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風起云集話兩宋

第00017章.陳橋兵變(上)

風起云集話兩宋 村童鬧學 3622 2022-10-06 18:30:00

  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小皇帝和他的母后符太后,正在大殿接受百官新春朝賀。

  出場的有輔佐小皇帝的文臣有范質、王溥等人,武將有趙匡胤等人。

  本來張永德應該要前來的,但是因為他已經被趙匡胤排擠出京城了,所以目前整個朝廷已經掌控在趙匡胤的手中。

  范質等人都是文官,掀不起什么大浪來,趙匡胤并沒有放在眼里,他只需要通過各種關系和這些文官搞好關系就可以了。

  本來趙匡胤最不放心的就是軍隊了,但是目前的情況對他來講也很是有利的。

  除了張永德之外,其他的人可以說都是趙匡胤的兄弟或自己人了。

  唯一需要他注意的就是張永德的二把手韓通,這個人手握重兵駐守在開封城之內,而且對新皇帝和太后忠心耿耿,是絕對不可能被趙匡胤拉攏的。

  如此看來,趙匡胤如果真的想成事的話,要想不動干戈,減少殺戮,就必須離開開封城才行,否則整個城市必定會有一場血光之災。

  除了我們在前面說過的,趙匡胤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出牌手已經快胡牌之外,他還做了很多思想和輿論的準備。

  木牌事件不管是不是他干的,這已經算是一部分了。

  另外的輿論準備,就是通過老百姓口口相傳“主少國疑”。

  意思就是說皇帝年齡太小,沒有辦法擔當大任。

  作為皇后的符太后,又不是小皇帝的親生母親,只是柴榮在臨死之前倉促冊封的皇后,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民間,都沒有什么威望,沒有辦法行使國母的威儀。

  除此之外,他們還到處宣稱,某一天看到了兩個太陽。

  古時候的人們就通過這種辦法去宣揚,然后達到某種目的。

  一時之間,整個后周國家從上到下人心惶惶,整個王朝的命運究竟如何,不管是誰都沒有把握,尤其是在京城之中,人心惶惶。

  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得意的應該就是趙匡胤等人了。

  這個時候,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走上了歷史舞臺,一個就是趙匡胤的親弟弟趙光義,另外一個就是趙匡胤非常重要的謀士趙普。

  后者和趙匡胤并沒有任何血親關系,但是因為這個人曾經被趙匡胤的父親看好,然后極力的推薦給趙匡胤,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也就越來越緊密了。

  上述的輿論準備和他們這個小團體有莫大的關系,甚至有的是由他們直接策劃的。

  話說這一年的正月初一,文武大臣正在朝堂之上,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時候,突然之間有前方急報。

  我們今天進行合理分析,這所謂的前方急報應該是趙匡胤偽造的。

  具體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大意是這樣的,契丹和北漢聯(lián)合用兵,大軍南下,正準備進攻后周的首都開封。

  小皇帝一聽,立馬就嚇哭了。

  這好日子才剛剛開始,沒想到一下子就可能會陷入血雨腥風之中,他幼小的心靈,一下子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

  再說,年輕的太后也是六神無主,因為她從來沒有執(zhí)政經驗,就只能夠把期望寄托在文武大臣的身上,尤其是趙匡胤的身上。

  “陛下,臣請帶兵出征,為國分憂!”趙匡胤聽到前線的消息也是萬分的著急,就連忙跪倒在大殿之上。

  “愛卿,快快請起……”看到趙匡胤如此主動,小皇帝和太后兩個人不由得很是感動。

  之所以如此感動,應該是趙匡胤這個人很會演戲,居然演的跟真的一樣,一下子就迷惑了涉世不深的小皇帝和符太后。

  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在場的一班文臣也被迷惑了,甚至包括輔佐小皇帝的范質和王溥等人,也許此時此刻他們在心里想的是柴榮,果然沒有看錯人,而且把張永德的兵權給篪奪了,也是非常正確的。

  “懇請陛下下旨,臣將為國萬死不辭!”在趙匡胤的再三懇求之下,小皇帝果然中計,就馬上下詔書出兵。

  這一次可不得了,按照詔書的內容,趙匡胤可是得到了調集后周所有主力的權力,完全有力量和契丹還有北漢周旋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人看出來這個消息可能會有假的?

  我想這個問題問得好,能夠在朝為官的人,怎么可能就沒有腦子呢?

  尤其是范質等人,他們的情商和智商應該是后周一等一優(yōu)秀的。

  既然他們都沒有看出來,那么只能夠說明一點,趙匡胤已經掌握了整個國家系統(tǒng)的主動權。

  這也是趙匡胤這些年積極經營和維護的結果。

  既然小皇帝他們已經中計了,那該做的戲都已經做完了,趙匡胤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去一一付諸實施了。

  很快,當他退出大殿之后,就開始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和整個朝廷的歡天喜地不同,此時此刻的趙匡胤卻非常小心,甚至有些憂心忡忡。

  因為他接下來干的事情,如果一招不慎,都有可能會滿盤皆輸,最終會招致滅族的后果。

  按照古時候行軍打仗的慣例,出征的軍隊分為前軍、中軍和后軍。

  趙匡胤等人經過周密的安排,讓他的二把手慕容延釗作為前鋒,帶領一部分人馬朝北開進。

  關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們兩個人從小就是穿一條褲子長大的,關系好的不得了。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說他們兩個人面和心不和,隨時有可能會翻臉。

  綜上種種,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他們兩個人可能會達成某種默契,比如說互相稱兄道弟,進行利益互通。

  但是,如果一旦這種默契打破的話,都有可能會變成對手。

  當他吩咐慕容延釗作為前鋒出發(fā)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了。

  小皇帝知道他的反應迅速,就非常的欣賞趙匡胤忠君愛國的精神。

  這些事情,現(xiàn)在想想真的有些諷刺的意味。

  由于形勢對自己越來越有利,趙匡胤的膽子稍微大了一些。

  他覺得有必要再最后加強輿論的攻勢,也許是要給京城的人們再打一支預防針。

  趙普按照他的命令,就在京城到處散布“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的言論。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種言論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情了,柴榮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種言論,現(xiàn)在又有這種言論,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況且,小皇帝此時此刻一門心思花在玩的身上,哪里有功夫去管這些國家大事呢?

  不管怎么樣,人們已經被一遍又一遍的進行了輿論的洗腦,為后來趙匡胤的行動鋪平了道路。

  接下來,在趙匡胤出城行動的過程之中,他的手下又開始在軍中進行輿論攻勢。

  這就是,學過星象術的下級軍官苗訓到處散播“一日克一日”的神秘預言。

  并且和趙普等人一唱一和的,進行了非常精彩的輿論表演。

  對于那些目不識丁以當兵為職業(yè)的士兵們來說,這是最好的洗腦手段,以至于趙匡胤很快就成了他們所謂的天命所歸的真龍?zhí)熳印?p>  在這里,我都要提醒一下朋友們,要想不被別人洗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尤其是多讀一些有益于心智成熟的書。

  正月初二的晚上,他們大軍一行終于慢慢騰騰的抵達了陳橋驛這個地方,此時此刻他們離開開封已經有四十里路了。

  驛站,有點類似于今天的交通港站樞紐。

  其實這種類似的交通港站樞紐,不僅僅古代中國有,古代羅馬和古代印度都有。

  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的驛站系統(tǒng),從商周時期開始,經過秦漢,時間來到了唐宋時期。

  這一時期的驛站系統(tǒng)變得非常的完善,尤其是在宋朝建立之后,有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改革,那就是出現(xiàn)了類似于今天的快遞之類的郵件物資傳遞系統(tǒng)。

  當時叫急遞,快遞的站點就叫急遞鋪。

  驛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對來往的軍隊物資進行補給,以及臨時休息的功能。

  因此,歷史的機遇給到了這里,而且也將在歷史中記下濃厚的一筆。

  當趙匡胤率領大軍趕到這里的時候,他覺得有必要在這里安營扎寨,因為這里緊靠黃河,是最合適的起事的地方。

  “傳令下去,就此安營扎寨!”

  “是,主公!”

  此時此刻的部下,還是以主公來稱呼他,接下來也許等不到明天就要對他山呼萬歲了。

  夜色很快就將整個驛站乃至各處的兵營包裹在其中,然而軍事指揮系統(tǒng)卻并沒有停歇,尤其是趙匡胤的部下們,卻開始進行了緊鑼密鼓的策劃。

  一些中下級軍官自動聚集在一起,一個個交頭接耳,神情緊張,一個個又顯得非常的激動,讓人捉摸不透,似乎在商議著什么。

  “大家有沒有聽到傳聞?”

  “當然聽到,就是點檢的事情!”

  “還有兩個太陽的事情!”

  “……”

  一時之間,一個個顯得非常的興奮,因為他們現(xiàn)在正在見證歷史,而且成為歷史的推動者。

  接下來,有一個書生打扮的中年人走進了他們中間,此人正是趙普。

  只見他彬彬有禮的對各位將官拱了拱手問道:“各位正在議論些什么?!”

  那些將官一聽立馬就停止了,交頭接耳。

  “各位正在議論些什么?!”看到大伙不敢說話,趙普又笑瞇瞇的問了一句。

  “趙先生,最近的事情您聽見了嗎?!”有一個大膽的下級軍官說道。

  “我聽見什么?!”

  “就是點檢做天子!”

  “此人是誰?!”趙普故作不知,臉色沉著地問道。

  “這個還有誰?就是在營房中端坐的趙將軍呀!”

  “對對對,就是主公!”

  看到有人開了頭,大伙一下子膽子又大了一些。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趙普對眼下的局勢還是挺滿意的,因為之后他當初的估計完全一致。

  他們所帶的這只人馬中,對趙匡胤應該沒有二心,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忠心耿耿,如果他們要有進一步的行動,那應該是沒有什么障礙了。

  “那既然大家如此看重主公,何不一起到營帳去勸勸他?!”

  “對對對,我們去勸勸他!”

  就這樣在趙普的連番鼓動之下,這些大小將官們爭先恐后的來到趙匡胤的跟前。

  還真的有人事先準備好了一件黃袍,看上去就是有些類似于今天的披風一樣。

  這黃袍可是比當初郭威黃袍加身的黃袍要講究一些。

  當初,披在他身上的其實就是一塊黃色的被單,被他的部下硬生生的撕扯下來之后披在他的身上的。

  “爾等如此作為,成何體統(tǒng)?!”

  誰知趙匡胤見到了這些準備妥當?shù)膶⑹?,不但不喜,反而勃然大怒?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