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在各郡縣巡視,許久未回長安,聯(lián)軍探部送到長安城的信報堆積成小山,探部總管韓橋怕誤大事,選出重要信報,抄送數(shù)份,派幾路飛騎追蹤韓遂,其中一路到高平縣縣城找到韓遂。
韓遂收到信報馬上翻閱。
曹操、袁紹方面:
春,正月,曹操屯軍家鄉(xiāng)沛國譙縣休整,然后至浚儀縣,撥錢治理睢陽渠。途經(jīng)橋玄家鄉(xiāng)豫州梁國睢陽縣,遣使以太牢祀橋玄,以念橋玄對己的當(dāng)年慧眼賞識。進軍官渡。
據(jù)傳曹操祖父曹騰曾贊種暠(hào)為能臣,種暠升任司徒后,推舉橋玄、皇甫規(guī)等。
袁紹自從官渡之戰(zhàn)軍敗,慚憤,發(fā)病嘔血;夏,五月,薨。
輝煌鼎盛的豫州汝南郡汝陽縣袁氏自此只剩袁紹三子仍在掌兵。探部費九牛二虎之力將袁氏要人宗脈疏理如下:
太仆袁安生三子,袁裳(袁賞)、袁京、袁敞。
袁裳官至車騎都尉,生袁著,郎中袁著死于梁冀之手。
袁敞歷任侍中、步兵校尉、將作大匠、東郡太守、太仆、光祿勛、司空,生袁盱。
袁盱官至光祿勛。袁盱有孫袁遺,袁紹任命袁遺為揚州刺史,為袁術(shù)所敗,走沛國,為兵所殺。
袁京官至侍中、蜀郡太守,生袁彭、袁湯。
袁彭官至光祿勛,生袁賀。袁賀官至彭城國相,生袁閎、袁忠、袁弘。
袁閎、袁弘乃隱士。袁忠子袁秘死于黃巾之亂。
沛相袁忠棄官出走會稽、交趾,帝移都許縣,征為衛(wèi)尉,未到,卒。
袁湯歷任司空、司徒、太尉,生四子,袁平、袁成、袁逢、袁隗。
袁平早亡。
袁成官至左中郎將,早卒。
袁隗官至太傅,妻馬倫為名儒馬融之女,生三子,袁滿來、袁懿達、袁仲達,袁滿來早亡。
太傅袁隗、袁懿達、袁仲達、袁基一同被董卓殺害。
袁逢歷任太仆、司空、執(zhí)金吾,生女袁蓮、子袁基、袁紹、袁術(shù)、袁琇。
袁基官至太仆。
袁紹乃袁逢和婢女所生,過繼給伯父袁成當(dāng)養(yǎng)子。
袁逢生女袁蓮、子袁基、袁紹、袁術(shù)、袁琇。
袁蓮嫁高聯(lián)生并州刺史高干。袁琇嫁楊彪生楊修。
袁平生前領(lǐng)揚州刺史袁遺、前濟陰太守袁敘、袁菡。袁菡嫁韓猛。袁敘是韓遂太學(xué)《毛詩》班的同窗,比韓遂晚一年畢業(yè)。
官渡之戰(zhàn)的前一年,袁術(shù)在淮南混不下去,欲投袁紹,愿意把玉璽送給袁紹,讓袁紹稱帝,于是曾讓袁敘寫信給袁紹:“今海內(nèi)喪敗,天意實在吾家,神應(yīng)有徵,當(dāng)在尊兄。南兄(袁術(shù))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則北兄(袁紹)長,以位則北兄重。”便欲先送玉璽去冀州,曹操斷道,不得行。
袁術(shù)亡后,袁敘占據(jù)的濟陰郡一角也被曹操軍攻破,袁敘陣亡。
袁術(shù)還有兩從弟,前陳相袁嗣和前丹陽太守袁胤。袁嗣降曹操,還健在。袁胤被徐璆殺,奪走玉璽獻于曹操。
青州刺史袁譚娶妻文氏,生有一女。
幽州刺史袁熙正妻吳氏早亡,生袁謙,續(xù)妻甄宓。
冀州刺史袁尚生二子,袁英、袁華。
袁術(shù)有子袁耀,女袁漣,次女袁氏,袁漣嫁黃漪,袁氏成為孫權(quán)后宮。
袁紹有四子:袁譚、袁熙、袁尚、袁買。正是袁買生病導(dǎo)致袁紹錯過最佳出擊曹操的時機。
袁紹原配早亡。袁紹后妻劉氏愛袁尚,數(shù)稱于袁紹。袁紹欲以為后,而未顯言之。
乃以袁譚繼袁紹兄袁基之后,出為青州刺史。
沮授諫曰:“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譚長子,當(dāng)為嗣,而排斥使之居外,禍從此始矣?!?p> 袁紹曰:“吾欲令諸子各據(jù)一州,以視其能?!坝谑且灾凶釉鯙橛闹荽淌罚馍吒蔀椴⒅荽淌?。
逄紀(jì)、審配素為袁譚所疾恨,辛評、郭圖皆附于袁譚,而與審配、逄紀(jì)有隙。
及袁紹亡,眾將以袁譚乃長子,欲立之。
審配等恐袁譚立而辛評等為害,于是矯袁紹遺命,奉袁尚為嗣。
袁譚至,不得立,自稱車騎將軍,屯魏郡黎陽縣(浚縣和滑縣),靠近兗州東郡濮陽縣。
袁尚只分給袁譚少許兵馬,又使逄紀(jì)跟隨,以監(jiān)之。
袁譚求更多的兵馬,審配等又議不與。袁譚怒,殺逄紀(jì)。
秋,九月,曹操渡黃河攻袁譚于黎陽。袁譚告急于袁尚,袁尚留審配守鄴城,自領(lǐng)兵助袁譚,與曹操相拒。
連戰(zhàn)幾場,袁譚、袁尚數(shù)敗,退而固守。
袁尚提拔中郎將郭援為河?xùn)|太守,命之與并州刺史高干、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共攻司隸河?xùn)|郡,以分曹操軍勢。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南匈奴單于于扶羅亡故,弟呼廚泉(欒提呼廚泉)繼任南匈奴單于,仍居司隸河?xùn)|郡平陽縣。于扶羅長子劉豹為左賢王,次子劉去卑為右賢王。
袁尚派使者與關(guān)中諸將馬騰等連兵,馬騰、侯選、程銀、李堪等回信陰許之,韓遂、梁興、張橫、楊秋、成宜、馬玩等拒之。侯選、程銀、李堪原為河?xùn)|郡人。
郭援軍從并州上黨郡越過沁水,進入河?xùn)|郡,攻占端氏縣縣城、翼城,沿澮水進兵,所經(jīng)城邑皆下,直奔絳邑縣縣城。
河?xùn)|郡吏河?xùn)|襄陵縣人賈逵守絳邑縣縣城,郭援攻之急。
賈逵派人偷偷地把絳邑縣縣長印綬送還郡治所安邑,并告知河?xùn)|太守鎮(zhèn)北將軍安陽亭侯王邑要趕緊占據(jù)河?xùn)|郡最西邊汾水和黃河交匯處皮氏縣的縣城。
城將潰,城中父老與郭援約,不害賈逵乃降,郭援許之。
郭援占領(lǐng)絳邑,準(zhǔn)備繼續(xù)進兵。賈逵恐其先占領(lǐng)皮氏,于是以計策迷惑郭援謀士祝奧,郭援于是被拖延停留了七日。王邑聽從了賈逵的意見,占領(lǐng)了皮氏城,才不至于全郡淪陷。
郭援欲使賈逵為將,以兵劫之,賈逵不動。
左右引賈逵使叩頭,賈逵叱之曰:“安有國家長吏為賊叩頭!“郭援怒,將斬之,郭援左右有人深為賈逵的氣節(jié)所感動,伏其身上以救之。
絳邑縣吏民聞將殺賈逵,皆登城墻呼曰:“負(fù)約殺吾賢君,寧俱死耳!“
郭援只好將賈逵解押到并州上黨郡壺關(guān),置于土窖中,蓋以車輪壓著。
賈逵在窖中對看守者曰:“此間無健兒邪,而使義士死此中乎?“
有一位游俠祝公道,適聞其言,乃夜往,盜引出賈逵。
曹操使司隸校尉鐘繇圍南單于于平陽縣,未拔而郭援至。鐘繇頓感兵力不足,派新豐令馮翊張既去游說馬騰出兵相助,為言利害。馬騰遲疑未決。
馬騰參軍傅干說馬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政治,上下用命,可謂順道矣。袁氏恃其強大,背棄王命,驅(qū)胡虜以凌中國,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晃峥殖蓴〖榷?,奉辭責(zé)罪,將軍先為誅首矣!“于是馬騰懼。
傅干又曰:“智者轉(zhuǎn)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干、郭援合攻河?xùn)|。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xùn)|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郭援,內(nèi)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無與比矣?!?p> 馬騰乃遣子馬超將兵萬余人從左馮翊郡夏陽縣北面渡過黃河,黃河西岸皮氏縣有河?xùn)|太守王邑的部隊守衛(wèi),馬超軍得以順利渡過黃河,趕到平陽縣與鐘繇匯合。
聯(lián)軍出一千五百騎,侯選、程銀、李堪、梁興、張橫、楊秋、成宜、馬玩各出五百騎,共五千五百騎,在夏陽縣匯齊后,跟在馬超軍的后面東渡黃河,過皮氏縣,到平陽縣與鐘繇、馬超軍匯合。
平陽城中南匈奴有一萬人馬,郭援軍有四萬人馬,合計有五萬人馬。
鐘繇軍有一萬六千人馬,馬超有一萬零五百人馬,聯(lián)軍和八位關(guān)中將有五千五百人馬,合計三萬二千人馬。
鐘繇當(dāng)場任命馬超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河?xùn)|太守王邑供給糧草。
最初,諸將以郭援軍眾盛,欲釋平陽城之圍離去。
鐘繇曰:“袁氏方強,郭援之來,關(guān)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仇?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zhàn)先自敗也。且郭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p> 郭援聽聞皮氏縣已有兵守衛(wèi),改為沿汾水西岸向北,攻占襄陵縣,稍做休整,果然如鐘繇所料,命全軍徑直向前,向西渡汾水,眾將止之,不從。
郭援軍渡水未半,馬超揮軍出擊,殺到東岸。突然,馬超的腳部中箭受傷,馬超撕衣布裹住傷腳,繼續(xù)激戰(zhàn),大破郭援軍。
戰(zhàn)罷,鐘繇的眾將皆言郭援死而不得其首。郭援,鐘繇之甥也。
晚后,馬超校尉南安郡人龐德,于鞬(馬上的盛弓器)中取出一人頭,鐘繇見之大哭起來。龐德謝罪于鐘繇,鐘繇曰:“郭援雖吾甥,乃國賊也,卿何謝罪之有!“
南匈奴單于呼廚泉見援軍敗只得歸降。
郭援丟掉二萬兵馬帶領(lǐng)余部約二萬人向并州上黨郡撤退,馬超獨自領(lǐng)自家軍和聯(lián)軍等九部,追擊到上黨郡內(nèi)潞縣的濁漳水北岸,挖了幾十個窯做藏兵洞屯兵與郭援軍殘部對壘。
最后并州刺史高干從太原郡出兵將郭援軍殘部接回太原郡,馬超孤軍守不住,鐘繇援軍也不足,馬超于是放棄所占的上黨郡南部,撤回河內(nèi)郡。高干復(fù)占上黨郡。
此役,郭援軍死四千、傷一千、投降和被俘一萬五千人。鐘繇分給馬超五千俘虜,分給聯(lián)軍和侯選、程銀、李堪、梁興、張橫、楊秋、成宜、馬玩等九部各三百俘虜,自留余眾八千三百人。另外分給每人大批兵器等軍需物資。
馬超軍死一千人,傷一千人,凈增四千人。
聯(lián)軍等九部各死一百人,傷一百人,凈得二百人。聯(lián)軍一百傷兵送到允吾療部醫(yī)治。
聯(lián)軍返回夏陽,馬超軍幫鐘繇押送俘虜?shù)胶訓(xùn)|郡大陽縣(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集訓(xùn),鐘繇給馬超請來名醫(yī)治腳傷,馬超十?dāng)?shù)日后返回萬年縣自家大本營。
韓遂感嘆一代雄豪袁紹官渡大敗后就這樣氣死了,其后代三子加高干四人恐非曹操對手,或能挺一時,但終久會敗亡,曹操必將擁有河北和中原。
趁袁尚尚存,如袁尚、孫權(quán)、劉表聯(lián)合,三路夾擊曹操,曹操或敗。如孫權(quán)與劉表相害,三方禍不遠(yuǎn)矣。
吾聯(lián)軍也要早日降服馬騰、馬超,聯(lián)合益州劉璋,以實力靜觀一統(tǒng)河北和中原后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