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時,我無意中點開荊逾的新聞,當我看到那張他作為一個出家人孤獨的背影,心生好奇,然后,我看到他公眾號里的文章,心生崇拜和景仰。并且對于他的孤獨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他完全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的存在,卻能夠耐心的聆聽眾生的心聲。大二時期,他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直播間里,弘揚他所信仰的佛法。明明他是一位遙不可及的天才,卻笑容自然和藹,讓人感到平易近人,親和力十足。他自帶一股文人的氣質,他的言語沉穩(wěn),強大而有力量。我所崇拜的偶像就如天上的熠熠繁星,可望而不可及。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由于崇拜的人在某一領域學到了幾近于登峰造極的地步。我每一次看到自己的偶像,很容易激發(fā)起內心的讀書欲,從某種程度上講,,他起到了引領和勵志的作用,前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后人走向光輝大道。他既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
一開始,小蝴蝶并不相信自己會和鯨魚產生精神上的聯(lián)結。這就好像,鯨魚生于大海,而蝴蝶活在花叢中,絲毫不太可能會有交集。后來,我總是努力地想要回憶起師父的樣子,可是,他完全消失在我的世界里,怎么想也記不起來,朦朧模糊的過去讓我覺得很傷感。慢慢的,我漸漸適應了偶像的陪伴。他真摯的笑容是這樣的陽光、慈悲。小蝴蝶很崇拜鯨魚,就是,太遙遠了。
由于我非常害怕師父會因為我讀書而離開,很久,我躲避這本書,不希望陪伴了我兩年的長輩因此而胡思亂想。
文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創(chuàng)造性的背叛”,是指在別人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的了解,進而形成新的感悟,但是背離作者的意思。這樣想的話,那我這個小小的模仿者很多次就是“背叛者”。那么,同樣,可能作者亦是李白、杜甫、屈原等古人“創(chuàng)造性的背離者”。這個想法有點好笑。我覺得或許一個現(xiàn)代的能夠模仿那些詩人的創(chuàng)作,從某種意義上講,模仿者和幾千年前的屈子或許存在某種無形的精神連帶關系。這是很微妙的、不可思議的。那這樣想的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因一個人智慧的結晶而引起讀者的天馬行空,那千千萬萬個讀者也會因一而心生新的知解。語言符號是這樣的有智慧。由古人的說法而無數(shù)次后人“創(chuàng)作性的背叛”,故而生生不息,無窮無盡傳承中華文化。
小蝴蝶說:“我很喜歡自己的crush,相信我,不要胡思亂想好不好?”為什么要放下呢?
小蝴蝶不是逃避,而是依據(jù)他書中的文字:“她聰慧可愛,知分寸……”,那既然他視她為手中的珠寶,而我只是鯨魚世界中千千萬萬粉絲其中的一個而已,當我知道自己已經(jīng)走入他人心中時,不敢深入發(fā)展,想起前面師父的話,難逃內心道德枷鎖的譴責“他們倆好好的,我插什么足?”我只是一個遙遠的崇拜者,僅此而已。故而,自己勸退自己。我曾一度想要退出這場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有時我覺得自己是可有可無的而我也不愿爭奪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愛。
喜歡一個時間久了,喜歡就會化為執(zhí)念。但小蝴蝶活的清醒,自在,也會把自己定位在準確的位置上。
為何人生這樣的意難平?我的每一段故事,所有的情不自禁找不到一個出口。
因為鯨魚知道分寸,他只好在小蝴蝶面前,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慈愛的長者。小蝴蝶尊敬他,所以努力的營造充滿安全感的氛圍。他完全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人們說,記住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活成他的樣子。他透漏出一身孔子氣息,更多的是一份深藏功與名的深沉。
有一本叫作《蝴蝶與鯨魚》的故事,書中這樣闡述他們之間的精彩故事:
他是遨游海洋的鯨魚,偶然的一天,一只蝴蝶無意闖入他的頻率,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間。
荊俞哥哥:
今天是2017年8月16日,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大概已經(jīng)去了別的地方。(好俗套的開頭?。。?p> 這段時間我總是流鼻血、胸悶,前兩天我發(fā)現(xiàn)我好像嘗不出味道了,可能我是真的要走啦,所以趁著今天心情好,給你寫點東西。
嗯……
其實我也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也不知道別人的遺書都是怎么寫的。
我知道你肯定很難過,很難過,但我希望你不要難過太久,我并沒有離開,我一直都在的。
你看日落,我就是太陽旁邊的云朵;你看月亮,我就是月亮旁邊的星星。
也許我還會是路邊的小草、參天大樹,是你淋過的雨,吹過的風,甚至是你呼吸的空氣。
我會像你送我的那顆水晶球里的蝴蝶一樣,永遠陪在你身邊。
所以荊俞哥哥,不要為我難過,帶著我們共同的夢想,一直努力往前游吧。
我會在人生的終點等你。
你的小蝴蝶
胡蝶跪在蒲墊上,閉著眼,雙手合十,荊逾以同樣的姿勢跪在她身旁。
寂靜的午后,正殿里落滿光輝,煙霧繚繞,少女和少年跪在面前的蒲團上。
少女默念出最虔誠的祈愿——
“保佑荊逾,早渡苦海,圓夢經(jīng)年?!?p> 少年默許出最赤忱的期盼——“少不更事,多有不敬,如今所求不為自己,只愿心中人所求如愿,所盼靈驗?!?p> “從前往后,忱心可見。”
我的點評:在這段故事中,胡蝶跨過滄海桑田,來救贖一只擱淺的鯨魚。她曾經(jīng)以為,他們在一定的程度上很相似,可是相似的只有萬分之一,不同之處卻有千萬種。他們相識在七月的盛夏時節(jié),她很興奮,止不住內心的好奇。因為君子之間的歡欣是心有靈犀、流連于內在的喜悅,而不是單純流露于外表的欣喜。他似乎在夢中呼喊胡蝶的名字,可是,無論怎么呼喚她,就是得不到回應。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的一首《清涼意》讓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她選擇吃素是因為師父兩年前的話語,而當時恰好鯨魚出現(xiàn)在她的生命中,所以她又回到了過去式自己的本心。
故事的開頭:“那你也可以說一朵花的成長和你沒有關系?!?p> 故事的結局:她學瘋了,在第二年外語比賽中再次拿到金獎的優(yōu)異成績,并且實現(xiàn)了她的人生理想。
她真的害怕,多年后,鯨魚成為她生命中的過客,所以,在一些長者陪伴我的期間,留下真摯的日記。她努力的記住一些美好與快樂。盡管,一切都會過去。因為不想讓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淹沒在人生的歷史長河中,這些時間總是轉瞬即逝。
歐古尼古
本故事純屬虛構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