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14 趙王的郁悶,我不當人子?

大明逍遙王爺朱高煦 青玉案戰(zhàn)神 3668 2022-09-28 18:42:19

  料理好了府中的‘花瓶’,朱高煦坐上府內的八抬大轎移駕至朝廷御書房,去監(jiān)國。

  “來人,將本王那本書卷一并帶走?!?p>  處理朝政,自然是少不得《大明·永樂年間百科大全》的了。

  “諾,漢王先行移駕,切莫耽誤了監(jiān)國大事才是,奴婢這就命人趕往朝廷御書房。”

  王針臉貼著地,捏著嗓子眼的說。

  八抬大轎把朱高煦抬往了御書房。

  看到御書房內成堆的奏折、國策、書卷,朱高煦面露愁容。

  ‘這就是當皇帝的下場!’

  ‘批閱不完的奏折……’

  ‘理不清的頭緒。’

  ‘批閱好了還好說,大家夸你堯舜之相、大帝之資?!?p>  ‘批閱不好了,下面的大臣直接來一句什么狗屁皇帝?’

  ‘能罵你三輩祖宗?!?p>  ‘更離譜的是,竟然還有人來爭這個皇位!見鬼,真是閑的慌?!?p>  御書房的宦官屁顛的跑來,“王爺,這是今天的奏折,還有大臣們的文書,請您過目……”

  “嗯嗯,知道了,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高煦不耐煩的擺手。

  “諾?!?p>  宦官畢恭畢敬的退了下去,在門口的金鑼上連敲了三聲,代表漢王爺正在執(zhí)事。

  不多時,王針抱著《大明·永樂年間百科大全》也來了。

  看到自家王爺神色不佳,臉貼著地跑過去,“王爺,奴婢給王爺送書卷來了?!?p>  “王爺可是有心事?!”

  “嗯,乏了,幫本王沏茶,”朱高煦悶聲接過百科大全目光瀏覽著書卷上的辦法。

  所幸這永樂年間的奏折在百科全書上還有注解,就是尋找起來略有麻煩,不過好在是省去自己去想了。

  直到朱高煦看到了燕國等地多次被韃靼、阿魯臺、瓦剌等草原各部的族群所侵擾,好多商賈都不敢出行了,生怕被劫掠。

  更甚的是,某些百姓還被草原各部的人殘害。

  這已經是很嚴重的國家問題。

  這時朱高煦突然是想到了一點。

  ‘在永樂十八年間,草原各部更為囂張……’

  ‘文皇帝已經是多次討伐了?!?p>  ‘只是這群草原各部的人,記吃不記打,依舊我行我素。’

  ‘畢竟,明軍再厲害也絕對是無法對草原各部造成傷筋動骨的傷害的。’

  ‘說到底,進了中原是自己地盤,出了中原可就是人家地盤了!如何能剿滅?!’

  ‘而在這個時候,道衍和文皇帝就開始談論這件事情,最后得出了一句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p>  ‘這也是后來大明歷史之中,屬于大明最為璀璨的一句標注?!?p>  ‘也是在永樂十九年間,大明的皇宮從南京城遷移到了北京城!’

  ‘自此后,文皇帝便是鎮(zhèn)守國門,草原各部的危患立刻停歇了下來?!?p>  ‘而草原各部雖然是不侵擾大明了,但是文皇帝對草原各部的恨意不減,欲要滅了草原才罷休?!?p>  ‘……’

  朱高煦心念至此,便是提起狼毫蘸墨。

  王針見朱高煦提筆蘸墨,大驚失色,“王爺,軍事奏折不可自做決斷的,此事還是交給陛下來看才妥善啊……王爺三思?!?p>  言下之意,民事出了事,天下還不會翻了天,你漢王爺可以任意發(fā)揮。

  軍事出了事,漢王爺就提著腦袋去見陛下吧。

  漢王爺遭殃了,他們還有好果子吃嗎?

  “狗一樣的東西,滾,”朱高煦一腳踹開上來攔截自己的王針,提筆蘸墨的寫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寫完后,朱高煦把軍事奏折扔上了堆積如山的奏折上,情不愿的喊了聲,“換一批。”

  立刻,漢王府和御書房的宦官都紛紛搬著奏折來回的走動。

  很快,朱高煦就又收到了一件離奇的奏折。

  甚至,還是彈劾自己的奏折。

  而且,這彈劾的話語還極為牽強。

  “河南山東不下雨,都是因為漢王監(jiān)國所致。”

  朱高煦記得這件事情。

  ‘歷史上,永樂十七年,朱高煦監(jiān)國時期河南山東不下雨。’

  ‘文皇帝也和大臣們埋怨也是朱高煦的責任……’

  ‘為此,文皇帝將朱高煦罵的狗血淋頭?!?p>  平心而論。

  ‘朱高煦也是相信些鬼怪亂神的風水的?!?p>  ‘更何況,這還沒到建國后,魑魅魍魎、妖怪等等都可以成精?!?p>  ‘只是河南山東不下雨這件事都能扯到朱高煦監(jiān)國上……這就有點扯了?!?p>  朱高煦狼毫蘸墨,想了想寫了幾個狗趴一樣的字,‘人工降雨?!?p>  朱高煦批閱奏折,起早貪黑,累的渾身松軟,‘這事給他一天都不想干了。’

  想著就藩,摟著‘花瓶’吃著山珍海味,逍遙快活不香嗎?!

  ‘哎!現(xiàn)在所作所為真是造孽啊……’

  ‘白白虛度光陰?!?p>  “來人,回府。”

  朱高煦冗長的喊了一嗓子。

  門外的宦官也是早就等的犯困了,聽到是朱高煦傳喚,立刻八抬大轎的跑了進來。

  ……

  此時此刻,趙王府。

  墨色之下,朱高燧手里捧著一道奏折,這是文皇帝下的申飭,言辭犀利,用的還是白話文。

  “什么意思?!本王怎么就不當人子了?莫名其妙……”

  “不讓本王和漢王走的太近!影響了漢王監(jiān)國!?”

  尤其是看到了這里,朱高燧目光納悶了起來。

  ‘什么叫自己影響了漢王?!’

  ‘父皇真的搞清楚了嗎?!明明是二哥挑唆自己造反啊……為何,二哥沒事,他卻被噴的狗血淋頭?’

  朱高燧感覺心里很憋屈,但卻又不好說什么。

  ‘二哥說了,做大事不可惜身,他要做一番大事,所以忍了。’

  “老爺子下申飭又怎樣?”

  朱高燧也是怒氣上頭,‘都要造反了……認你你是老爺子,不認你,一罐藥悶下去。’

  ‘老爺子也是卸磨殺驢。’

  ‘為了大明的江山的他嘔心瀝血、操勞半生,老爺子還要降他罪?!’

  只是朱高燧心里膈應的不行,這老爺子還派錦衣衛(wèi)和侯公公來了……

  這是對他有多不滿?

  轉而,一男子聞訊趕來,對著朱高燧恭敬抱了一拳,“趙王,陛下為何降旨?”

  “胡長史,你自己看吧,”朱高燧把手里的申飭遞給胡永興。

  趙王府左長史胡永興恭敬的接過申飭,越看越是膽戰(zhàn)心驚,“對于王爺近日的行徑臣下有所耳聞,依臣下所見,王爺確實應該遠離漢王爺。

  倒并非是說王爺影響了漢王爺,而是漢王爺在其中作祟,王爺如果信得過臣下,臣下這就去辦,如何?”

  “胡言亂語……”朱高燧痛斥了一聲胡永興,“胡永興,你這是顛倒黑白,二哥和本王乃是親兄弟,情比金堅。

  你卻在這里挑唆本王和二哥之間的關系,胡永興,你可認罪?!”

  胡永興是朱高燧府內的左長史,也是趙王府內的一位智囊。

  只是這胡永興屢屢冒犯他對二哥的情誼,挑唆他和二哥之間的關系崩裂。

  見朱高燧如此憤慨,胡永興噎了一下,“趙王,臣下絕對沒有別的意思,漢王如今是監(jiān)國,雖說未曾有人察覺到漢王身上的端倪,臣下卻是一直將漢王的行徑看在眼里。

  漢王如此心性必然不會滿足于現(xiàn)狀,更不會任由太子繼位的,趙王……為今之計,求存之道才是根本,切不可意氣用事才是……趙王請聽我的?!?p>  “來人,把胡永興給本王叉出去,”朱高燧威脅道:“胡永興,再有下次,本王替大哥處理了你,叉出去。”

  北鎮(zhèn)撫司的好手叉起胡永興,迅速的掠了出去。

  “哎!趙王爺,臣下一片忠肝義膽吶!”

  “王爺……?。?!”

  ……

  翌日。

  文皇帝從寢宮起身,直徑入內閣。

  漢王爺監(jiān)國時,文皇帝實行每三日一監(jiān)察。

  “漢王爺近日監(jiān)國,可有過什么紕漏?”

  文皇帝側臥在床榻上,目光瀏覽到堆積如山的奏折上。

  文皇帝都想好了。

  漢王爺?shù)彩怯猩栽S差錯,他就提著劍去興師問罪。

  “稟陛下,王爺近日批閱奏折,倒是沒出現(xiàn)什么大紕漏,只是下面的大臣多有非議,各種難聽的話都背地里說了……”

  侯公公如實稟報。

  文皇帝輕笑了一下,“拿來?!?p>  “陛下要監(jiān)察奏折,速速拿來……”侯公公對著身側的宦官尖銳了一嗓子。

  一批批宦官端著堆積如山的奏折趕來,文皇帝隨手捻起一本來看。

  “嗯,不錯,還行……”

  “朕還以為,漢王監(jiān)國沒兩天這天下就大亂了呢?!?p>  “這奏折批閱的還算進退有度,條理清晰,還算漢王爺用心了?!?p>  文皇帝輕吐出一口氣,“只是這個字,為何如狗趴一樣?”

  文皇帝見到了朱高煦的字實在是不堪入目。

  “陛下,漢王畢竟是武將,再苛求文字確實為難他了。”

  侯公公在一旁笑道。

  “嗯,言之有理。嗯?!近期還有戰(zhàn)事?漢王還對戰(zhàn)事有見解……?”

  文皇帝神色不悅。

  ‘戰(zhàn)事不速速遞來內閣,漢王竟然是親自處理?!’

  ‘大膽!’

  雖說是讓漢王爺來監(jiān)國的,只是這國策還沒有輪到漢王爺來插手。

  “太子爺那邊先是怎么說?”

  文皇帝目光思忖。

  相較于之下,文皇帝更是傾向于太子的意見。

  漢王爺監(jiān)國不假,可是文皇帝絕無可能是全盤拖出,太子在府中也是要對國策產生輔佐作用的。

  尤其是軍事方面。

  當文皇帝看到了軍事奏折,眼前頓時一亮。

  翻開來一看,阿魯臺、韃靼、瓦剌等凝聚起來的草原各部一直侵擾燕國等地。

  文皇帝見狀,眸色之中已經是有了些溫忿。

  燕國是文皇帝先前的就藩之地。

  若不是建文這個狗一樣的東西聽信了黃子澄、齊泰的削藩,他豈會來江南靖難?!

  在燕國時,文皇帝可謂是過的十分愜意的。

  現(xiàn)在,燕國等地均被草原各部的人所侵擾,這是文皇帝所不能容忍的,草原各部的威脅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著。

  不然,萬里長城也不會在秦國時期就開始建造了。

  心念至此,文皇帝摩拳擦掌,想打仗了。

  ‘太子對這件事怎么說?’

  文皇帝見到了太子的文章,意思是要讓朝廷派兵鎮(zhèn)壓,但堅守不出,以守為攻。

  對此,文皇帝以為這太憋屈了,不符合他的作風。

  也不符合大明朝的威嚴形象!

  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再看到朱高煦這一手狗趴的字,文皇帝先是皺眉,而后表情一亮,這奏折上僅有幾個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p>  短短一句話,已經是道盡了大明的氣魄。

  文皇帝收起表情,面無表情的對侯公公道:“給朕傳老和尚過來……”

  侯公公聽到文皇帝是要找道衍,必是有國事相商,豈敢怠慢。

  經由陛下召見,道衍一來內閣,就從文皇帝手中接過了太子的奏折,再看了看漢王的奏折,最后才是沉嚀了一聲。

  “不錯,皇室后人還有如此見解,臣在這里恭喜陛下了。”

  道衍把漢王的奏折遞回到文皇帝手上,微微輕笑的道。

  “兩者相比較,還是漢王爺?shù)臍馄且鼊僖换I?!?p>  “陛下,漢王這一句話,盡顯明朝的魄力啊?!?p>  “如若漢王有此見識,事事都有如此眼界,興邦振國不在話下?!?p>  先前,道衍也曾和文皇帝交涉過此事,草原各部的威脅一直都存在著。

  雖然有長城來抵御,卻依舊是免不了這群草原人的騷擾。

  都是大明的百姓們,更何況,這還是文皇帝曾經的就藩之地。

  豈能是直接置若罔聞過去的?!

  所以,道衍和文皇帝有個不約而同設想,‘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p>  沒錯,與漢王的意見不謀而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