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露一手!
陸鳳知洗個臉隨便收拾一下,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她衣服都沒換,就和顧青峰一起去了顧家。
“你不換件衣服嗎?”
顧青峰臨走還是忍不住問道。
陸鳳知看看自己身上:
“這樣穿不行嗎?”
顧青峰哪敢承認:
“沒有不行!”
陸鳳知拉了拉衣擺:
“我覺得穿這個就挺好,方便!”
說完就往外走,顧青峰見狀忙跟上。
顧母正在灶屋忙活...
林艷子
整個灶臺都是用土磚砌成的,灶堂口有土磚砌成的排煙通道,伸出屋外,靠墻垂直向上排出木煙。農(nóng)村的灶臺是不能排除炒菜的油煙。兩個灶臺之間還搞了一個小平臺,用來放火柴(那時候叫洋火)。這種灶臺都有一個標配,那就是吹火筒。 吹火筒用竹子做的,一般直徑3公分左右,長度 80公分左右。一斷開細孔,一端留原孔,中間用鐵絲燒紅穿通。 這種灶臺,少不了要用燒火棍的;這種灶堂燒火有一定的訣竅,柴不能堆積在一起,否則燃燒不旺,甚至?xí)ǖ?,這時候就要用燒火棍扒開空間來。這就是所謂“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灶臺的周長大概有4米左右,圍著灶臺轉(zhuǎn)一圈,要點時間。所以經(jīng)常圍著灶臺轉(zhuǎn)也是很辛苦。 灶臺一面呈弧形,燒火的一面就成一條直線。靠里面不常用的是一口大鍋,直徑差不多100公分左右,用來燒豬食,冬天給牛煮谷子吃,或者紅白喜事的時候用來煮飯和燒熱水。 中間有一口稍微小點的鍋,80公分左右,來客較多用來炒菜煮飯。 靠外面的是一口常用的小鍋,60公分左右,用來日常的炒菜和煮飯。 大鍋和中鍋的弧線中間,有一個更小的鐵鼎鍋,圓柱形,充分利用了灶臺的空間。大鍋中鍋下面都會有燒火的灶堂。中間的小鍋利用兩邊的火堂的余熱溫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