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分田征兵
五月十八日一大早。
宛平縣徐家村。
徐家村全村田地,都是高陽郡王的永業(yè)田。
這邊全村人都是幫朱高煦種地的,當(dāng)?shù)厮闶峭跚f。
朱高煦一共有三萬六千畝田,基本都在北平西南附近,主要集中在宛平縣和良鄉(xiāng)縣。
僅徐家村這邊,大概有兩千多畝。
平時有王府官員或宦官管理,郡王府以前一直是侯海在干這些事。
徐家村全村有一百十八戶,平均每戶大概是分到十幾畝左右,主要是看每戶的丁是多少。
丁在明朝,是指成年男子(20歲)。
口是指成年女子(15歲)。
丁越多,家里種的田就越多。
明朝統(tǒng)計全國人口時,大都時候都以丁計,而不是以戶計。
朱高煦喜歡練兵,以前也少住北平城,所以他把徐家村王莊西側(cè)的玉河邊上,玉泉山以南,修建了一個臨時的軍營。
天氣好的時候,春秋之際,他都會帶著王府儀衛(wèi)司三個百人隊來練兵。
今天上午辰時過后,就有大量的當(dāng)?shù)匕傩胀@邊集合,因為前兩天王府來人,詔令附近佃戶,每戶出一丁,去軍營開會。
大伙雖然疑惑,但主子有令,也只能紛紛前來。
此次召集,由徐家村,玉河村,石景山村,三村佃戶共三百六十三戶。
這些全是幫王莊種田的佃戶,有的都是太祖時代,從四面八方被移居來的,他們被編制之后,統(tǒng)一由王府管理,地方官府幾乎管不到。
像這樣的佃戶,大明到處都是,遇到好的藩王,佃戶們?nèi)兆雍眠^點,遇到不好的,就和奴隸沒區(qū)別,被打死也沒人管,還無處逃。
人群稀稀落落的從各村趕來,大概一直到辰時未,才全部來齊。
侯海和陳文,宋猛,周虎等人都在,三個百戶王斌、韋達(dá)、盛堅他們也在,現(xiàn)場還有一些新人,都是從寨子里來的陳文的人。
侯海和鐘顯,還有兩個小太監(jiān)和兩吏員一直在邊上點名。
他們點名的方式有點麻煩,邊上有名冊,有人到了就報一下,我是某里某甲某誰。
明朝是里甲制,最開始每110戶為一里,農(nóng)村是由丁糧最多的10戶任里長,其余100戶為甲首。
各里中無力承擔(dān)差役的鰥寡孤獨人戶,則帶管于110戶之外,稱為畸零戶。10名里長以10年為一個周期輪流應(yīng)役,先后順序根據(jù)丁糧多寡預(yù)先編排,每年由1名里長率領(lǐng)10名甲首應(yīng)當(dāng)差役,并負(fù)責(zé)“管攝一里之事。
后來在洪武二十四年又改進(jìn)過一次,開始考慮區(qū)域完整性,有了‘都’這個概念。
一都為600戶,分五里。
王府的佃戶編制和農(nóng)村差不多,但主要是按每個村的戶數(shù)來編。
朱高煦站在侯海邊上聽了會,怎么感覺好多里長。
不是一里有110戶嗎?按他的理解,應(yīng)該只有一個里長,其余的都是甲長才是。
等點名完畢后,他便對侯海道:“以后本王佃戶要重新編制?!?p> “每村選一個村長,由原先的十個里長,按丁糧數(shù)輪流擔(dān)任,兩年一期,干的好的,可以連任?!?p> “村長統(tǒng)管全村事務(wù),主要向你和和鐘顯負(fù)責(zé)?!?p> “里長們都?xì)w村長管?!?p> 侯海若有所思,然后馬上點了點頭。
“還有,以后召集開會,由里長負(fù)責(zé)帶好各里的人,不要這么鬧哄哄一起涌上來,各里長向村長報告應(yīng)到多少人,有誰沒來,村長記好了,直接向你們匯報?!?p> 幾百人剛剛報名就報了好一會,現(xiàn)場還真是亂。
“是?!焙詈:顽婏@趕緊道。
陳文在邊上眼睛微亮,剛剛亂哄哄的場面的確不好看,朱高煦一開口,就找到了處理的方式。
接著朱高煦又下令,所有人按村站好,再按各里站好。
人群又混亂了好一會,才各自找到自己村和里,很多里長都在大叫自己里的人。
等全部站到位后,朱高煦下令都坐下。
大伙聽到坐下還是很高興,紛紛坐在地上。
此時韋達(dá)來到前面,因為他喉嚨挺大的,說話也大聲。
他來到前面,站在高處,扯著喉嚨大喊:“高陽郡王府要招募青壯家丁,經(jīng)訓(xùn)練后,用來經(jīng)商押運貨物,糧食,剿滅匪兵?!?p> “只招兩百丁。”
“愿意報名,并入選者,由王府供吃喝,每丁先分五畝永業(yè)田,每干滿一年,家中其余田租少一成,最多---少四成?!?p> “干滿五年,家中所有田都?xì)w各戶所有,以后年交一成?!?p> 眾人聽了第一遍還沒聽懂,接著韋達(dá)又叫了一遍。
然后有人上前向他們解釋,慢慢現(xiàn)場就喧鬧起來,不對,是炸鍋了。
佃戶們都不敢相信。
一旦入選就先給五畝永業(yè)田。
什么是永業(yè)田,就是可以傳承子孫后代,真正屬于自己的田地。
大明這個時候的百姓,誰不想擁有自己的田。
而且高陽郡王的田,都是上好的良田。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大肉餅,大明所有佃戶們的終究夢想。
然后還要會少租,同樣引起轟動。
此時的大明佃戶一般交租以五成計。
假設(shè)一畝地有兩石產(chǎn)量,要交一石給主子。
但你若是以為只交一石就算了?那就大錯特錯,各王莊的管家,宦官,吏員們這些管理人員,都會想方設(shè)計另外克扣,收刮。
有些地方需要交賦稅的,也都會壓到佃戶頭上,所以佃戶真正能拿多少,就看主子和主子身邊的人有多良心。
而高陽郡王的是永業(yè)田,不用交賦稅,這點比其他田要好很多。
關(guān)鍵是,高陽郡王說了,干滿五年后,家中所有的田都?xì)w各戶所有,以后年交一成給高陽郡王,且不用交給朝廷。
現(xiàn)場的佃戶,少的家里有幾畝,多的家中有二三十畝。
如果出一丁當(dāng)家丁,干滿五年后,那收獲是巨大的。
假設(shè)家中有二十畝田的,原本每年收糧四十石,需交百分之五十,即二十石。
但十年之后,只要年交四石,而且這田歸佃戶所有,可以傳承子孫后代。
高陽郡王的這些話無論是極為震撼,甚至是打破了大明的土地法。
佃戶們當(dāng)場就議論紛紛,有人震驚,有人不信,但邊上有吏員們說,你們想想,高陽郡王對你們怎么樣?
朱高煦雖然在京師胡作非為,但在北平,可沒禍害過自己人。
人們都在議論,侯海不時回頭看朱高煦,表情有點無奈,似乎想勸朱高煦別這么干。
但朱高煦好像鐵了心要分田。
因為朱高煦知道,以后這田就不是自己的,為啥現(xiàn)在不分了拉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