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鐘書托病在家,也沒逃過署中的政務(wù)。
荀攸知道他裝病啊,特地派署中佐史,把一些相對于重要的文書,送過來讓鐘書過目。
其中就包括對先前征討黑山賊,對陣亡士卒家屬的撫恤問題,荀攸按照鐘書說的,已經(jīng)寫了個章程出來,只待鐘書首肯。
另外就是秋收過后的安排了。
今歲不同往昔,不用收稅,但是流民需要繳納三成收成,荀攸特地花費大工夫扒拉府庫中的文書,把租給流民的田畝數(shù)加了一遍,然后按照平年的收成,給鐘書預(yù)估了一下,今年將有多少石糧食入庫。
算下來竟然有百萬石出頭,而且這還是按照平年的收成計算的,今年中山國沒遭受啥大災(zāi)難,春耕幾乎沒受到影響,其他時間也還算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荀攸就保守地說,可能比預(yù)計還要多少幾十萬石。
鐘書猛地一瞧這數(shù)字也有些驚訝——年初他還在困擾哪里能搞到五萬石糧食,這秋收一過,竟然能收這么多糧食?
但回頭想想……也只是看起來多罷了。
譬如這次出征,近兩個月的時間,士卒連帶著隨行貨運輜重的民夫們,合計兩萬多人就用了七八萬石糧。將來再擴(kuò)軍、養(yǎng)軍方面,開銷亦不在小。
如果中途沒什么糴的話,那這百來萬石糧谷就得支撐下次收成。
鐘書坐那里想了一小會兒糧食問題,腦袋里忽然蹦出來個詞‘供銷合作社’,這一想起就愈發(fā)覺得可行。
于是當(dāng)即提筆起草了一個概念,雖然不盡詳細(xì),但該表述出來的東西,鐘書全都記在了紙上。
由官府出錢出人,專門建立一個機(jī)構(gòu),與廣大的農(nóng)民群眾對接,提供、租售包括但不限于農(nóng)具、種子、耕牛、挽馬、架車等生產(chǎn)工具。
同時幫忙銷售農(nóng)民生產(chǎn)出來的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糧谷、絲、麻、藥材、家禽,這點實際執(zhí)行可能有些麻煩,又或是直接平價收購農(nóng)民群眾生產(chǎn)的作物亦無不可。
再就是平價銷售諸如糧谷、鹽、布匹生活必需品。
物價問題,屬于是歷史遺留問題了,從去年張純造反,一直到現(xiàn)在,物價都還沒有穩(wěn)定下來。漢時以農(nóng)為本,糧食一旦供不應(yīng)求,那么其他東西也會跟著漲價。
故而鐘書想著,正好趕上這次秋收,農(nóng)民群眾手中有糧了,可以順便平準(zhǔn)一下物價。
從剛才起了想法,到心中有了初創(chuàng)的流程,鐘書筆下一直沒停過,短短一盞茶的時間,一大張白紙已然寫上了密密麻麻的字跡。
少傾,停筆。
鐘書將紙上墨跡吹干,又將紙張折好,裝進(jìn)布囊中,吩咐府人送去給荀攸等人過目——沒辦法,他現(xiàn)在箭瘡未愈,沒法起身呢。
國相署離鐘書家宅不遠(yuǎn),沒多大一會兒,府人就傳報,說是荀攸先生過來了。
速度比鐘書預(yù)想中還要快上不少。
而箭瘡未愈的鐘書,連忙從臥榻上起身,走出房門出迎:“公達(dá)何來如此迅速耶?”
荀攸心里想的是——還不是因為府君您嘛!于是說道:“乃思府君信中所言,不得解,故而叨擾來府君家宅求教?!?p> 太客氣了!鐘書拉著荀攸進(jìn)了房間,又讓侍女奉上水來。
兩人落座之后。
鐘書問道:“公達(dá)有何事不明,盡可說來?!?p> 荀攸當(dāng)即就繃著張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事物倒是不難懂,鐘書寫得也不算模糊,屬于看一眼就能明白的。
但是呢,荀攸想不明白這個機(jī)構(gòu)設(shè)立出來的意義啊。雖然有個平抑物價,但國中也有平準(zhǔn)啊,而且等到秋收后,只要身為國相的鐘書一開口下令,各縣但有哄抬物價的完全可以法辦以示懲戒。
至于前兩點,荀攸更是一頭霧水,平價收購平價賣……對于百姓而言可能是好事,但對于官府而言,不但不能盈利,而且還要倒貼吏員的俸祿啊。
荀攸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跟鐘書一說,鐘書聽罷只是笑了笑,隨即說道:“我非止為盈利者也,公達(dá)還是未解其意,只需我一席話語,管教公達(dá)明白?!?p> “敢請教?!避髫Ю馄鸲渎犞?。
“所謂合作,互惠互利也,”鐘書豎起一根手指,先解釋了一個概念,“若我……官府無利又何稱‘合作’耶?”
這荀攸也考慮過,他就是不明白這個。
只聽鐘書又說道:“此事利者有三,其一為維穩(wěn),設(shè)使今歲大豐,民眾家中除有儲谷,另有余糧可賣于官府;來年旱澇,田無所出,民眾便可于官府平價購糧。否則,彼恐變賣田產(chǎn)、至于豪戶之佃奴矣,更甚者如黃巾故事。”
總之不能讓百姓餓著,一餓就要出問題,要么成為佃奴,要么成為揭竿起義啦!
荀攸聽完點了點頭——果然從國相考慮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又是不一樣答案。
確保自耕農(nóng)長久發(fā)展,變相打擊地方豪強(qiáng),進(jìn)而維持治下的穩(wěn)定,同時還能樹立官府在民眾間的威信,在治理國家時官府也能一直處于主動。
確實稱得上是利。
想明白這一點后,荀攸又看向鐘書,期待著第二點、第三點。
“其二便是府庫需要大量儲糧,以備屯兵之耗費?!辩姇斐龅诙种?,“按公達(dá)所言,今歲收成應(yīng)還不錯,如此便是供大于求,多出的糧谷便可流入府庫,以備不時之需,不止兵備,但逢災(zāi)年、盜寇、流民,可開府庫賑濟(jì)?!?p> 這里鐘書順便提了一嘴,說他還在常山國境時,常山國民便說‘恨不能為中山國民’。
諸位,這可不是自賣自夸,而是實事求是。
荀攸平日多見民眾感戴鐘書恩德,屬于見怪不怪了。光說武事方面的消耗……想荀攸之前聽到要擴(kuò)軍、打仗的表情就知道,是有多耗錢糧。
真要到時候可能一百多萬石都不夠造的,確實稱得上是有利,于是又問:“不知其三……”
鐘書豎起第三根手指道:“其三,便是平準(zhǔn)物價了。我非針對商賈,官府經(jīng)營多為谷、鹽、布諸如此類,便是商賈囤積居奇,亦有罪責(zé)?!?p> 他確實也不是針對商人,只是不讓商人囤積民眾剛需的貨物,如果想賺錢,完全可以再想辦法嘛!如果不想賺錢……平價買平價賣,鐘書也沒啥好說的。
荀攸徹底懂了,他從想不到這方法哪里好,到現(xiàn)在挑不出哪里有問題。
只因鐘書一席話語。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9-13/e20c77917102031667b798d540c57e9aP2yx9TvGQkXtnmx.jpg)
白馬義人
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