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已將近卯時(shí)。
入冬的京城,寒意甚濃。
雖然天空仍是漆黑一片,但在禁宮午門前的甬道,已聚攏了頗多的文臣武官。
這些散落于朝房之外的臣子,穿著均較為臃腫,朝服之下似乎加穿了棉衣或皮襖。
盡管如此,沒有一人是站著不動(dòng)的,他們不僅來回踱著步,雙手還搓個(gè)不停,更時(shí)不時(shí)伸到嘴邊呵一口熱氣。
他們或交頭接耳,或沉默靜思。
工科給事中張文和兵科給事中周旋,便在交頭接耳之列。
“張兄,據(jù)聞,就東宮千秋節(jié),昨日共上呈了一百余道奏疏?!敝苄f道。
“那皇上不會(huì)再無視了吧?”張文道。
“今日已是東宮千秋節(jié)?!敝苄c(diǎn)了點(diǎn)頭。
而在甬道邊的狹小內(nèi)閣朝房里,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各坐于一張椅子上,三人均瞇著眼睛,似乎閉目養(yǎng)神。
他們身邊還站著數(shù)名中書舍人。
“首輔,昨日呈遞的奏疏仍石沉大海,究竟皇上有何旨意?”謝遷緩緩睜開眼睛,扭頭望向劉健。
劉健仍然瞇著雙目,口中卻應(yīng)道:“于喬,如今再揣測也于事無補(bǔ)。待早朝時(shí),便見分曉。”
“足足一百三十六份題本,所奏請的均為迫在眉睫的東宮千秋節(jié),但皇上依然留中不發(fā)?!敝x遷輕嘆了聲。
“謝閣老,正如首輔所言,再揣測也于事無補(bǔ)。既是如此,何不靜觀其變?”李東陽插話道。
謝遷輕吁了口氣,也不再問,繼續(xù)瞇起了雙眼,直房內(nèi)隨即沉寂。
不知過了多久,“咚咚……”
陣陣的鼓聲突然自朝房外而來。
直至三通鼓響起,劉健這才睜開雙眼,望了望李東陽和謝遷:“賓之、于喬,走吧……”
李東陽和謝遷早已注視著他,聽得隨即點(diǎn)頭應(yīng)好。
無論是待在朝房內(nèi)的文臣武官,還是一直于朝房外踱步的,均往午門走去。
按文左武右,以品階的高低,文武百官由前往后排成了兩列。
隨著午門城樓傳來“當(dāng)當(dāng)”的鐘聲,午門兩側(cè)的掖門再次打開。
鐘聲一停,分兩列站立的文臣武官邁步走向午門,文臣穿左掖門,武官進(jìn)右掖門。
依品而行的文武百官,過得不久已步至御道兩側(cè),侍班候朝。
又等了片刻,微微躬著身軀靜候的群臣,瞥見弘治皇帝緩緩登至奉天門上廊,但其身邊并沒有東宮太子朱厚照的身影。
大部分臣子的心中不由得一陣失望。
在鴻臚寺官高呼“百官入班”之時(shí),文武百官齊齊走進(jìn)御道,稍頃,最前班已于丹墀前停了下來。
甫一站定,群臣幾乎同時(shí)俯身跪下拜叩,口中高呼:“臣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跪拜行禮完畢后,緩緩站起的文臣武官再次分列御道兩側(cè)。
不一會(huì),已到早朝例行奏事之時(shí),御道兩側(cè)的臣子,依次而出,開始啟奏。
一件、二件……
就這般,前后不過一個(gè)時(shí)辰左右,第八件既定之事竟然已啟奏完畢,今日早朝似乎格外順利。
但早朝所奏之事,沒有一件與東宮千秋節(jié)有關(guān),端坐于御座的弘治皇帝大多只回應(yīng):“朕知道了。”
眼見早朝即將結(jié)束,所奏之事竟然絲毫沒有提及東宮千秋節(jié),御道兩側(cè)的不少臣子有些按捺不住。
就在眾臣心思紛呈之時(shí),一名臣子已步至丹墀前。
只見他朝著弘治皇帝躬身行禮,口中高聲道:“臣禮部右侍郎兼鴻臚寺卿張俊謹(jǐn)奏:今日早朝,既無臣子失儀,亦無臣子朝參不至,伏乞圣裁……”
弘治皇帝點(diǎn)了點(diǎn)頭:“甚善?!?p> 待張俊退去后,那名站于丹墀旁的鴻臚寺官頓時(shí)唱道:“若無事啟奏……”
昨日曾經(jīng)上過奏疏的眾臣子聽得,那里還站得???
十?dāng)?shù)名臣子竟從班列而出,包括工科給事中張文、兵科給事中周旋在內(nèi),齊齊向著弘治皇帝躬身行禮,紛紛道:“皇上,臣有事啟奏?!?p> 端坐著的弘治皇帝見得卻波瀾不驚,問道:“卿等因何事,竟然同時(shí)啟奏?”
這十?dāng)?shù)人聽得頓時(shí)默不做聲,似乎同時(shí)失語。
弘治皇帝微搖了搖頭:“卿等好生奇怪,既要進(jìn)言,道上來便是,又何必這般遲疑?”
話音剛落,他望向站于最靠前的工科給事中張文:“張卿家,你先言……”
工科給事中張文略一猶豫,躬身再行禮:“回稟皇上。臣愚以為,今日乃東宮千秋節(jié),皇上應(yīng)頒旨,令文臣武官前往文華殿,向東宮行賀禮……”
弘治皇帝嘴角帶笑,回道:“朕知道了?!?p> 張文聽得一愕,僅此而已?
丹墀前的群臣表情各異。
在張文愕然之中,弘治皇帝轉(zhuǎn)而“點(diǎn)名”兵科給事中周旋:“周卿家,你又有何言?”
周旋躬身行禮,高聲道:“皇上,臣亦愚以為,今日乃東宮千秋節(jié),文臣武官實(shí)應(yīng)前往文華殿向東宮行賀禮……”
一語未了,弘治皇帝朝著他擺了擺手:“朕知道了?!?p> 未幾,弘治皇帝雙眼緩緩打量著站于御道的另外十?dāng)?shù)名臣子,片刻之后,再道:“卿等,亦是進(jìn)言此事?”
那十?dāng)?shù)名臣子,聽得齊齊躬身行禮。
“皇上,臣所為正是此事。”
“皇上英明?!?p> “伏乞皇上頒旨。”
“皇上,東宮千秋節(jié),群臣理應(yīng)向東宮行賀禮……”
……
聽著眾臣的紛擾之言,弘治皇帝突然說道:“好……”
隨著他這一聲“好”的響起,站于丹墀前的群臣,無一不愕然,這是何意?
弘治皇帝又道:“既是如此,卿等呈遞題本即可,朕自會(huì)覽閱。”
群臣聽得更加無言,題本早已呈遞了,皇上你好歹回個(gè)話,留中不發(fā)又讓人如何自處?
弘治皇帝目光已投往站于丹墀旁的那名鴻臚寺官和宦官,輕喝一聲:“早朝已畢……”
持鞭的宦官聽得那敢怠慢半分,隨即甩起鞭來。
“啪、啪、啪”,連續(xù)三聲,響徹半空。
鞭聲一停,那名鴻臚寺官高喊:“退朝……”
在群臣的愕然之中,弘治皇帝已擺駕離開奉天門。
目睹著弘治皇帝的離去,分列御道兩側(cè)的群臣面面相覷,未幾,已私語陣陣。
今日東宮千秋節(jié),弘治皇帝既沒有賜宴百官,也沒有讓群臣前往文華殿向東宮太子行禮。
---
弘治皇帝移駕離去已良久,直至負(fù)責(zé)糾儀的鴻臚寺官再三催促,在奉天門前已擾攘成一片的眾臣才緩緩?fù)巳ァ?p> 群臣退去時(shí),文臣武官依然分成兩班。
如今早朝已結(jié)束,自然不會(huì)有人前來糾儀,故而他們行走就相當(dāng)隨意,不再像候朝之時(shí)那般,步步謹(jǐn)慎,恐防失儀被記錄在案。
走于文臣前列的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閣老,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悲。
“首輔,東宮千秋節(jié),竟然不行賀禮?”跟在劉健半步之后的謝遷問道。
“于喬,皇上既無旨意,我等又能如何?”走于前方的劉健聲音平淡。
“首輔,謝閣老,還能如何,回去當(dāng)值便是?!崩顤|陽道。
工科給事中張文和兵科給事中周旋結(jié)伴而行。
“周兄,既然皇上仍不頒旨意,那你我二人再上一道奏疏,可好?”
“張兄,再上奏疏?又有何用?”
英國公張懋、泰寧侯陳璇、撫寧侯朱暉和西寧侯宋愷等走在一起。
“英國公,今日皇上為何沒有賜宴?”泰寧侯陳璇問。
“老夫那能知道……”英國公張懋沒好氣地應(yīng)道。
王華和王守仁兩父子亦在私語。
面對王華的連連發(fā)問,王守仁卻一直推說不知,只應(yīng)道:“王右諭德,下官僅知威武營?!?p> 雖然掛銜左春坊左司直郎,但王守仁職責(zé)的重心是在威武營,每日朝參完畢,他便要趕赴威武營,率領(lǐng)一眾士卒操練。
---
申時(shí),陽光的映照下,寒意似乎也被驅(qū)散了好幾分。
弘治皇帝、周太皇太后、吳氏、張皇后、朱秀榮及朱厚煒齊聚于乾清宮內(nèi)。
此刻,他們正圍坐于一張紅彤彤的橢圓桌四周,站在旁邊服侍的宦官宮女,包括蕭敬在內(nèi)僅得三人。
這張紅彤彤的橢圓桌頗大,約莫有一丈長、五尺左右寬。
雖然諾大的桌面已擺放了二十多道的菜肴,有葷有素,每道均熱氣騰騰的,但弘治皇帝等人似乎還沒有動(dòng)手之意。
“父皇,為何要在乾清宮設(shè)宴?”卻是朱秀榮出言問道。
靠北而坐的弘治皇帝聽得輕笑一聲:“榮兒,今日是你皇兄之生辰,你莫非忘記了?”
“但皇兄又不在宮中……”朱秀榮皺起了眉頭。
“怎么,你皇兄不在宮中,就不能替他慶賀一番呢?”坐于她身旁的周太皇太后笑了笑。
朱秀榮眉頭依然輕皺:“太奶奶,今日既是皇兄生辰,為何他也不回來?”
見得周太皇太后搖頭,朱秀榮隨即望向弘治皇帝:“父皇,你說皇兄如今會(huì)在做什么?”
弘治皇帝聽得卻也搖了搖頭:“朕不知……”
張皇后卻不動(dòng)聲色,仿似朱厚照此刻是否在宮中,與她并無多大影響一般。
“榮兒,待你皇兄回來,你好好問問他便是……”周太皇太后伸手輕拍了下朱秀榮,稍頃再道,“好啦,先動(dòng)筷,菜要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