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命梁興部北上占據(jù)雍縣,將雍縣做為梁家軍向三輔前進的大營。
馬騰來報,所部已占據(jù)杜陽縣,未發(fā)生沖突。
雍縣和杜陽縣官軍守兵早已撤走,不知去向。
梁興和四千梁家步騎留守雍縣,派出哨騎向郿縣、美陽縣、武功縣等方向試探。
梁興打算從西縣遷一些家族人口前來經(jīng)營雍縣。
留下韓謨率其合伯校尉部二千騎鎮(zhèn)守陳倉城,任命韓謨?yōu)殛悅}縣代理縣長,韓遂帶韓焰、韓業(yè)、韓汝三個校尉部及尉遲延嘉鐵騎校尉部返回允吾。
馬玩、成宜來報,武都郡官軍無撤走跡象,二部未進兵進入武都郡。
楊秋來報,北地郡泥陽縣和弋居縣官軍無撤走跡象。
張橫來報,北地郡參?(luán)縣官軍無撤走跡象。
韓遂回到允吾城后的第三天,飛騎送來特大喜訊,妻張姜子從揚州茅山返回來了,與弘平帶領(lǐng)的護送隊已達西鎮(zhèn),將沿湟水來允吾。
韓遂馬上喊跟班韓佟去將此喜訊傳報給弘平妻韓裳。韓裳激動萬分,迫不急待地跑到允吾湟水岸邊碼頭,一直望著上游方向,不肯回家。
護送隊和家眷同行,定然走不快。無論走水路、旱路都要五日,護送隊估計后天才到。韓遂怕韓裳出事,命韓佟帶六名侍衛(wèi)在碼頭扎下一個軍帳,搬去日用品,供韓裳在帳中休息。
韓遂和張姜子的次子韓略帶著妻楊蘭花和小女兒韓翠也來碼頭數(shù)趟。
次日,韓遂六神無主,無法沉下心來辦公,隔幾個時辰就會不由自主地走到碼頭眺望西邊,然后失落地走回安羌將軍府。
第三日一早,韓遂按捺不住,未去安羌將軍府,從家宅府直接去碼頭等候妻歸來。
到了中午,仍不見護送隊身影。韓佟怕主公凍壞了,指使侍衛(wèi)在韓裳軍帳的路對面有扎了一個軍帳,搬來簡單用具和辦公用品。
韓遂和韓裳二人象傻子一樣,隔一會就從軍帳中出來向西觀望一回。侍衛(wèi)看著捂著嘴怕笑出聲來。
日近黃昏,飛騎來報:“到了,到了!”
韓佟忙派侍衛(wèi)去請在允吾的聯(lián)軍官吏和將領(lǐng)前來迎接主公夫人和鐵騎校尉弘平之妻。韓略帶著妻女也趕到碼頭。
兩個時辰后,馬隊緩緩到了碼頭。
張姜子一馬當(dāng)先,弘平騎在馬上緊跟其后。弘平坐騎后面是臧福、韓家軍百騎長龐阿、費牧、金城三十名部曲、弘平帶回家鄉(xiāng)的四名引弓門客、揚州六名引弓門客及六子、交州七名引弓門客及七子、豫州六名引弓門客及六子、徐州五名引弓門客及五子、青州六名引弓門客及六子、竇瓊英和韓春帶去的三名發(fā)羌卒、三名燒當(dāng)羌卒、涼州引弓門客東金城、東隴西、東安定、東北地。
還有龐阿妻韓琉、子龐茅;費牧妻韓璃、子費山;引弓門客家眷及子之家眷。
韓遂上前扶妻下馬,張姜子擁抱夫君、次子韓略、韓略妻,抱起韓翠親吻。
韓遂、張姜子二人攜手向前來迎接的人群招手,一同步行回允吾城。
弘平在西鎮(zhèn)已知妻韓裳脫險歸來,二人見面相擁抱在一起,韓裳哭成了淚人。弘平把妻抱上馬,跟著隊伍回城。
韓家軍眾將領(lǐng)非常喜歡弘平,見其如諾返回,都十分高興,有弘平的鐵騎在前沖鋒,跟在后面廝殺就不害怕強敵。
當(dāng)著歡迎的人群,韓遂與妻不好意思親熱。
回到家宅,兩人緊緊抱在一起,一直嚎聲痛哭到天朦朦亮才相擁入睡。
自從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韓遂發(fā)動兵變斬殺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等人之前,派張姜子、韓韜率部去益州。至今,韓遂和張姜子已分隔千里九年整。
夫妻生死離別九年再重逢,只有經(jīng)歷了才會體驗?zāi)欠N刻骨銘心的痛苦。期望與絕望并存,漫長歲月的苦苦等待。
當(dāng)年送走張姜子和長子韓韜,一方面為躲避韓焰等韓家軍高級將領(lǐng)為父復(fù)仇,可能會謀殺張姜子,張姜子乃韓焰的殺父仇人張繡之姑;另一方面韓遂對兵變成功沒有十足的把握,故找借口送妻與子遠走他鄉(xiāng),以留親人一脈。
竇瓊英和子韓春未返回允吾,而是留在茅山。竇瓊英接替張姜子出任茅山天師道道觀第二任主持,向女道徒講道。夫君韓豐死后,竇瓊英萬念俱焚。
竇瓊英子韓春本是韓家軍鐵騎的都尉級將領(lǐng),為送母而隨去茅山。見母不愿返回涼州,怕母出事,暫留在茅山未隨護送隊歸來。
韓遂只好派人去隴西郡狄道縣通知竇統(tǒng)和竇賓。
韓焰等韓家軍高級將領(lǐng)對張姜子的威脅仍然存在,韓遂和張姜子商議后,按事先已和韓理的約定,將武威郡祖厲縣從韓理代管權(quán)中剝離出來,劃歸張姜子管。
安羌將軍府給張姜子一個頭銜:聯(lián)軍武威郡總管。聯(lián)軍任命的祖厲縣縣長成圃受張姜子節(jié)制。
祖厲韓家人口已達一萬口,全部從韓家分離出來,改稱張家人口。只帳目仍和韓家合體。
一直跟隨張姜子的百騎長龐阿、費牧和金城三十名部曲由張姜子帶去祖厲做新組建的張家軍祖厲校尉部五百步兵的骨干。
五百人仍是三輔移民,遷來的人口中的壯勞力已并入韓家軍,暫無法分離出來遷到祖厲來。
調(diào)祖厲都尉部別部司馬韓庭去韓胡的預(yù)備部任副手。
校尉由張姜子從武威郡姑臧張家選拔。龐阿、費牧任都尉。缺口的一千五百兵待機補充。
隨父前來的引弓門客之子全部劃到祖厲縣,組建張姜子的侍衛(wèi)隊。
韓遂和張姜子商定,如不出征,每月韓遂去祖厲探望張姜子數(shù)日。又寫信給在益州的長子韓韜,回涼州來見母親,把韓略長女韓蓉帶回來。
接近年底,聯(lián)軍各郡縣有關(guān)官吏匯集到允吾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lián)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diào)仍按征糧不征錢。
從臨羌縣韓家,金城郡十縣,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安定郡三水縣、漢安郡陳倉縣的望族共征調(diào)零石粟米,連續(xù)第二年大旱,秋收收成勉強維持本族接下來一年的口糧。上年大旱所交征調(diào)糧為庫存糧。
獂道縣歸王列做南安郡,冀縣歸梁興,但冀城歸涼州牧韋端做州府治所。
武威郡祖厲縣韓家上年收納五千口三輔災(zāi)民,本年不繳征調(diào)費。金城縣韓家上年收納五千口三輔災(zāi)民,本年不繳征調(diào)費。
馬騰軍及東羌軍擁有北地郡靈州縣、北地郡富平縣、安定郡陰槃縣、安定郡鶉觚縣、漢安郡汧縣、漢安郡隃麋縣、漢安郡杜陽縣七縣。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張橫擁有二縣。楊秋擁有二縣。梁興擁有西縣、冀縣、望垣縣、雍縣四縣。馬玩、成宜各擁有一縣。
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歸雍州,西域自治,聯(lián)軍不征調(diào)。
支出:
金價一斤金兌一斤粟米,市面缺金無米。
糧食儲運費預(yù)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本年聯(lián)軍無戰(zhàn)事,無傷兵。唯一死亡者狄道校尉部校尉韓豐,發(fā)給家眷撫恤錢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允吾療部上年收治的傷兵已全愈,計有一千六百四十名漢傷兵、六百一十名羌傷兵、三百九十名興國氐傷兵、一百七十名伊德部傷兵、五十名張橫部傷兵。共計二千八百六十人。
預(yù)備部原只剩下二百二十名羌兵,接納新治愈歸隊傷兵有九百八十四名漢兵、三百六十六名羌兵、二百三十四名興國氐兵。共計有一千八百零四名預(yù)備兵。
一百零二名伊德的兵、三十名張橫的兵各歸本部。
一千一百四十四名治愈傷殘兵回鄉(xiāng),支付一千五百二十六斤西域金幣。
撥一萬六千二百石糧食給療部總管郭憲做三百男女醫(yī)護工錢和口糧費,及維持療部費。
上年底撥錢定制的軍衣物八萬零三百零八套已發(fā)放,不包括自治的聯(lián)軍兵卒。
不計黃衍的酒泉郡各縣、蓋順的上邽縣、王列的獂道縣,含武威郡祖厲縣和安定郡三水縣,取得陳倉縣,聯(lián)軍共占二十六縣,共計支付縣府雜支費八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安羌將軍府、聯(lián)軍探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
支付太守韓理、李參、尹嘉、武悌四人年薪共計支付三千二百斤西域金幣。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lián)軍各路首領(lǐng)的認(rèn)可。
所有非首領(lǐng)級的百騎長、屯將、副千騎長、千騎長、別部司馬、都尉、校尉、將級、部落大將級約九百人,比上年增加一百人,共計支出六千斤西域金幣。
聯(lián)軍不支付雍州四郡二屬國以及西域的錢糧,由韓家支付。
含韓遂,聯(lián)軍共計十七位聯(lián)軍首領(lǐng),共支出年薪一萬三千六百斤西域金幣。阿陽興國氐未完全退出聯(lián)軍,保留呂發(fā)的席位和年薪。
在崗領(lǐng)薪聯(lián)軍兵力基本同上年,只都尉韓胡的預(yù)備部新增一千五百八十四名治愈歸隊兵;聯(lián)軍首領(lǐng)金城郡臨羌縣西平亭湟中盧水胡中郎將伊德新增一百零二名治愈歸隊兵,總兵力達一千五百四十名胡騎。
十五家聯(lián)軍首領(lǐng)有兵力三萬一千二百零五人,韓家直轄兵力五萬零七百八十九人,合計兵力八萬一千九百九十四人。
支付兵卒養(yǎng)家費五萬四千六百六十三斤西域金幣,和一百四十七萬五千八百九十二石糧食。
兵卒家眷持金幣可能面臨買不到口糧,聯(lián)軍將給兵卒的一半口糧交給家眷,兵卒和家眷在一年內(nèi)每日只能處于半飽半饑狀態(tài)。
購下年用的軍衣物八萬一千九百九十四套。共計支付一萬九千一百三十二斤西域金幣,委托枹罕宋家制衣或外購。
除衣物外,所有支出賬目都是年底支付本年的錢,和本年支出的糧食。
最終賬目,錢庫空虧十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五斤西域金幣,糧庫空虧一百四十九萬二千零九十二石糧食。
仍由韓家補上錢庫和糧庫空虧,所有糧食按一半粟米一半豆配給。
聯(lián)軍錢庫和糧庫平賬了,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