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guān)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大氣磅礴,眾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這張寶圖上。
見鄭和拉開幕布,殿中的小太監(jiān)趕緊點燃了兩側(cè)的大燭臺,兩只兒臂粗的蠟燭著了起來,將這幅圖照得纖毫畢現(xiàn)。
阿壟抬頭仰望這張圖,心中充滿了的敬仰之情,中國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太具有傳奇色彩了,雖說后有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郭敦伸手入懷,取出一個鐵力木小木盒,打開木盒,拿出一副長柄眼鏡貼在眼睛上,仰視著這幅圖,嘆道:“真是看一次,激動一次??!”
鄭和負手而立,說道:“小先生,可知此圖為何物?”
阿壟脫口而出:“世界之大,鄭大人真不愧為探索神州之外第一人?!?p> “怎么,你看得懂這張圖?”郭敦在一旁問道。
“哎呀,險些露餡”,阿壟暗道,若是自己當真看懂了這張圖,那在這個時代,就不是隱士,而是妖孽了。
“看不懂,不過鄭大人下西洋的壯舉世人皆知,我山門中獲悉此事,從上到下也是極為欽佩的,這幅圖我雖看不懂,卻能猜出描繪的應(yīng)當是大明的航海盛舉”,阿壟一邊說,一邊向鄭和深深鞠了一躬。
“哦?你山門中,是如何評價下西洋一事的?”宣德來了興趣,問道。
阿壟正色道:“皇上,我山門中認為,下西洋一事與張騫出使西域一樣,都是為中國鑿開了一個過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廣大的天地,更重要的是,這證明我泱泱大明,不但能稱霸陸地,更能在海上稱雄?!?p> “說得好??!”宣德大喜道:“三寶,怎么樣,你已經(jīng)六下西洋了,朕以為,為大明何妨再下一次西洋?”
鄭和躬身道:“皇上,六下西洋,臣已年過花甲,大海之上浩浩無涯,臣實在是不想埋骨異國他鄉(xiāng)??!”
宣德說道:“三寶,我皇爺爺在位時,你六下西洋,為我大明掙下好大的榮光,如果你能再下一次西洋,那才是真正地有始有終??!”
這話連阿壟都聽明白了,歷朝歷代探索未知的事情,都最易于彪炳史冊,而鄭和下西洋,從永樂年間開始,已經(jīng)接連六次,聲勢何其浩大,可謂是千古盛事。
如果鄭和在宣德年間再下一次西洋,宣德就能搭乘鄭和“寶船”,在史書上留下“始于永樂,終于宣德”這樣濃墨重彩的一筆。
鄭和只是苦笑,并不接話,伸手從腦后拔出發(fā)簪,走到燭臺前挑了挑燭芯。
燭芯火光大亮,鄭和抬頭看向?qū)殘D,鬢角白發(fā)在燭光中如同白霜一樣。
阿壟在一旁說道:“鄭大人,您應(yīng)當再下一次西洋?”
阿壟的話,讓鄭和吃了一驚,他側(cè)過頭問道:“小先生,你也認為,我應(yīng)當七下西洋?”
“對,小先生說得有理”,宣德也在一旁說道。
“小先生,你可知我老了……”鄭和將發(fā)簪吹了吹,插回腦后。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阿壟說道:“更何況,我山門中,還有一件禮物想要送給朝廷,助我大明再次遠航呢!”
“禮物,什么禮物?”宣德提高了嗓門問道,鄭和也望向阿壟,不知他說的是什么東西。
阿壟向宣德鞠了一躬道:“皇上,我山門中人,也喜愛到高山大澤中探幽攬勝,前些年偶然制造出了一個物件,可視遠如近,當真神奇。門中長老對朝廷下西洋欽佩不已,曾言這種物件若是能送到朝廷,定能助我大明征服更遠的海洋。”
宣德問道:“視遠如近?這是什么物件?”
阿壟答道:“‘千里鏡’”說罷,又指了指郭敦鼻梁上眼鏡補充道:“和這個有些相通之處,但要耗時耗力耗物一些,說千里是夸張,不過多看數(shù)倍是不成問題的。”
“真有此等寶物?”宣德睜大了眼睛。
郭敦取下眼鏡,笑道:“小先生,我這僾逮是皇上御賜的,我年老目昏,不辨細字,有了這好東西,看字就清晰多了。不過,這東西可沒法視遠如近呀!”
阿壟心道,原來這東西在明朝叫“僾逮”,管它叫什么呢?還不是一樣的原理。阿壟隨即笑道:“郭大人,請讓我看看僾逮,您有所不知,‘千里鏡’也是用鏡片組合而來,不過復(fù)雜精細得多?!?p> 郭敦將長柄眼鏡遞給阿壟,說道:“拿穩(wěn)當了啊,這可是皇上賜給老臣的,精貴著呢!”
阿壟伸手接過眼鏡,這副眼鏡的鏡片用通透的水晶制成,鑲有金邊,質(zhì)地輕薄,在這個時代是不折不扣的高檔貨。
“老倌,沒了這東西,你怕是連奏章上的字都看不清楚吧!”鄭和笑道。
“那倒是不至于”,郭敦笑道:“不過若是沒這東西,看小字就頭疼得很嘍?!?p> 阿壟翻來覆去把長柄眼鏡看了又看,心里已有了計較。
鄭和問道:“小先生,你可能制出‘千里鏡’?”
阿壟正色道:“能?!?p> 鄭和又問道:“能把多遠看成多近?”
阿壟說道:“五十步之外,視遠如近,可閱讀奏章?!?p> “咝”,鄭和與郭敦相視一眼,都覺得不可思議。
阿壟說道:“鄭大人,郭大人,我雖能制出‘千里鏡’,但需要相關(guān)的物件和匠人,大概一個月的時間能成功,到時候您親自驗看就是。”
“小先生,君前無戲言”,郭敦盯著阿壟的眼睛說道:“若是一個月后,你做不出‘千里鏡’,那……”
“大人放心,我山門早就有意將此寶獻給朝廷了,別看我是棄徒,但這東西我刻意學(xué)習(xí)過,不會有問題的”,阿壟躬身道:“若是一個月做不出來,我甘愿受罰?!?p> 宣德很高興,說道:“好,說說看,你需要什么物件和匠人?朕給你配得齊齊整整的?!毙滦睦锉P算著,若是有了‘千里鏡’,那偷偷看起來一些事……嘿嘿,民諺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嗯,就是這個道理。
阿壟道:“皇上,我要數(shù)塊通透的白水晶,越通透越好,還要一些銅塊,另加三五名制作僾逮和鑄銅的工匠?!?p> 宣德聽說一個月后就能擁有‘千里鏡’,興奮地點頭說道:“朕準了,白水晶內(nèi)官監(jiān)多得是,制作僾逮和鑄銅的工匠從工部調(diào)用就是?!?p> “皇上,臣內(nèi)宅頗大,懇請讓小先生到我那里去制作‘千里鏡’。小先生博學(xué)多才,臣也好時時請教?!编嵑驼f道。
宣德略一琢磨,也就明白了鄭和的意思。鄭和在接過這個差事,恐怕誰也說不出什么來,畢竟他是大明航海的不二統(tǒng)領(lǐng),若是其他人制作這等寶貝,若是被那幫難纏的都察院御史官摻上一本,還真不好解釋。
更何況,鄭和是太監(jiān),小先生帶著親娘住進內(nèi)宅,任誰也傳不出什么風(fēng)言風(fēng)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