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郭汜接著聊道:“郭騫乃兗州東郡陽平縣人。度遼將軍,假黃鉞,銀印青綬,秩二千石。
下轄長史一人、司馬二人,六百石,副校尉一人、左校尉一人、右校尉一人,謁者監(jiān)軍一人等。
吾因公務(wù)去拜訪郭騫后和其屬下幽州漁陽郡人謁者監(jiān)軍趙該喝酒。
趙該喝多了,和吾說了許多內(nèi)幕,不妨道來說與眾兄弟娛樂一番。
要弄清郭騫為何任度遼將軍要職,就要先從其女郭芍藥說起。
趙該有個姊姊趙愛兒,比郭芍藥小一歲,與郭芍藥為閨蜜。
郭芍藥和趙愛兒從小就喜好道學(xué),拒婚姻。
說到郭芍藥,就必提及道家經(jīng)書《靈飛經(jīng)》。
據(jù)說服用太陰符和太陽符各十枚等等就可學(xué)會靈飛六甲,靈飛六甲可日行三千里,乃遁甲之術(shù)。
《靈飛經(jīng)》始于周宣王時代,后來《靈飛經(jīng)》真本落到最后一任清河王劉蒜手中。
說到劉蒜可大有來頭,劉蒜乃本朝章帝(劉炟)的玄孫,要知道現(xiàn)皇帝也是章帝的玄孫,章帝的兩個支脈。
清河國甘陵城與郭騫家鄉(xiāng)東郡陽平縣很近。
早年,郭騫任清河國功曹史時,正是劉蒜在任清河王。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梁冀毒殺漢質(zhì)帝,要立新君。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戒都推薦立劉蒜。
但之前中常侍曹騰拜謁劉蒜,劉蒜沒有禮遇曹騰,曹騰和宦官們都恨劉蒜。
在曹騰推薦下,梁冀立了桓帝。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清河郡甘陵人劉文和南郡人劉鮪謀反擁立劉蒜為皇帝,殺清河國國相謝暠。
朝廷追殺劉文和劉鮪,劉蒜受牽連,貶為尉氏侯,流放桂陽,劉蒜自殺而死。郭騫失官在家十多年。
建和二年,清河國改為甘陵國,現(xiàn)任甘陵王乃劉忠。
劉蒜死前要把《靈飛經(jīng)》真本傳給李子期,但被郭騫派婦人拿走。
郭騫無子,故真本傳給郭芍藥。郭芍藥和趙愛兒都學(xué)會了靈飛六甲。
聽趙該醉熏熏地說的玄乎又玄的,不知真假。
但一點(diǎn)可以肯定,郭騫自當(dāng)今皇帝登基后直接提拔為度遼將軍和早年為劉蒜屬官有關(guān),畢竟劉蒜和當(dāng)今皇帝同為章帝(劉炟)的玄孫?!?p> 眾人皆大笑鼓掌夸贊郭汜說故事乃一流。
剛笑弄郭汜一番,韓遂突然來靈感道:“吾覺得太陰符和太陽符是兩種食物,吃下后跑的又快又遠(yuǎn)?!?p> 眾人過了一會才反應(yīng)過來,又是一陣哄堂大笑,笑完之后,又都覺得韓遂說的有點(diǎn)道理。
李傕道:“《靈飛經(jīng)》如此神奇,必價值連城。
吾等不如派子泛(郭汜)潛入郭芍藥閨房盜取《靈飛經(jīng)》,有了這玩意,不用馬匹了,日行三千里?!?p> 眾人一齊起哄,郭汜順著眾人一本正經(jīng)站起來拱手道:“在下去去就來,連郭芍藥和《靈飛經(jīng)》一起盜來,郭芍藥吾留下受用了,《靈飛經(jīng)》獻(xiàn)給諸位,以后不用騎馬了,隨便走幾步就飛出數(shù)十里?!?p> 這下子眾人受不了了,笑得鼻涕眼淚一齊流下來。
這一日的酒宴從中午一直到晚上才散。董越等回軍營,韓遂回宅院。
明日,韓遂就要去幽州,韓翱憂心忡忡地向韓遂訴說道:“公子有所不知,太平道已滲透到并州。
除西河郡郭太的那一部外,晉陽以東的太行山山區(qū)里,自北面幽州到南面的司隸河內(nèi)郡,有幾十股流民。
并州只有幾十萬人口,故流民大都來自幽州、冀州、司隸。
太原郡的太平道渠醫(yī)說都是太平道道徒。但據(jù)晉陽當(dāng)?shù)厝苏f,這些流民各歸山里一些首領(lǐng),并不是正式的太平道道徒。
太平道幾十位首領(lǐng),每撥人群有數(shù)萬到數(shù)千不等。因流民躲在山里,只要不出來惹事,官府睜一眼閉一眼不管?!?p> 韓遂問:“太行山如此長,流民具體分布在哪里?”
宗古道:“楊鳳在河內(nèi)郡林慮縣西,有眾二千;一個叫“司隸”的在河內(nèi)郡蕩陰縣,有眾二千;一個叫“五鹿”的在河內(nèi)郡朝歌縣鹿腸山蒼巖谷,有眾二千;
于毒、白繞、眭固在魏郡以西的上黨郡潞縣,各有眾一萬余;
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于氐根(羝根)在上黨郡沾縣大山里,各有眾二千;
張牛角、張雷公、大洪或稱大計、緣城或稱掾哉、羅市、浮云、白爵或稱白雀、苦蝤在常山國上艾縣,各有眾一萬;
諸飛燕或稱諸燕在常山國真定縣,有眾一萬;張晟(張白騎)在河內(nèi)郡軹縣,有眾一萬。
共計二十五股。
這些首領(lǐng)來路不明,仿佛從地下一夜之間冒出來的?!?p> 韓遂聽說當(dāng)年服役時的同伴楊鳳已在家鄉(xiāng)林慮縣發(fā)展了二千道徒頗為吃驚,之前聽聞退役后回家辦了武藝私塾,沒想到加入太平道了。
韓遂問:“從晉陽去幽州走哪條路合適?”
韓翱回道:“太行山南巒始于司隸河內(nèi)郡,自河內(nèi)向北至幽州,有八個東西橫谷,稱之為八陘。
第一軹關(guān)陘通河內(nèi)軹縣,第二太行陘通河內(nèi)郡野王縣,第三白陘通河內(nèi)共縣,此三陘在河內(nèi)郡;
第四滏口陘,出陘達(dá)魏郡鄴城西和趙國邯鄲縣;
第五井陘通常山國真定縣,第六飛狐陘(望都關(guān))和第七蒲陰陘(五阮關(guān)/紫荊關(guān))通中山國唐縣;
第八都陘(軍都陘/居庸關(guān))通幽州廣陽郡昌平縣。
井陘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
天下九塞分別是:汾水塞(汾水關(guān)/大汾塞)在河?xùn)|郡永安縣與太原郡界休縣交界;
冥厄塞(平靖關(guān))位于荊州江夏郡平春縣武陽關(guān)(武勝關(guān)/大隧/直轅)西,武陽關(guān)與東側(cè)九里關(guān)和西側(cè)平靖關(guān)成犄角之勢,古稱義陽三關(guān)。三關(guān)中武勝關(guān)居中;
荊阮塞及五阮關(guān)/蒲陰陘(紫荊關(guān)/上谷關(guān));
方城塞乃楚長城;
崤關(guān)塞與附近的函谷關(guān)并稱崤函在洛陽西;
井陘塞(土木關(guān))在冀州常山國井陘縣井陘山;
盧龍塞(喜峰口)在遼西郡令支(令疵)縣孤竹城;
句注塞(雁門關(guān))在并州雁門郡句注山;
居庸塞在上谷郡居庸縣。
公子可向西過榆次縣,到上艾縣,走井陘通常山國真定縣,穿過中山國、涿郡、直達(dá)幽州州府廣陽郡薊縣?!?p> 第二日,告別韓翱、宗古,韓遂帶著韓猛、韓義、韓厚、韓鐘、韓式、韓胡、韓全、韓計、韓卦、韓赴、韓韜、成公英、賈思、拓跋銀,向西,過榆次縣來到井陘。
韓遂渡過綿蔓水來到井陘口,參觀韓信當(dāng)年與趙國決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
趙國名將李牧后人李左車向趙王、陳余要兵三萬偷襲韓信糧道,陳余不采納。
韓信以主力在綿蔓水東岸微水鄉(xiāng)一帶背水列陣與二十萬趙軍對戰(zhàn),以二千輕騎繞到井陘口襲占趙國大寨,前后夾擊,大敗趙軍。
在泜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斬殺陳余。
韓遂問成公英如何評價這場背水一戰(zhàn)。
成公英道:“看史書莫全信之。先看看陳余為何否定李左車之計。
假如李左車帶三萬軍斷韓信糧道也未必能成。韓信軍是從井陘窄道到達(dá)綿蔓水西岸的。
李左車要截韓信糧道只能繞行二百里到井陘窄道入口。如從井陘窄道中段切入需要翻山越嶺幾乎不可能。
李左車三萬軍一旦從東面渡過綿蔓水,最多自帶十五日干糧,韓信可將主力布在綿蔓水西岸派二千輕騎截斷李左車三萬軍的糧道,約二十日就可先收降或殲滅這支軍隊。
陳余想必認(rèn)為李左車之計風(fēng)險大,故不予采納。
其實(shí),陳余的布陣只要稍做調(diào)整,韓信必敗無疑。
陳余的失誤在于二十萬大軍傾巢出動,不識周圍地形,不知被包抄的可能,未在井陘口大寨留一萬守軍,而只留少數(shù)兵守寨,糧草都在寨中。
故韓信二千輕騎一占大寨,陳余全軍潰敗?!?p> 眾人點(diǎn)頭稱贊。
眾人到在井陘口以西,走上東天門之路,狹窄的驛道經(jīng)北橫口、微水、東天門、上安、下安、出土門關(guān),全長一百五十里。
井陘附近尚有西天門之路、南天門之路、北天門之路,據(jù)說更加不易行走。
出得井陘,就進(jìn)入河北平原。
看著真定縣大片平整良田,韓遂感慨不已,要是金城郡有此平原該有多好。
成公英道:“真定縣在春秋時代為白狄所建的鮮虞國,戰(zhàn)國時鮮虞人在這一帶建立了中山國。
后來,中山國被趙國所滅,歸屬了趙國。
說道真定的名人必提及一個人,那就是南越王趙佗。
趙佗為副將,隨秦軍主將屠睢帶五十萬秦軍伐嶺南百越。
屠睢戰(zhàn)死,秦始皇派任囂接替主將,帶副將趙佗平定嶺南。
設(shè)南???、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囂任南海郡尉。
趙佗任龍川縣令,上書秦始皇請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人口至嶺南。
秦末戰(zhàn)亂,任囂病重,委趙佗代理南??たの?,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創(chuàng)立東西萬余里的南越國。
直到漢武帝時代,大漢才收復(fù)嶺南。
真定人趙佗必為趙國人,而屠睢和任囂應(yīng)為秦國人,故趙佗為副將。
趙佗最后能成南越王,吾猜,一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后,調(diào)趙國人為主力伐嶺南,二是移民中趙國人口頗多。”
韓遂問:“趙佗或?yàn)檎娑ǖ内w氏大族,不知真定是否還有趙氏族人?”
韓韜道:“趙國趙氏人很多,常山國有五、六十萬人口,真定必有趙姓人?!?p> 眾人進(jìn)入真定縣城,找客棧住下。
![](http://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6-05-21/574050fb4cd64.jpg)
姚戎
歷史人物:郭騫、郭芍藥、趙該、趙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