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丞相府,諸葛瞻一回來,本想找費祎先匯報商議的,結(jié)果主持丞相府的已經(jīng)是董允。
雖然只是一場小叛亂,諸葛瞻也勝的極為利索,但從出兵開始到現(xiàn)在,前前后后也過了四個月,成都雖然變化不大,但只是費祎出漢中董允代主政務(wù),已經(jīng)算是政局的天大變化了。
漢嘉郡如今還有一些收尾工作沒有做完,按照諸葛瞻的設(shè)想,將蠻族從山中遷出同化,至少還要一兩年的時間。
也是經(jīng)過這一番,諸葛瞻才知道,為何父親不先開發(fā)南中整合整個蜀漢的力量再被北伐,實在是這時間真的好不夠用,如果漢嘉郡事務(wù)一直讓諸葛瞻主持,那至少要三年時間才能真正讓漢嘉平穩(wěn)下來,反補成都。
人生又有多少三年,即便諸葛瞻實歲連十七都沒有,但心中還是生出了些卻急迫感,更不要說老一輩人了,先帝立國之時,父親已經(jīng)算是很年輕了,但也有三十多四十差點。
等先帝薨逝,第一次北伐卻已經(jīng)四十多接近五十,如果像諸葛瞻這般慢慢發(fā)展,恐怕北伐也會成為空談,故而只能抓大放小。
這是諸葛瞻進入丞相后短短幾息時間所領(lǐng)悟到的,都說多萬卷書行萬里路,此言真不虛也。
董允看到諸葛瞻很高興,拉著諸葛瞻在院中坐下后,開始詢問戰(zhàn)事的具體經(jīng)過,雖然諸葛瞻已經(jīng)上疏匯報過,但一卷竹簡能寫多少字?且還留出不少地方來說西進和豪族們處理的意見,整個戰(zhàn)事基本就說了結(jié)果的繳獲。
董允雖然沒有領(lǐng)過兵,但當(dāng)初第五次北伐,便是董允和車騎將軍吳懿一起鎮(zhèn)守漢中,董允更是后勤大總管,對于兵事稍稍有些了解,也極有興趣。
諸葛瞻自然不會拂了這位一直關(guān)愛自己的長者,將去到漢嘉郡之后的種種作為都一一說了,也說了自己的作戰(zhàn)思想。
董允那是越聽越高興,忍不住讓人溫酒和諸葛瞻邊飲邊談,時不時還要處理公務(wù),當(dāng)然董允沒有費祎那般才思敏捷,自然是頗為手忙腳亂。
諸葛瞻一看忍不住笑出聲來,勸道:
“侍中,費車騎才思之敏銳乃是天下少有,您是寬厚長者,乃是出了名的穩(wěn)重,咱們何必學(xué)他?!?p> 面對諸葛瞻的勸諫,董允沒有生氣,也自笑道:
“思遠說的有理,老夫本是極不服文偉的,今日自己一試,文偉果然非常人也,罷了不學(xué)他了?!?p> 說完讓人將酒撤了下去后,這才開始詢問諸葛瞻的具體謀劃。
諸葛瞻行了一禮,這才從袖中掏出一份如今蜀漢的地圖,將其攤開后指著眉山山脈說道:
“侍中且看,這一片便高原蠻所生活的地方,如今山中有最少七萬蠻族生活,如今剛要初春,山中雖然物產(chǎn)頗豐,但也養(yǎng)不活這些人,我已經(jīng)將山路全部鎖死,應(yīng)該在這個月內(nèi),這些蠻族便只能下山?!?p> 說完之后,又朝著榮經(jīng)縣的眉山道以西的一片地方以手指畫了個圈說道:
“這一片沒有人居住,地勢平滑也有河流經(jīng)過,如果能開發(fā)出來,可養(yǎng)活十?dāng)?shù)萬人,我的想法便是讓這些蠻族遷徙到這里,然后教授其文字語言,讓他們改獵為耕,只要幾年,便可為我大漢所用?!?p> 董允聽得一直點頭,待得諸葛瞻說完之后,才問道:
“思遠所想極好,但是讓這些人聚在一起,且還是平原一旦再次叛亂恐怕比此次更加勢大,思遠可有良策?”
諸葛瞻聽得董允詢問,從懷中取出一卷文書笑道:
“正要和侍中稟報,我計劃遷徙漢嘉豪族五千戶到滎經(jīng)和雅安兩縣,成立折沖校尉府,實行府兵制度,以壓制下山蠻族,只要前幾年沒事,等這些蠻族認可了我們的文化,便可將其拆分,再次遷徙到其他地方,如此便能兩全?!?p> 董允不知道什么是府兵制度,沒有立刻說行還是不行,而是將諸葛瞻手中文書接過之后,細細觀看。
過了好一會后才嘆道:
“思遠之才,不下丞相也,我大漢后繼有人焉。”
卻是董允看出了諸葛瞻要設(shè)立折沖校尉府的深層意思,這折沖校尉府,不但能將大漢的利益和這些府兵們捆綁在一起,而且還能起到底層官吏的作用,以壓制豪強們兼并土地蓄養(yǎng)奴仆,且還能大大節(jié)省朝廷的行政成本,至于壓制蠻夷倒成了順手而為的小事了。
“侍中過譽了?!?p> 諸葛瞻連忙客氣了一句,沒有什么好驕傲的,自己只是多了些見識罷了,真要讓自己憑空想出這般適合現(xiàn)在蜀漢的制度,自己還真沒這個本事。
董允搖了搖頭道:
“思遠不必謙虛?!?p> 說完之后,拿起文書,踱了幾步道:
“此事重大,先不要外說,待明日與老夫一起去見天子?!?p> 諸葛瞻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然后又道:
“侍中還有一事?!?p> 董允點頭示意諸葛瞻繼續(xù)說。
“此次漢嘉郡之所以和蠻王勾結(jié),坑害黃太守和向侍中,乃是因為有一銅礦存在,我問過那些豪族俘虜,其言這礦脈乃是地龍翻身之后,從山中顯出,只要稍稍修建道路,便可讓我大漢百年不懼錢荒?!?p> 隨著漢嘉豪強們落馬,董允自然也聽說了銅礦之事,只是不知道這銅礦具體情況如何罷了,如今聽得能讓大漢百年不必擔(dān)心錢荒,董允心中是有些不信的。
“可真?”
諸葛瞻點頭:“這銅礦已經(jīng)顯露出來的部分長千丈高百丈,礦石有金屬之色,稍稍煉制便是上好的精銅?!?p> 頓了頓后,諸葛瞻又道:
“此銅礦利益太大,如果不讓其他人參與,恐怕會有其他不協(xié),我意以此銅礦三十年三成的利潤引諸士族共同參與,如此朝廷不用出力,便可得七成利,還能借此機會通過府兵法,侍中以為如何?”
董允這才知道,諸葛瞻這是一套接著一套呢,以蠻夷讓朝廷和天子同意府兵法,又用銅礦利益來示好諸士族,以求讓府兵法順利實行,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
“思遠真對著府兵法有這般信心?”
大唐便是以府兵法打下了大大的疆域,諸葛瞻自然有信心的,雖然府兵法最多一兩百年便會隨著耕地賞賜完畢和人口恢復(fù),導(dǎo)致腐朽崩潰。
但諸葛瞻思來想去,這府兵法已經(jīng)是最簡單且最有效,能抗衡或者壓倒曹魏九品中人法的制度了,大漢能不能重續(xù)天命,便要看這后世大唐橫掃天下的府兵制度能不能適應(yīng)如今的大漢。
“此乃爭天命之法。”
諸葛瞻回答的毫不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