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再上奏折,朱元璋的動搖
“臣,中都國子監(jiān)繩愆廳監(jiān)丞陳逢,今有一本啟奏?!?p> “臣近聞中都有謠曰,說鳳陽,道鳳陽,自從…余者實不能出之臣口,臣不敢言?!?p> “此謠誹謗圣上之極,臣請圣上速速譴人捉其頭領,止謠散播,不然恐動搖社稷根本……”
“臣另還有一本啟奏?!?p> “因太子所賜便宜之權,臣在探查鳳陽之時,發(fā)現(xiàn)鳳陽確實貧窮,地少而人廣……”
“臣大膽上奏圣上,可否準臣設立工坊,收當?shù)匾率碂o著者入坊,打造日常用具,每月發(fā)放薪俸……如此一來,鳳陽百姓方有生路可尋?!?p> “陛下也可借此時機,先于鳳陽一地試之,若行之有效,或可推廣大明天下……如此一來,大明天下豈不是人人皆有薪俸可領?”
“另外,很多人或許都會擔心,百姓們若是去了工坊,大概也就不會照料田地了……然則據(jù)臣所知,百姓照顧田地,也就一段時間而已,過了這段時間,百姓皆是時間充足。”
“臣所做乃是暖手寶,其根本在于……”
“臣還發(fā)現(xiàn),天地之間似有氣連,若能用之,千里之外傳訊,不過等閑而已……此事不敢欺君,若陛下不信,可給臣兩月時間,不成,則斬臣于鬧市?!?p> “另外還可改良耕作器具……”
“一旦天下各地皆有坊市,并且受官府統(tǒng)轄……諸如每月收取稅銀、定每日工作時間,超出者罰款、或罪之……”
“到了那時,試問天下之間,誰還會因為吃不飽肚子而聚眾鬧事?”
“若當真如此?我大明江山豈非萬萬年?”
“伏拜吾皇萬歲,臣,陳逢叩請圣裁!”
……
臨上課之前,陳逢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寫完了這封奏折。
有那么一瞬間,他是不想要將其發(fā)出去的。
因為他很清楚,朱元璋百分百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
可是沒辦法。
他現(xiàn)在做的事情,已經(jīng)愈發(fā)的有些忌諱了。
尤其是在衙門口報備了工匠之時,感受到了那些人的怪異目光之際,他的這種感覺就愈發(fā)變得清楚起來。
所以與其等著朱元璋發(fā)現(xiàn)他的小動作,還真就不如老老實實地作一份匯報。
哪怕危險一點,但總歸來說卻是不用害怕突然被抓走的。
“發(fā)!”
思索至此,陳逢不再猶豫,咬著牙便做出了決斷。
而后,他便讓人將這封奏折,連同發(fā)給朱標的問安書信,一并發(fā)了出去。
噹——
他剛做完了這一切,國子監(jiān)內上課的‘鈴聲’就已經(jīng)響了起來。
“抓人去?!?p> 聽到鐘聲,陳逢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底,瞬間便是一松。
更為關鍵的是,伴隨著他拿起戒尺,這種輕松之感,剎那之間就增強了無數(shù)倍。
……
武英殿。
“嘩啦啦!”
一道折子突然飛了起來,接著啪的一聲落在了地上。
“荒唐至極!”
與此同時,朱元璋在看完了這封陳逢所上的奏折以后的怒火,也完全的爆發(fā)了出來。
“咱賜了你進士出身,你就是這么回報咱的?”
“不思為國效力,竟只想這些荒唐之舉?”
“好啊!”
“你不是說要兩個月的時間嗎?”
“咱就給你兩個月,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出那千里之外傳訊之物!”
“二虎!”
氣過之后,朱元璋猛地向外喊了一聲。
“在!”
悄然間已靠近門口的二虎,聽到呼喚,連忙便回到了朱元璋面前,躬身到地。
“命你即刻帶人前往中都,給咱盯死陳逢兩個月。”
“兩個月之后,他若是拿不出兩地之間輕易傳訊的器具,你便把他咱抓回來!”
“真真百無一用是書生!”
“什么話都敢說?!?p> 朱元璋氣急敗壞地下達了命令以后,還嫌不夠,又怒罵了一陣,方才緩過神來。
“二虎,中都的那個什么謠言,到底說的是什么?”
他看向了二虎。
“?。恐{言?”
完全不明所以的二虎一愣,小心地問道:“皇爺您說的是什么謠言?”
“就是說鳳陽,道鳳陽……之后是什么?”
朱元璋又問。
“這……”
二虎傻住了。
很顯然,他聽過這個謠言,但他不敢說。
“連你也要這么瞞著咱嗎?”
“說!”
朱元璋顯然看了出來,不由痛心疾首地指向了二虎。
“是。”
“中都的謠言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原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上,十年倒有九年荒……”
二虎聽到朱元璋這句話,瞬間大驚失色,在不被皇帝信任和觸怒皇帝之間,他連想都沒想的就直接選擇了后者。
“十年倒有九年荒?”
“咱,咱家里的人,竟都是這么說咱的?”
朱元璋喃喃自語一番之后,臉色霎時間變得蒼白如紙。
以他的意志堅強,按理說是不會被一兩句話所打倒的。
不過,這卻是要看謠言傳播之地是哪里的。
如果是南方一帶,朱元璋大概率只會發(fā)怒,并沒有其他的想法。
可鳳陽是他朱元璋的家啊。
更為關鍵的是,他還是一個念家的人。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那么堅定的要在鳳陽建立中都。
可現(xiàn)在呢?
家鄉(xiāng)的人,竟是在傳那樣的謠言。
這讓朱元璋怎么承受的了?
“二虎,這謠言你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吧?”
突然之間,朱元璋又變得冷靜下來,不過他的眼神卻變得無比冷漠。
沒有一點溫度。
“臣也是最近方才聽說?!?p> “之所以沒有告訴皇爺,主要是這些話太過難聽,終歸,終歸……”
一陣猶豫之后,二虎咬著牙道:“終歸不是臣下所能言之?!?p> “我知道了?!?p> 朱元璋意興闌珊地擺了擺手,亦步亦趨地走向奏折落地之處,喃喃地自語著。
“他能把這件事告訴咱,說明他的心里還有咱,不想咱在家里的名聲那么差。”
“說明他心里還有咱??!”
“是個誠心的?!?p> “想法是大了一點……大概也是想要快點扭轉鳳陽的局面吧?”
“哎。”
“也不容易?!?p> 朱元璋說到最后,忽然嘆了口氣,而后便坐在武英殿的門外,仔細翻看起了陳逢的奏折。
“父皇,您,您怎么坐在這兒?”
正在此時,東面快步走來了一群人。
其中的為首者,赫然是太子朱標。
朱標此來,原是接到了陳逢的書信,想著勸說朱元璋別太生氣。
最起碼也不能把陳逢給打殺了。
但是剛一來。
他就看到了坐在地上的朱元璋,自然也就顧不得其他了。
“沒事,咱的身體強著呢?!?p> 朱元璋擺了擺手,同時將陳逢的奏折遞了過去:“你也看看吧,看看咱的家鄉(xiāng)人都是怎么說咱的。”
“二虎?!?p> 朱標看奏折的時候,朱元璋向后面喊了一聲。
“皇爺?!?p> 眼圈有些發(fā)紅的二虎,在朱元璋的呼喚之下,走了過來。
“你……”
“你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正想吩咐,猛地就注意到了二虎有些發(fā)紅的眼眶,不由佯裝發(fā)怒道:“難不成在你眼里,咱就那么經(jīng)不起事?”
“臣不敢那么想,只是……”
二虎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說什么,索性便道:“這天涼,您還是趕緊起來吧。”
“好,咱就聽你一回!”
朱元璋站了起來,拍著二虎的肩膀道:“可別跟個小孩子一樣了,讓人看到了不得笑話死你???”
“他們愿笑就笑去吧,反正臣心里不好受。”
二虎一臉無所謂地用袖子抹了抹臉。
“你啊?!?p> 朱元璋仿佛很是無奈,又重重地拍了拍二虎的肩膀。
與此同時,他的眼角余光注意到了朱標。
后者已經(jīng)抬起了頭。
所以,他便不再搭理二虎,轉而對朱標道:“標兒可看完了?”
“看完了。”
朱標老實點頭。
“什么想法?”
朱元璋輕聲問道,表情平靜,眼神也無一絲波瀾。
“兒臣覺得,陳逢這番想法太過于大膽了,也不貼合實際,恐怕很難實施下去?!?p> 朱標說到這里,忽然停了下來。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于是便問道:“還有嗎?”
朱標點點頭,道:“也不知怎么的,兒臣雖然覺得陳逢所說的這些都不太可行,但兒臣就是想讓他試試。”
“你也是這么覺得的嗎?”
朱元璋忽然笑了起來,道:“不愧是咱的兒子,著實是跟咱想到了一起啊?!?p> “父皇也……?”
朱標驚訝地抬起了頭。
“咱方才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可同樣的……這些書生說話,那是真的好聽?!?p> 朱元璋點頭道:“所以哪怕咱覺得不靠譜,卻也覺得應該試試?!?p> “而且,標兒你還跟咱想到了一起,這就更好了?!?p> “所以,父皇您的意思是……?”
“讓他試試吧,反正便是不成,咱也還有其他的辦法。”
朱元璋笑著道。
朱標心中一動,道:“父皇所說的其他辦法,可是您之前說過的四民制度?”
“我兒果然還記得。”
朱元璋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了笑。
朱標卻是懂了。
與此同時,他的內心里也是翻起了滔天巨浪。
是的,朱標壓根就沒有想到,陳逢所上的一封奏折,居然直接動搖了朱元璋的想法。
動搖了他準備許久的四民制度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