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皇后年紀比劉禪小了接近十歲,一身宮裙極為淡雅,雖然沒有金簪美玉來裝點,但卻絲毫不減其美色。
一小罐羊肉,一碗粥飯,幾樣小菜,一甕酒,這就是劉禪的午飯,并不豐盛,對于一位天子來說,甚至算的上寒酸。
也許是愛屋及烏,自延熙元年小張皇后入宮之后,劉禪便對其極為寵愛,而小張皇后和已故的大張皇后一般,都極為賢惠淑德,不但沒有仗著劉禪的獨寵而驕橫,反而常勸劉禪去其他嬪妃處留宿。
這都不算,還以身作則提倡節(jié)儉,劉禪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雖然說不上聲色犬馬,但也是喜歌舞,喜華服,喜美食,喜美酒的一個人。
說來也怪,張三爺那么爆烈的一個人,所生子女卻與他截然相反,兩位張皇后是女子也就罷了,兒子張紹直接棄武從文,孫子張遵雖然統(tǒng)兵,但脾氣卻是出了名的好。
劉禪和張皇后同坐一席,諸葛瞻坐于下首,帝后二人對著諸葛瞻敬了一杯之后,便不在管他了,兩人琴瑟和鳴的自顧秀起了恩愛。
與后世不同,漢襲秦制,也繼承了戰(zhàn)國以來的一些風氣,皇帝和大臣都是國家的主人,雖然有君臣之分,但絕不是后世那般皇帝視臣子如家仆一般,雙方更像是兩個合作者。
至于動不動的跪拜口呼‘萬歲’那更是扯淡的很,只有奴仆才會對主人跪拜。
臣子對帝王躬身行禮已經(jīng)是大禮了,一般也就拱手行禮便可,上下級官員亦是如此。
吃過午飯,劉禪和諸葛瞻沒有立刻回去辦公,而是去了花園里面散散步。
“武鄉(xiāng)侯,感覺如何?”
諸葛瞻知道劉禪問的是早上處理政務(wù)感覺如何,不過諸葛瞻口中卻回答道:
“皇后賢德,菜肴味甚美?!?p> 劉禪腳步一頓,繼而搖頭失笑,又走了幾步,止住笑聲后問道:
“大司馬的東征計劃卿可知否?”
諸葛瞻點了點道:
“臣聽說過,只是具體計劃不得而知,不過既然是東征,不外乎走漢水,下襄樊而已?!?p> 劉禪點了點頭,極為贊賞道:
“不錯,大司馬便是如此想的,早在建興是十五年的時候,大司馬便有此意,只是被眾將所阻,如今重提舊事,不知為何?”
諸葛瞻聽后,微微一想,嘆息道:
“啟稟陛下,恐怕大司馬身體已經(jīng)有佯了?!?p> 劉禪一愣,轉(zhuǎn)頭深深的看了諸葛瞻一眼,微微點頭,繼續(xù)問道:
“那東征計劃可行否?”
諸葛瞻想也未想便直接搖頭道:
“絕不可行,東征想要成功,只在一個出其不意,但造船的動靜是瞞不過人的,只要曹魏有了準備,我大軍便是進退兩難的局面,即便能拿下襄樊,沒有騎兵,也沒辦法自襄樊出兵中原,冒著天大的風險,卻只是拿下一塊不足以改變戰(zhàn)略形勢的地盤,得不償失?!?p> 劉禪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后,才說道:
“難道真的只能走隴西?”
諸葛瞻拱手行了一禮。
“陛下,不是只能走隴西,而是必須走隴西,只有得了隴西,我大漢才能編練騎兵,以高臨下與曹魏戰(zhàn)于關(guān)中平原,勝則成強秦之勢,盡占地利以抗曹魏人和,敗也能卷土重來,只要成功一次,便有興復(fù)大漢之機,此乃戰(zhàn)略之勝勢爾?!?p> 劉禪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諸葛瞻已經(jīng)將話說的很清楚了,蜀漢力弱,一旦東征,即便得了襄樊,力量也勢必要被分散,再想謀劃隴西,便是不自量力了。
回到永安殿,繼續(xù)開始處理事務(wù)。
不復(fù)上午的沉悶,劉禪時不時的會拿手中的政務(wù)詢問諸葛瞻的意見,諸葛瞻也每次都要沉思片刻后,才給出自己的意見,至于采不采納,便是劉禪自己的事了。
諸葛瞻一邊忙著自己的事,一邊還要幫劉禪贊畫(出謀劃策),忙到天色將黑,這才將將忙完,而劉禪自己政務(wù)忙完之后,便也一直等著諸葛瞻,得的諸葛瞻忙完之后,這才讓身旁的黃門帶著諸葛瞻離開南宮,其自己也離開了永安殿。
這是諸葛瞻第一次與劉禪近距離接觸,怎么說呢,印象挺好的,其他不論,至少劉禪是個尊重臣子的皇帝,這不是裝的,從一些小細節(jié)中便能看的出來。
回到府中,黃虎已經(jīng)準備好了飯食,一碗粟米飯,一只清水煮羊腿,一疊咸菜,味道真是一言難盡。
也是,都是些粗漢子,讓他們自己做飯的確是有些難為人了。
到了晚上沐浴的時候,諸葛瞻也有些想綿竹了。
沐浴完畢之后,諸葛瞻取出了一小塊金餅,交給黃虎,讓他明日去買幾個丫鬟,和請幾個會做飯的婦人,不然這日子實在沒法過了。
哎,想當初才來的時候,自己還不習慣人伺候,如今才幾年,沒人伺候著就感覺極不適應(yīng),真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次日,依然天不亮便起身趕往郎署,今日帶領(lǐng)眾人的是郎署令成湟,諸葛瞻依然還是在眾郎官之中左右逢源,許是熟悉了些,今日眾人談話也放開了許多。
在宮門外的依然是束手等待的董允,與昨日一般,郎署令成湟向董允交接之后,便回了郎署,而諸葛瞻等人則站在宮門外等待開鎖。
今日諸葛瞻沒有跟隨董允,而是留在了尚書臺,而跟隨董允的則是換成了習恭,也是荊州系子弟,是龐馬向習四大家族之中的習家子弟。
尚書臺屬于內(nèi)廷,費祎雖然是尚書令,但也并不是天天都來,畢竟其主要的工作地點還是在丞相府,費祎不但管朝政,也輔助蔣琬管理軍事。
費祎不至,負責尚書臺政務(wù)的便是董允,副手則是張紹,至于另外一位侍中向?qū)?,則是在諸葛瞻還未來時便領(lǐng)兵前去漢嘉郡平叛去了。
如此諸葛瞻便跟隨著眾人,先整理文書等待著尚書臺的官員們到來。
從這日開始諸葛瞻從尚書臺,丞相府、軍師府、東宮、光祿寺、司隸校尉府、御林軍、南衙禁軍...開啟了自己的學習之路。
空閑之時,要么赴宴,要么邀請同僚們增進交情,日子過的也算快活,直到這日,接連數(shù)個消息沖散了成都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