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您這是什么意思?”劉辰的話音一落,不由讓三人紛紛一愣,一時間根本反應(yīng)不過來,幾十年的商場經(jīng)驗讓他們明白這世上恐怕沒有什么比之私鹽更高利潤的商品了。
“呵呵!幾位家主,小子這次就帶來了一批這樣的貨物?!笨粗患抑鞯姆磻?yīng),劉辰不由微微一笑,隨即輕聲的開口道,話語雖輕卻直接傳入了所有人耳中。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精英,劉辰當然明白私鹽的價值所在,不過這世上也未必沒有和他抗衡的東西,哪怕是后世都有,更何況五百年前的如今。
“哦!什么貨?”王家家主一下子來了精神,難道是私鹽?不過隨即搖搖頭,又否定了,劉辰剛剛的話語他可是清晰的聽到了耳里,劉辰根本不可能此時拿出精鹽,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一批西洋鏡,這是家父生前從福建買來的,本想販到京城出售,不曾想出了孔有德這禍事,為父不幸死于亂兵之中,小侄也是心灰意冷,打算把那批西洋鏡直接出手,好安心在家為家父守孝,第一個就想到了幾位家主?!眲⒊缴裆黄鋈?,語氣有些低落的開口道,當然這家伙純粹是說起假話來不打草稿,臉不紅心不跳。
甚至更加無恥的把這句身體原主人的父親直接定為掛了,這謊話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層度,開玩笑在古代隨便說自己父親掛了,除非你不想活了,而劉辰就是借助了這一點。
反正對于他來說這具身體原主人父親,又不是他親生父親,更是把原主人丟下三年都不聞不問,劉辰那是一點好感都欠奉,借用一下也沒絲毫心里負擔。
“這個……”劉老太爺沉吟了片刻,心中急轉(zhuǎn),這西洋鏡乃是奇貨呀!其中必然有利可圖,而且只要運作的好恐怕這其中利潤要比精鹽還多的多,于是說道:“劉少爺可否先讓我看看那西洋鏡?”
語氣竟然有些急切起來,早年他也見過一些西洋鏡子,那種記憶如今還記憶猶新,他相信如果真的是西洋鏡,這利益恐怕正如這少年所說。
“這當然可以,三位家主請看!”劉辰微笑的點了點頭,邊上的護衛(wèi)隊員連忙拿出鏡子,放到了中間的桌案上。
劉老太爺還有趙王兩家的家主分別拿起了一塊,仔細一看卻是有些吃驚,西洋鏡他不是沒有見過,但這般樣子的,卻從來未見。
“三位家主,我這批西洋鏡似乎與一般的西洋鏡不同,一般的西洋鏡只有巴掌般大,而三位家主手中的這批西洋鏡卻和銅鏡一般大小。再則這些西洋鏡以我漢人之習俗打造,背刻喜慶的漢字,價值與一般的西洋鏡可謂是天差地別?!眲⒊捷p輕端起茶水小抿了一口,隨即在邊上解說著這鏡子的價值,以為一會談價時爭取有利的勢頭。
“而且西洋人與我大明相隔萬里,盡管西洋人已經(jīng)來到華夏周圍,可這西洋鏡卻在華夏造不出來,海貿(mào)途中又風險無數(shù),來往一次不甚容易,這批西洋鏡,在近兩年內(nèi)絕對是大明獨此一份,再無其他?!?p> 聽見劉辰的話語,三人都不由紛紛點了點頭,繼續(xù)看著手中的鏡子,正反兩面反復(fù)看了幾遍,就連他自己對這鏡子都甚是喜愛。
“京城達官貴人甚多,若是幾位將這批西洋鏡販至京城,定然可獲巨利?!眲⒊皆俣乳_口道,語氣輕笑,神情自然,可是他的話語卻不由經(jīng)歷世事的三人都不由渾身一陣。
官商,官商,在華夏為官那就是要扯上商,為商那就要扯上官,他們當然明白拉好官員的好處,這點根本就不用劉辰說明他們就明白。
不過三位老狐貍根本就不可能就這樣被劉辰將了一軍,趙家家主直接猶豫的開口了:“話雖如此,可能否斬獲巨利,還得看劉少爺以什么價賣給我了?!?p> “還有,劉少爺手中有多少這樣的西洋鏡?”劉老太爺神情也不由一動進跟著問道。
“這種西洋銅鏡一百五十面,這一種梳妝鏡六十面,這次是我全部帶來的貨物。”看著三人的神情,劉辰的心里不由一松,他知道此刻基本已經(jīng)達成了,接下來就是細節(jié)了。
“那劉少爺打算多少銀子一面出手?”王家家主此刻也迫不及待了,心中一動,對著劉辰開口詢問道。
“兩千兩銀子一面,這種梳妝盒一千五百兩一面?!眲⒊轿⑽⒁恍?,直接說出來一個恐怖的數(shù)字。
在場的三人,除了劉老太爺其他兩人不由一瞬間面露難色起來,趙家主感慨道:“劉少爺有所不知??!最近我們趙家生意不好做,李家已經(jīng)把我的擠壓的生存空間都快沒了,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銀子,你看能否再低一些?”
“那王家主以為多少合適?”劉辰也是不急不躁,聽了這鄭世璉的話卻是嗤之以鼻,這些大財主哪里會拿不出銀子,誰信,反正他劉辰不信,而且劉辰很清楚的聽出來了,這家伙純粹在抱怨他提供精鹽給李家。
不過對此劉辰根本就不在意,他選他們只不過為的就是原始積累而已,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無論和李家好,還是這三家好,對于他來說也只有利益關(guān)系而已。
之所以這次選擇這三家,而不是李家,只不過是劉辰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穩(wěn)妥起見而已,否則無論是誰都一樣。
至于這家伙說沒錢,那是徹底被劉辰給無視了,雖說趙家的確被李家擠壓的不行了,可是尼瑪劉辰甚至相信哪怕趙家所有商鋪都完了,這家伙都可能隨便拿出來個幾十萬兩出來。
這不是開玩笑,而可能是事實,要知道這年代的商人,大多做販賣生意,很少把銀子投入實業(yè)將財產(chǎn)產(chǎn)業(yè)化的,一個個手里都有大把的銀子,那不出銀子誰信?
白癡才會信!
額!
忘記了還有一個人會信,也是不得不信,那就是皇帝,所以崇禎只能夠悲劇的把自己掛在梅山之上,不過作為皇帝他們是不得不信,不然皇位就得異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