父母們進行磋商和談判,齊衡要付出的代價是比較多的。
因為熊孩子的父母們畢竟是成年人,成年人考慮的后果比較全面,所顧慮的東西也比較多,其行想要打動熊孩子的父母們,讓熊孩子的父母們對他們的熊孩子進行懲罰,必須要給出足夠的理由,付出足夠的代價。
而對于熊孩子們來說,齊衡可用以非常簡單的代價,換取他們的不再報復。
比如說僅僅是齊恒給熊孩子們道個歉,或者說給他們買點玩具,這些熊孩子可能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后了。
正是因為熊孩子們有這樣的特質(zhì),齊衡最開始的時候還天真地以為,找熊孩子就能有好結果了。
可僅僅是熊孩子擁有這兩個特質(zhì),并不能讓齊恒第一時間就能去找他們談判。
因為齊衡不僅考慮到了這些,還考慮到了其他方面。
那么齊衡究竟是考慮到了其他什么方面,從而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是說即使孩子們擁有一些美好的特質(zhì),也不能讓他得出和熊孩子們談判就能搞定事情的結論呢?
很簡單,因為熊孩子們的心思是捉摸不定的。
為什么說熊孩子們的心思是琢磨不定,很難猜測的呢?
因為熊孩子再怎么調(diào)皮搗蛋,再怎么十分猖狂,再怎么愛惹事,他畢竟是十歲以下的孩子。
十歲左右的小孩子和成年人在考慮相同的事情的時候,是有不同的思考著力點的。
對于一些成年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看利益的大小和分配結果。
因為成年人的好壞是可以自身調(diào)控的,如果這件事兒對一個成年人的結果是好的,那么它可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而對于熊孩子們來說,很玄學。
熊孩子們的脾氣誰都琢磨不透。
畢竟熊孩子為什么能成為熊孩子,難道僅僅是因為調(diào)皮搗蛋嗎?
其實僅僅是因為調(diào)皮和胡鬧,是成不了一個熊孩子的。
想成為一個熊孩子,除了十分的搗蛋和頑皮之外,還要有琢磨不定,非常難以猜測的情緒和心思。
也就是說,熊孩子們的情緒和心思是非常的難以琢磨,非常的難以判斷的。
齊恒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能滿足那些熊孩子們的心意。
因為齊行不知道這群熊孩子們想要什么?他不知道怎么去和這些熊孩子們談判。
更何況,在齊恒看來,這群熊孩子們朝三暮四,回頭反悔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說,即使齊行和這群熊孩子們談判成功,然后這群熊孩子保證不會再報復齊衡,不會再折騰齊衡了,后果也可能發(fā)生改變。
還是因為熊孩子們的情緒太過詭異,變化莫測。
可能齊行前一秒已經(jīng)和熊孩子們商量好了,他會給熊孩子們什么好處,給熊孩子們道歉啊什么的,然后熊孩子們就保證再也不折騰齊行了。然后僅僅是過了很短的時間,熊孩子們就有可能把這些約定給忘掉,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些約定,這些約定對他們來說約束力非常小,也不能說非常小,大概就是接近于零那個樣子。
所以齊行本來就知道和熊孩子們談判,不管是談成什么樣子,談成了也好,談不成也好,都沒有什么約束力,對熊孩子們的約束力基本為零,那么還有什么好談的呢?
談成了,熊孩子們可能聽,也可能不聽。
談不成,不僅會破壞之前的局面,還會讓剛才的局面變得更加糟糕,熊孩子們可能會更加可惡的報復齊衡。
齊行又不是傻子,讓他冒著這樣的風險去和熊孩子們談判,怎么可能呢?
所以,其行不僅對第一類網(wǎng)友們給出的兩個建議十分的嗤之以鼻,對第二肋網(wǎng)友給出的建議也十分的嗤之以鼻。
他對這兩個行動計劃都十分的不以為意。
那么,還有齊行總結出來的第三類網(wǎng)友提供的行動方案,他對這一類行動方案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其實也很簡單,不必費什么心思就能總結出來。
對于第三類網(wǎng)友提出的行動計劃,也就是他們想讓齊行既不去找孩子們談判,也不去找熊孩子的父母商量,而是直接想辦法修理修理這些熊孩子的這個想法,齊行同樣是不置可否。
為什么說齊航跡不同意,第一類網(wǎng)友提出的行動計劃,也不贊同第二類網(wǎng)友提出的行動方案,更不贊同第三類網(wǎng)友提出的行動方案呢?
前面兩個行動計劃之前已經(jīng)詳細地講述過其行為什么不支持他們的原因,現(xiàn)在來著重的描繪一下第三類行動方案,齊衡為什么不同意的原因。
這其實是很容易就能看透的。
按照第三類網(wǎng)友們的計劃,就是讓齊行去另外找一群小孩,讓那群小孩兒和齊行碰到的這群熊孩子們互剛。
沒錯,齊衡確實是管理不了這群熊孩子,因為他畢竟是個成年人,剛才已經(jīng)說過她和這群熊孩子們的友好談判是不可能進行的,是沒有什么好的結果的,然而他又不能對這群熊孩子們動粗,畢竟他是一個成年人,那就只剩下了他去尋找一些熊孩子,讓熊孩子來對付熊孩子的辦法。
可這個想法也是十分的不得勁兒的。
這個想法看起來很容易就實現(xiàn),但其實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
為什么說這個想法看起來很容易就能完成,但背地里卻是根本就沒有可能呢?
這也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齊恒并不知道上哪兒去找到這一群小孩子。
齊衡所居住的這個小區(qū),也就是恒華小區(qū),雖然并不是很小,也有那么千把萬把人,但實際上真的并不是孩子們孤立無依的。
這個意思就是說,齊衡所居住的這個恒華小區(qū)里的孩子們,都是比較熟悉的。
別看過來和齊恒打擂臺的這群熊孩子們并沒有多少,只有那么三五個人,但實際上可能整個小區(qū)的熊孩子們都已經(jīng)知道了,有齊衡這一號人物。
因為熊孩子們的信息和社交網(wǎng)絡是非常的復雜的。
居住在同一個小區(qū),這些熊孩子們之間可能互相都認識。
齊行隨便在小區(qū)里面抓一個熊孩子,可能那些熊孩子和她現(xiàn)在遇到的這些熊孩子都有關系。
所以在恒華小區(qū)內(nèi)部尋找對付熊孩子的孩子們,是沒有可能的。
那么,既然齊衡知道在恒華小區(qū)內(nèi)部尋找對付他現(xiàn)在所要面對的那群熊孩子的孩子們,是沒有可能的,那么有沒有可能齊衡到別的地方去尋找這樣的孩子們呢?
實際上,這個方案的行動可能也不大。
因為齊行畢竟是一個剛畢業(yè)不久的大學生,社會閱歷還不夠,社交網(wǎng)絡不夠發(fā)達。
讓他出去找小孩子,去哪兒找呢?他根本就不認識小孩子們。
這是齊衡不愿意去用孩子們對付熊孩子們的第一個原因。
之前已經(jīng)說過,齊衡之所以不想執(zhí)行用孩子來對付熊孩子的方案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上面已經(jīng)詳細的講述了第一個原因,那么第二個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個原因就是齊衡覺得他不知道怎么讓孩子來對付熊孩子。
或許齊衡非常的幸運,從別的地方找到了一群年齡相仿的孩子,然后他該怎么讓這些孩子去對付他現(xiàn)在所面對的這群熊孩子們呢?
直接讓這群孩子和她現(xiàn)在所要面對的這群熊孩子們互相硬剛嗎?
他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也沒有這方面的訓練。
憑什么他找到一群小孩子,那群小孩子就聽他的呢?
退一步來講,或者退兩步來講,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些孩子們聽了齊恒的建議,去和那群熊孩子硬剛,那么就能剛得過嗎?
齊衡真的能保證他找到的小孩子們戰(zhàn)斗力,有他所遇到的那群調(diào)皮搗蛋的熊孩子們強大嗎?
他不能保證,他一點都不能保證,他根本就沒有信心。
他對他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很有信心,這個能力指的就是他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讓孩子去對付那群熊孩子們。
他更加沒有信心能夠保證,他所找到的這群孩子,一定能夠扛得過他所遇到的那群熊孩子。
畢竟這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他所遇到的是熊孩子,熊孩子是很難被普通孩子戰(zhàn)勝的。
熊孩子之所以是熊孩子,就在于它不僅僅對別的年齡段的人有十分大的殺傷力,對于同年齡段的其他不是熊孩子的孩子們,熊孩子也有很強大的威懾力。
齊衡最大的可能就是找到一群普通的孩子,然后給他們一點兒好處,讓他們和熊孩子們硬扛。
但更大的概率是,這群孩子們根本就剛不過現(xiàn)在他遇到的這群熊孩子們。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存在,齊衡對第三類網(wǎng)友提出的建議和想法也不怎么看得上。
對于第一類網(wǎng)友,第二類網(wǎng)友,第三類網(wǎng)友提出的三個不同側(cè)重點的方案和行動計劃,齊衡都沒有什么好說的,反而覺得有些可笑。
那么,齊衡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其實到目前為止,齊恒自己也沒有什么想法。
倒不是說她一點想法和計劃都沒有考慮,而是他考慮的計劃都被他自己放棄了。
她也準備了三個計劃,和前面幾類網(wǎng)友說的大差不差,幾乎相同。
也是和前面三類網(wǎng)友的計劃面臨的問題相同,齊衡在仔細琢磨,詳細思考,認真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后,全部都放棄了。
所以她現(xiàn)在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雖然有點憋屈,但實際上也還好吧。
第一次他的車被刮蹭了,第二次他的車被砸了窗戶。
前兩次他的車都受到了實際傷害,這一次其實也還好。
為什么說和前兩次相比,這一次齊橫的梅賽德斯受到的傷害,其實還不太嚴重呢?
因為前兩次齊行的車都受到的是物理傷害,這一次受到的卻是法術傷害。
所謂物理傷害,就是齊衡的車所受到的傷害是非常的真切的,沒有一點虛假。
所謂法術傷害,就是齊所的車收到的傷害并不是在物理層面的傷害,而是在其他層面的傷害。
他的車畢竟沒有什么特別的損失,指的是這一次。
也僅僅不過是被滋了一泡尿而已,洗洗就沒有什么味道了。
這倒不是說齊衡有阿Q精神。
因為畢竟不過就是一泡尿嘛,雖然當時真的是十分生氣,起哄的頭跟氣炸了一樣,但現(xiàn)在仔細的冷靜下來,想一想也沒有什么好特別氣憤的。
確實是沒有什么好辦法對付熊孩子??!
如果真的有什么好辦法能夠修理一下這群熊孩子,他也不會這么麻痹自己。
想了想,他覺得還是這群熊孩子太難對付了,并不是他不愿意較真,而是目前來看還沒有什么好的機會。
當然,這并不是說他已經(jīng)放棄了這種機會,而是說他在等待更好的機會。
什么是更好的機會呢?齊衡并不知道,但他相信這群熊孩子既然已經(jīng)犯了錯誤,那么肯定不會只犯這么一次錯誤,接下來肯定還會繼續(xù)惹事兒的。
所以,齊行決定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