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明見到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說道:“不過玄奘你不用擔(dān)心,今早我收到消息,唐王打算在7日后在長安,舉辦水陸法會,弘揚佛法,讓咱們寺出一些得道高僧去參加。
二代弟子之中,很多年齡頗大,都不堪長途跋涉,就你年輕且佛法造詣高深,正是合適。
要知道這場水陸法會,可是整個長安城百姓都會去的,甚至唐王都會去。
你要在這里弘揚佛法,可要遠遠超過數(shù)次行善布施的功德,讓玄奘你代金山寺去參加此事,你看如何?”
法海眼睛頓時一亮,想了想是在七日之后嘛,似乎時間地點都不發(fā)生沖突,還順路,自己目的地恰恰要去長安城。
“行,住持你安排事宜吧,不過我得先行一步了,有些別的事要提前去處理?!?p> “這就走嗎?此去那長安可有3000余里,路途遙遠,一路上還有諸多兇險,要不我派遣子德,子明先行與你同去,讓他們二人保護你吧?”
法海知道這二人,是三代弟子佛法和武功造詣最深之人,才17歲,便達到了后天巔峰境界,是寺內(nèi)年輕一輩中少有的高手。
法海微微搖頭,拒絕了兩個師侄保護自己,只是向法明露了一手,自己已經(jīng)是先天高手了。
法海在寺內(nèi)四年來,一直都是深處簡歸,最初是因為重生,想要謹慎些,也就最初半年時,練武可能會被人聽到點聲音。
但后來便是徹底無法察覺,以為法海受不了練武的苦,便放棄了。
法明雖說震驚玄奘,竟然不聲不響的成了先天高手,但沒有在提出保護的事,而是說道。
“玄奘你如今已經(jīng)十八歲,有些事我覺得應(yīng)該告訴你了,你年幼時不是一直追問我,知不知道你父母是誰么?
是否留有線索,之前不敢告訴你,我撿你時,是有血書一封的,但其中卻涉及天大冤屈,不是我不告訴你,而是不敢?。 ?p> 法明重重的嘆息一聲,然后沖著法海繼續(xù)說道:“如今你去那長安,只要借助這次水陸法會出名,入了皇帝法眼,便可以報仇......”法明住持從懷中取出一封血書,遞給法海。
法海手拿著那血書,內(nèi)心想的卻不是這個。
前世法海年幼時,閱讀佛法,觀看佛卷《玄奘西游傳記》時候,便對諸多地方存在質(zhì)疑,感覺許多地方不嚴謹甚至還有漏洞。
法海便詢問師傅是否記載錯誤,或者有什么隱情,尤其是第四難尋親報冤。
若救活了父親,還滅了殺父仇人,這本應(yīng)是幸事,根本構(gòu)不成那個冤字啊。
當(dāng)法海就這件事與師傅靈祐禪師,辯論時,見到師傅也解釋不通,說不過自己,法海便直接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質(zhì)疑。
這件事結(jié)果便是,靈祐禪師大發(fā)雷霆,說他這樣想便是褻瀆佛法,大逆不道,然后給了法海一頓揍,還懲罰他抄寫金剛心經(jīng),整整三個月。
這對于當(dāng)時年幼的法海來說,懲罰可以說極為嚴重,但根本沒有打消念頭,卻也恰恰激起了他更大的好奇心,和一定的叛逆。
事后法海更是瞞著師傅,查閱了很久的資料,不過可惜年代久遠,僅僅靠一些野史資料只是讓這件事更加撲所迷離。
“前世自己求真而不得,如今似乎要成了自己的難啊?!?p> “還好,自己有修為,只要自己小心求證,就不會稀里糊涂的成了自己修行的業(yè)障,影響今后的修行?!?p> 法??粗茄獣?,心雖如止水,毫無波瀾,但面上卻勃然大怒道。
“啊?什么?我父親竟然被水賊所害,我母親被那賊人所囚,如此血海深仇,怎能不報,枉為人子啊!”
“阿彌陀佛,玄奘,你如今已經(jīng)皈依佛門,便了卻塵緣,與前身斬盡一切,無論前身怎么樣都與你無關(guān)了,你切莫著了相啊。
你要知道,現(xiàn)在的你,就算是報仇,也是幫你的前身平冤報仇,保持平常心便可。”
法明住持雙手合十誦讀著佛號,勸誡著法海,莫要著相,身上點點佛光籠罩,儼然一幅得到高僧模樣。
“師傅,如此大冤,就算跟我沒有關(guān)系,我也當(dāng)幫啊,更何況是替我那前身平冤,必然不能讓那賊人逍遙法外??!”法海配合著說道。
“哎,即便如此,也很難報仇啊,那賊人如今是當(dāng)朝宰相女婿,雖是假的,但這么多年來,誰知道啥樣。
我本想告官,可我名氣太小,加上深知那官官相護道理,加上那劉洪水賊深韻為官之道,我肯定狀告不得。
而你則不同,你若在水陸法會上出了大名,你的身份還不同尋常,還與那宰相有血緣關(guān)系,你聽我說,先這樣...再這樣...然后在且這樣,便可以報仇了。”
法海心如止水,毫無波瀾。
雖說法海對于此事的真相很想知道,但若是讓法海施展迷魂術(shù)法,去對付一個在這四年來,對自己非常照顧的住持,法海還是下不了手的。
而且這事的最重要的人又不是他,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別處尋找真相。
沖著法明住持作揖一番,然后又拿了住持給的數(shù)十兩銀子盤纏,法海便告辭了。
下了山后,法海想到此去長安,一路有3000余里,中途還要去一趟汴縣,渡江口,如果購買普通馬匹,一般良馬頂多日行700里,還需要很多銀兩。
如果要買那種極品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法海身上區(qū)區(qū)幾十兩盤纏根本不夠。
自己一路飛行又太累,影響去長安后的戰(zhàn)斗狀態(tài),最主要還耽誤時間,無法路上修行。
思索一番后,法海便直接飛向附近的一座三陽山,尋上一個腳力。
只見三陽山頂峰的一塊巨大青石上,盤膝而坐著一個白色巨彘,此刻正面朝金山寺方向,手拿一串佛珠不斷誦經(jīng)。
見到法海過來,巨彘連忙起身,向法海作揖見禮。
原本坐著盤成一團,還看不出來這巨虎有多大,隨著那白色巨彘起身直立,足有近2丈多長。
其身狀若虎身而有一牛尾,其聲音似犬一般。
“近來可有虔心向佛?”法海沖著那白色巨彘問道。
那白色巨彘急忙回答:“稟告法師,有的,有的,每日都在誦讀佛經(jīng),也不曾出了法師規(guī)劃區(qū)域。
每七日晚上,都會狩獵一些小動物,送入那戶人家。
他們一直沒發(fā)現(xiàn)我身影,都在說山神大人顯靈,幫他們孤兒寡母呢。
我雖有氣憤,很想現(xiàn)身告訴他們,哪里有什么山神,都是法師大發(fā)慈悲的吩咐呢?!?p> 法海搖了搖頭,說道:“不可,那家人男子上山砍柴,因見到你樣貌,心生懼意,下山途中失足摔死,也算你有了因果。
你如今虔心修佛,還幫那戶人家送吃食,養(yǎng)活孤兒寡母一家,也算是應(yīng)當(dāng)作的,修些福澤,切莫談要好處。
當(dāng)你生出這種想法便是錯的,心性還未曾修夠,你應(yīng)當(dāng)癡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p> 那白色巨彘聽了后,連忙低下頭顱,認錯道:“是法師,我錯了,回頭我就每日將法師教誨寫上百遍,將禁貪嗔癡?!?p> 法??此€算誠心悔改,便不在多說,然后說道:“如今你也給那家送了4年多獵物了,他家孩童也長大有13歲了,即將成年。
“今后在幫半年,便可不必再管了,否則給他們養(yǎng)成好吃懶惰習(xí)慣?!?p> “如今我欲去那長安一趟,你可愿陪我走上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