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出征
三十六、出征
大商朝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遠征就要開始了。此番征討的目標,是大商國東域,徐夷、淮夷、萊夷等諸多方國。
帶兵出征的,是傳說中的大商朝的太師聞仲阿衡。這位殷族人中的少年勇士,在十八歲時就曾隨帥軍北征渤海,直至孤竹國。如今已是年近七十,依然要為商國開疆拓土而竭盡全力。紂王帝辛特意在朝歌東門外筑起了一個高高的土臺,為太師出征送行。
在朝歌附近集結的,只有五萬的軍馬,這是帝辛的親軍。有五萬大軍在故都商丘集結,另有五萬大軍在奄城集結,坐等太師匯合。三股大軍以倒三角形,拱衛(wèi)著大商國京畿、東北和南方的疆土。和平時,三軍可互為接應,任何國中內亂無法超出它們攻擊范圍。戰(zhàn)時合兵一點,隨需出擊,無論東征、北伐、南侵,天下無敵。
帝辛這次用兵的意圖很簡單,那就是一次遠征換來晚年的統(tǒng)治光陰的安定。大商多年的蓄力發(fā)展,為天下帶來了交易的便利。通過擋不住的貿易,青銅器在天下廣泛流傳,那些茹毛飲血、用骨箭和石斧作戰(zhàn)的四方蠻夷部落和方國也漸漸掌握了金屬兵器和戰(zhàn)車。他們覬覦大商國的財富,總覺得對商的貿易吃虧很大,不得不用辛辛苦苦飼養(yǎng)的牛羊換取少得可憐的兵器、戰(zhàn)車、青銅用具和甲胄。因此,這些小部落和方國不斷地臣服,又不斷地叛變,總是給大商國惹下重重的麻煩,讓邊疆永無寧日。
恰如大商國滿朝貴族上下商議所堅信的,這次出征,是大商傾全國之兵震懾海內,播帝辛之威名于天下。
戎征之事,國事最大。帝辛登在了高高的點將臺上,身著最正式的袞服,峨冠博帶,祭拜天地、神鳥和列祖列宗。臺下,五萬大軍旌旗如云,長矛如林,車轔轔馬嘯嘯。這些士兵的甲胄制式各不相同,雖為帝辛的親軍,身份也各不同。他們是來自朝歌附近大大小小數百個小封國或者封地之中,有些人是青年貴族,有些人是朝歌城中國人,有些人是貴族的隨仆。他們有各自的首領,但所有首領都曾發(fā)誓效忠帝辛。
白發(fā)蒼蒼的太師聞仲,在五萬將士注視下,步履穩(wěn)健地登上高臺。聞仲身著全副金黃青銅鎧甲、頭戴鍍銀色饕鬄紋的頭盔,頭盔上高高聳著鹖鳥的尾羽,年雖老邁,但威力絲毫不損,步伐鏗鏘有作響。據說鹖鳥好狠斗,用它的羽毛,代表著勇敢無畏。
在商王的背后,那個從有蘇國而來的女巫師,燃起了一堆巨大的篝火,正把一塊巨大玳瑁龜甲放在火中炙烤。蘇妲己入宮后不過十日,就極受帝辛之寵幸。在寵妃的建議下,帝辛索性把隨她而來的巫師封為大商國的“貞人”,就是御用首席大巫師的意思。這位同樣白發(fā)蒼蒼的女巫師,預先在玳瑁上鉆出了九個孔。炙烤后,龜甲出現(xiàn)了裂紋,將代表上天對此次出征的諭示。
高臺上的帝辛,走上了高臺的聞仲,還有臺下五萬兵將都在拭目以待,等待這位貞人的傳達的上天預言。只見那個大巫師口中念念有詞,拼命地搖著一個綴滿了銅鈴的牛肩胛骨,一會兒像鳥那樣升騰,一會兒像蛇一樣盤旋,仿佛真的被神靈附體了。過了許久,她徑直將手伸到火中,取出那塊炙熱的玳瑁甲對著日光查看裂紋。
似乎火并不能傷害到巫師,這令一旁見證的帝辛和太師充滿了敬意,油然相信她即將說出的話真的就是上天的旨意。只聽到她閉著眼睛緩緩說:“東向,無往不利,泰,元亨,利貞,大吉!”
帝辛和聞仲都是捏著一把汗等待她的諭示,聽到這么個好消息,不禁都松了口氣。在臺下的群臣和商國的各路諸侯,也是松了口氣。
帝辛放心地解下自己身上所佩戴的一塊白璧玄鳥兵符,連同自己所佩的青銅長劍一起,遞交給太師聞仲。他向諸侯以及眾兵士高聲呼喊:“天命玄鳥,大商拓疆!”
臺下的眾人聽到大王的喊聲,也跟著高聲呼喊起來:“天命玄鳥,大商拓疆!”他們一邊呼喊一邊用長矛、長戟、長戈或者盾牌敲打地面。那喊聲和敲擊聲都是震天響,似乎能讓天崩地裂一般。也有司禮的兵士吹響了巨大的牛角號,長號聲音很低沉又很響亮,也有兵士敲響了牛皮蒙成的鼓,附和著眾人的喊聲。
聞仲接過了玄鳥兵符。這是一個雄符,雌符在商丘大軍中,子符在奄城大軍中。三符合體,則傾大商國之精兵盡由太師節(jié)制。這份信任,是無與倫比的,聞仲緊握著帝辛的寶劍,向他頷首致敬!
就在大家的歡呼聲剛剛歸于平息,那個女巫師又代表上天發(fā)話了:“西有虧,將不測!”僅僅六個字,她并不多說一句。
帝辛不禁有點心虛了,詢問道:“上人,此象怎么講!”
女巫師恢復了清醒的神態(tài),說:“天機,這是天意的天機,我也不得知,就算知道,也不可輕易泄露!”帝辛臉上立刻有了猶豫之色。
聞仲走近帝辛,低聲對他說:“王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西域縱然有不測,哼,都是小國寡民,又能如何?西域無非兩大禍主,崇國或者周國,都是鄙夷弱小之國,臣有對策,可保大王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