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嚴鵠在楊慎面前大呼小叫,下方的學員們在喝彩。
這讓嚴鵠更加得意,甚至出言挑釁侮辱,以報之前被打手心的仇。
楊慎沒說話,只是默默地走開。
事后,得知真相的朱載基發(fā)怒了。
在學堂上,當著一眾學生,朱載基打了嚴鵠兩大鼻竇,打得他鼻血直流,最后把他拖到了后院,楊慎面前。
讓他跪下道歉,并發(fā)誓保證,以后絕對不敢對恩師不敬。
楊慎深深地望著朱載基,有些感激,也有欣慰,也有釋懷。
“算了,以后這些孩子,就拜托你用心教導…我只一個要求,不要把他們教成壞人,他們是我大明的希望?!?p> 朱載基點頭,一臉嚴肅地回道:“恩師放心,我會給你看到滿意的結(jié)果!”
從那天起,朱載基變得嚴厲了,時常動用棍棒教育,動輒打人。
甚至還把十幾個人給打退群了。
嘉靖那里,已經(jīng)收到一摞彈劾朱載基的奏疏。
都是一些勛貴家長,痛述朱載基毆打他們家小輩,而且還總是打著各種名義大肆收錢兩,簡直就是個混世小魔王。
還好有秦福在一旁斡旋,才讓朱載基一直安然無事。
朱載基的惡名,算是在京城傳開了,這些勛貴都唯恐避之不及。
又是一個早晨,積雪已化,干凈的青石板街道已經(jīng)看不見什么馬車了。
只有一個個奔跑的少年,他們四面八方而來,眼神堅定,步調(diào)穩(wěn)定,都是朝著國子監(jiān)方向而去。
朱載基為了帶個好頭,每次都是第一個到的。
不一會兒,剩下的28個少年全部到齊。
“很好,已經(jīng)連續(xù)七天,沒有人再遲到了,大家請繼續(xù)保持。”
朱載基站在講臺后,臉色嚴肅,滿意地點頭,夸獎了一下這些少年。
“每天來學堂第一件事是什么?”
“拜見恩師!”眾人齊聲回應。
朱載基帶領(lǐng)眾人,起身向負手站在窗戶邊的楊慎鞠躬行禮。
楊慎很感慨,本來自己都躺平了,結(jié)果硬是被朱載基給拉起來了。
他現(xiàn)在還是正常教授一些儒學知識,做一些補充,在朱載基忙的時候也會出來幫忙。
楊慎算是徹底服了,這個朱載基,真是個人才,全才,天才!
他教授兵法、經(jīng)濟、務農(nóng)、地理、歷史,有時候,楊慎感覺自己都遠不如他這樣豐富博學。
“今天,我要教你們考科舉,不過這屬于高端學問,需要收取三千兩銀子作為學費!”
朱載基鋪墊了一個月余,現(xiàn)在要開始動手了。
而收銀子,是因為馬上開春,要準備種早稻了。
北京西山,一畝良田,正常需要二十兩銀子,即使荒年,也要個十五兩銀子。
自己目前只賺到了五萬多兩銀子,要買下那一萬余畝良田,還差不少。
再割一波韭菜,就大差不差了。
韭菜不能割得太狠了,要是連根都掘了,那就沒了未來。
只要根還在,就可以大膽的割,一茬一茬的,收割不盡。
這些勛貴,哪個是干凈的?
都是大量占用了民脂民膏的,不薅羊毛還等啥?
楊慎砸了咂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最后看著朱載基投來的目光,還是沒開口。
這小子什么都好,就是總是弄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來。
你一個皇子,必定封王的人,以后銀子是不缺的,總是剝削這些勛貴子弟干什么?
“三千兩,這有點太多了,這個月我已經(jīng)預支了一千兩銀子,我老爹都氣得揍了我一頓,現(xiàn)在我拿不出了。”
有人苦著臉,說出自己的處境。
有人陸續(xù)發(fā)言,表示確實是已經(jīng)掏不出錢了。
朱載基笑了笑,伸出手壓了壓:“大伙的情況,我已知曉,不過,我可以以人格擔保,只要報名的,都可以考中進士!”
這話一出,場間頓時安靜了。
中進士?
這也太難了吧,大明兩京十三省,大幾千上萬的頂尖學子,爭奪300個進士名額,一般苦讀詩書的人都很難中第。
更何況不學無術(shù)又年幼無知的他們?
朱載基用人格擔保,他身為皇長子,現(xiàn)在又表現(xiàn)得很是正經(jīng),沒有開玩笑的樣子。
莫非,他真的有什么底氣?
“莫要胡亂,科舉是大明招收各地人才的公平之道,你們這些人連個秀才都不是,連科舉的資格也沒有。”
楊慎坐不住了,這些小子看上去竟然還有些蠢蠢欲動。
自己身為一代狀元,自然知道科舉之艱難,許多天才都可能考不中。
沒有個十年八年的苦讀,簡直就不要想太多。
朱載基卻是胸有成竹,一雙清澈的眼睛讓人難以懷疑。
“各位,我不是在開玩笑,這樣,要是到時候沒考上的,我把這三千銀兩全數(shù)退還!”
朱載基確實是有信心。
嘉靖二十六年的科舉被稱為明朝最牛的一屆,牛人輩出。
或許是因為自己穿越的緣故,稍微打亂了一些歷史的進程。
張居正李春芳等一批人都還沒考進士,通過深度調(diào)查,朱載基肯定了,今年才是歷史上去年的科舉。
恰好,朱載基知道這一年的會試試題。
而資格問題也不難解決,通過國子監(jiān),以監(jiān)生的名義去參考,也是可以的。
這個他們都是勛貴子弟,加上自己在嘉靖面前說上兩句,問題不大。
唯一擔心的就是,只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是春闈了,這些年輕人的知識底蘊太差。
看來只有加大獎懲力度,再讓楊慎幫忙,他畢竟是前朝狀元,對科舉的東西熟悉。
見他們還有些遲疑,朱載基明白了,他們是真的有些拿不出這么多銀兩,三千兩也不是小數(shù)目,一般的勛貴還真有些出血的意思。
“這樣,我以皇長子身份寫一份保證書,按上手印,你們簽好字拿回去給你們爹老子,我保證他們會舍得出這筆錢!”
信譽度,在大明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和皇帝挨邊的,要是大公子失去了信譽,那陛下臉上也無光。
郭猛身為最忠心的小弟,第一個簽字按手印。
嚴鵠、陸繹沒有當回事,很輕松地也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們家財萬貫,這點小錢自然不算什么。
剩下的人也都陸續(xù)寫了名字,并把這保證書好生收了起來。
楊慎搖頭,沒有再多說,總歸還是一群半大小孩,喜歡折騰。
朱載基已經(jīng)收齊了銀兩,八萬四千兩紋銀!
現(xiàn)在他足有十三萬多,他準備只用十萬去買地。
不過在那之前,還要先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