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驍雄韓遂

第四百五十九章、韓家軍將領(lǐng)中疫,隴西郡太守換人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4980 2023-10-25 15:09:39

  三輔傳來消息,大漢條律禁止長吏擅自離崗,而京兆尹的長陵令吉黃聽說本年初免職的司徒趙溫死了,吉黃之前任司徒公府掾,自認為是趙溫故吏,便離開長陵縣去許都奔喪,被司隸校尉鐘繇逮捕,按律執(zhí)行了死刑。

  建安初年,關(guān)中一帶剛平定,吉黃的弟弟吉茂與右扶風郡武功縣人蘇則一起入右扶風武功縣南山,潛居在那里精心思慮數(shù)年。蘇則曾遙領(lǐng)酒泉太守數(shù)年。

  鐘繇可能想顯示捕殺吉黃出于大公無私,于是推舉吉茂出任司隸河東郡臨汾令。

  議論者都認為吉茂一定不去就任,等到了推舉期限,吉茂還是赴任了。所以時人有的認為吉茂懼怕鐘繇,有的認為吉茂是俊杰。

  韓遂命偏將軍蔣石重新接任長陵令。

  這天,金城郡傳來消息,前代理金城太守韓理突然病亡,享年七十四歲。

  韓理曾長期擔任過韓家大總管,德高望重,在韓家的地位僅次于韓遂。

  韓家在趕超金城其它望族的過程中,韓遂只指點方略,具體細節(jié)全靠韓理一一落實。韓家人大都受過韓理的恩典。

  韓理子韓棕悲痛萬分,向韓遂、韓兆以及聯(lián)軍各部的韓家將領(lǐng)發(fā)出參加葬禮邀請。

  十二月初,韓遂、韓兆等韓家要員到浩亹縣韓家墓地為韓理舉行隆重的葬禮。

  聯(lián)軍中韓家曲長及以上級別的韓姓高級將領(lǐng)幾乎全部到場。

  偏將軍孫威的都尉韓喜、韓阿、韓聿也從武關(guān)趕回來,韓喜、韓阿是韓家韓珂、韓謨?yōu)檎弊o院隊長時的老隊員。韓聿是韓焰為隊長時的隊員。

  韓遂頗為吃驚,沒想到將領(lǐng)沒得到自己允許就離開部隊前來。

  韓家人難得一聚,葬禮后擺酒席大聚一堂,懷念老總管,追憶過去,眾人大醉。

  浩亹韓家大都已移民去夏陽,平時冷清,人手不足,這回突然一下招待這么多人,燒開后冷下來醒酒的水不夠眾人喝。

  眾人口渴難耐,要來生水就喝。很快,就有許多人拉肚子,廁蹲位不夠用,不少人跑到院內(nèi)外到處方便,仆人忙跟著打掃。

  宴后,仆人扶侍眾人回房躺下。

  次日中午,韓遂先醒來,發(fā)現(xiàn)跟班韓佟沒把洗臉水準備好,于是呼喚側(cè)屋的韓佟,無人回應。

  韓遂起身前去查房,敲房門無人應,輕推房門推不動,使勁一推,門開了,只見韓佟嘴角有血,倒在門后地上死了,死前顯然掙扎著爬到門口想開門。

  韓遂一驚,跳出房間,在院中大呼:“大疫!大疫!醒醒!快跑!”

  引弓門客侍衛(wèi)隊副隊長東金城先驚醒,沖出來抱起韓遂就向院外跑,跑到街上放下主公,返身一邊學著主公大喊大叫,一邊去喚醒其它侍衛(wèi)。

  醒來的侍衛(wèi)去敲開各室房門,倒地的一律不管,只拉活人向外跑。

  韓遂在街上清點人數(shù),發(fā)現(xiàn)沒跑出來的人很多,于是留健壯仆人看護幾個涉疫大院,活著的人全部立刻隨己一起去野外搭軍帳居住數(shù)日,等待郭憲送治疫藥壇來。

  附近令居縣的虎淵校尉部傳來信報也有士兵中疫。

  文官未喝生水無一中疫,參加浩亹縣葬禮和宴席中疫身亡和幸存的武將有:

  第一軍韓春、韓貿(mào)、韓帛、韓璠、韓章、韓隸、韓儉、韓胡、韓積、韓琿、韓光、韓晃、韓化、韓品、韓壇、韓飾、韓亥、韓況、韓伉。

  幸存韓焓、韓介。

  第二軍韓秋、韓維、韓閣、韓達、韓雷。

  幸存韓具、韓壺、韓遵、韓汾、韓陟、韓麓。

  第三軍韓白、韓琮、韓夏、韓同、韓蛟、韓觀、韓獻、韓旦。

  幸存韓迪、韓肴。

  第四軍無。

  第五軍韓南、韓原、韓牧、韓錦、韓梧、韓條、韓交、韓樂、韓棣、韓放、韓輾、韓儔、韓其、韓祥、韓哲、韓浚。

  幸存韓科、韓玦。

  第六軍韓川、韓杭、韓詹、韓卬、韓費、韓溫、韓尚、韓長、韓烈、韓羅、韓柄、韓逸、韓修、韓球。

  幸存韓絳、韓蘆、韓宮、韓定。

  第七軍韓平、韓都、韓承、韓翼、韓應、韓肥、韓百。

  幸存韓也。

  第八軍韓喜、韓阿。

  幸存韓聿。

  第九軍幸存韓葉。

  死亡七十一人,幸存十九人。韓家軍遭重創(chuàng)。

  韓遂命各部軍選拔武藝較好的七十一名百人長到陳倉集中訓練。

  十二月中,幸存者為身故者舉行了葬禮,返回各部。

  韓遂根據(jù)探部信報,大疫可能被曹操南征軍潰敗兵傳到荊州,當年從散輔逃難到荊州留下的人見所依靠的劉表身亡,紛紛通過武關(guān)返回三輔家鄉(xiāng)。守武關(guān)的韓喜、韓阿可能與這些人有接觸已染上疫,然后宴上共用杯具喝生水,或用喝水的杯具去水缸里取水,由此傳開大疫。

  關(guān)西不斷有庶民中疫病倒或病亡。

  自從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大疫至今已有二十四年未發(fā)生了,郭憲家族所庫存的藥壇中的藥水早已失效,郭憲帶領(lǐng)族人拼命地趕制新藥壇,可還是來不及。

  十七位聯(lián)軍首領(lǐng)中伊德、金方、郝寬、呂發(fā)、楊騰、蒲淵、楊浚、柯列八人在數(shù)日內(nèi)連續(xù)病亡,或與其部落喝生水的習慣有關(guān)。

  郝寬子郝全、呂發(fā)子呂阿貴、楊騰子楊千萬、蒲淵子蒲方、楊浚子楊浮、柯列子柯沭舉辦葬禮后繼任各自部落首領(lǐng)。

  伊德無子,部落選聯(lián)軍預備部都尉伊介回部落繼任首領(lǐng)和牙門將;金方無子,部落選聯(lián)軍預備部都尉金盛回部落繼任首領(lǐng)和牙門將。

  前代理金城太守韓理聯(lián)軍非首領(lǐng)級的將領(lǐng)中七十九名曲長及以上的韓家高級將領(lǐng)到浩亹縣韓家墓地

  十二月底,郭憲家族拼全力趕制的第一批藥壇終于發(fā)往關(guān)西各地,加上各縣鄉(xiāng)都有過幾次大疫的經(jīng)驗,大都知道該如何與病人和死者隔離,以前得過疫活下來的人才能去照顧病人,關(guān)西的大疫果然中止了。

  人們再次想起郭家,每家每戶都搶著出錢買藥壇,幾家一壇買回去平分藥水,郭憲的名聲大增。

  郭家的藥壇供不應求,天師道涼州祭酒馬抗、天師道雍州祭酒顏川、韓遂妻張姜子也按天師道秘方配制天師道的符水免費給天師道道徒,全市價給非道徒。

  按約定,馬抗出的符水由張姜子張家提供。

  關(guān)西雍州、涼州、三輔死者約為人口的一成。

  聯(lián)軍文官要員中僅代理隴西太守李參中疫病亡,韓遂上書涼州刺史韋康,表李參的長孫李磊代理隴西太守,韋康默認。

  韓遂又去隴西郡狄道縣,為起事后一直追隨自己的李參舉行葬禮。提拔李方為隴西校尉部校尉,李方子李環(huán)為都尉,別部司馬韓定為都尉,空缺的四個別部司馬將從受訓的百人長中分配。

  李方妻韓舞乃韓遂從弟韓史之女。李磊女李潔嫁給了西平郡功曹郭憲子潼關(guān)守備校尉二部別部司馬郭并,生子郭修。

  本年閏十二月,即有兩個十二月。多出一個月的口糧由人口和兵卒累年節(jié)余錢糧自行解決。

  十二月中,偏將軍閻行的妻麴月、女閻曼雙雙中疫,進入閏十二月沒能挺住,病亡。而閻行去益州尚未歸來。

  閻行女兒才十五歲,尚未出嫁就亡,閻行父閻預傷感萬分。

  韓遂參加閻家的安葬儀式,拿出自己年薪的一百斤西域金幣放在閻行家。

  十二月接近年底,聯(lián)軍各郡縣有關(guān)官吏匯集到陳倉城征西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賬:

  收入:

  上年底,聯(lián)軍錢庫和糧庫平賬,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二十萬零六十八石粟米。

  征調(diào)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shù)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lián)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diào)。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nèi)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于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金城原十四家的基數(shù)改到這些三輔的縣征調(diào),故基數(shù)未減少。

  盧水胡彭析率部落已離開杜陽縣,杜陽縣僅入住西域四百無家老兵,無收獲。

  聯(lián)軍占栒邑縣、云陽縣,祖厲縣失而復得,鄭縣得而復失,暫無收獲。

  再從當?shù)厝丝谳^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diào)。

  各縣征調(diào)一個基數(shù),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七個基數(shù),征調(diào)一百八十五萬石粟米。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diào)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lián)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shù)、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shù)、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shù)、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shù)、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shù)、祖厲縣繳一個基數(shù)、夏陽縣繳半個基數(shù)、長安縣繳半個基數(shù)、高陵縣繳一個基數(shù)。

  自從夏陽望族被高燕掠走,夏陽韓家從此代夏陽望族支付聯(lián)軍征調(diào)的一半基數(shù),即二萬五千石粟米。已計在總征調(diào)內(nèi),在韓家?guī)つ靠鄢纯伞?p>  祖厲縣失而復得,仍屬聯(lián)軍,張姜子張家已遷往陳倉,征調(diào)仍按以前約定計入韓家。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屬雍州,西域自治,聯(lián)軍不征調(diào)。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上年漢傷兵一千四百四十三人已治愈,其中傷殘還鄉(xiāng)五百七十七人,歸隊到預備部八百六十六人;羌傷兵一千二百六十人治愈,其中傷殘還鄉(xiāng)五百零四人,歸隊到預備部七百五十六人。

  發(fā)放傷殘費七百七十斤西域金幣。

  本年聯(lián)軍漢兵死一百零四人,傷一百零七人;羌兵死一百一十九人,傷一百人。韓仁收編牢姐羌少年兵二千人。

  給家眷發(fā)放死亡撫恤錢七百四十三斤西域金幣。補貼療部一百三十八斤西域金幣和三千七百二十六石粟米。

  另撥五千四百石粟米和五百斤西域金幣給療部總管樊甘做三百男女醫(yī)護口糧、工錢,及維持療部費。

  上年底撥錢定制的軍衣物六萬二千二百八十九套已發(fā)放,不包括自治的聯(lián)軍兵卒。

  聯(lián)軍上年占栒邑縣,本年新占云陽縣,共支付直轄三十五縣縣府雜支費共計一萬一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其余不直屬聯(lián)軍的各縣財政自籌。鄭縣得而復失,不計。祖厲縣屬失而復得,不加不減。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和右扶風太守府、征西將軍府和聯(lián)軍探部及監(jiān)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漢安太守府與右扶風太守府官吏少,二府合支一份。軍師府隸屬征西將軍府。征西將軍府和聯(lián)軍探部、聯(lián)軍監(jiān)部合用三份。

  撥給西平郡和實際代管人西平郡功曹郭憲五百斤西域金幣。

  新平太守府,單撥四百斤西域金幣。

  支付太守韓棕、李磊、尹嘉、武悌、昔坑、胡寶六人年薪共計支付四千八百斤西域金幣。左馮翊太守韓斌經(jīng)歷特別,年薪從韓家支取。

  左內(nèi)史嚴翰林已叛投馬超,無份額。安東郡的安東太守胡愷及太守府暫由朝廷供給。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lián)軍各路首領(lǐng)的認可。

  本年底補足百人長,取消屯將和軍候,所有非首領(lǐng)級的曲長、別部司馬、都尉、校尉、牙門將、中郎將、裨將軍三百二十人,百人長六百五十人,共計九百七十人,共計支出六千四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不含自經(jīng)營將領(lǐng)。各部自設曲長及以上的官銜在聯(lián)軍中仍按百人長計。

  對于一百五十四名文才,雖然已分配,但年薪四百一十一斤西域金幣仍單列。

  撥給剩余七名偏將軍官署費用三千五百斤西域金幣。

  聯(lián)軍不支付雍州四郡二屬國以及西域的錢糧,由韓家支付。

  含韓遂,聯(lián)軍共計十七位聯(lián)軍首領(lǐng),伊介、金盛、郝全、呂阿貴、楊千萬、蒲方、彭析、伐同伏、蛾遮璠、迷瑞、迷貴、迷虎、餓何俾、燒戈頹、楊浮、柯沭。共支出年薪一萬三千六百斤西域金幣。阿陽興國氐、略陽清水氐、略陽氐未完全退出聯(lián)軍,保留呂阿貴、楊千萬、蒲方的席位和年薪。其余十三位首領(lǐng)有軍職,但不另領(lǐng)非首領(lǐng)級的年薪。

  劃歸大桑田圈的二千騎兵和圈兵不計入聯(lián)軍。

  上年底的兵力為六萬二千二百八十九人,計入敵降兵和歸隊傷兵,減去本年聯(lián)軍的死傷,本年底聯(lián)軍共應有六萬五千四百八十一人。但大疫已導致三千一百五十人死亡,二千五百四十三人病倒,從長離川燒當羌選五千二百一十二名少年緊急補充兵力,實際剩余能戰(zhàn)兵力為六萬五千人。

  憑以往的經(jīng)驗,中疫病倒者幾乎不可能救活,身強者能多活幾日。

  補給中疫死亡和病倒的五千六百九十三人的撫恤錢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七斤西域金幣。

  另撥六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購買郭家的治疫藥壇十萬壇用于聯(lián)軍全體。

  補給病亡的偏將軍韓潼、韓平、中疫身亡隴西太守李參、部落首領(lǐng)八人撫恤錢六千七百斤西域金幣。

  中疫中郎將、牙門將、校尉二十一人,都尉二十五人,別部司馬和曲長二十五人,共計補發(fā)家眷撫恤錢一千八百二十斤西域金幣。

  韓葉部、韓賁部和一半孫威部不算聯(lián)軍的兵力,大疫損失的兵力自行設法招募恢復編制。

  支付兵卒養(yǎng)家費四萬三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和一百一十七萬石粟米。

  購下年用的軍衣物六萬五千套。共計支付一萬五千一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委托枹罕宋家制衣或外購。

  除衣物外,所有支出賬目都是年底支付本年的錢,和本年支出的糧食。

  最終賬目,錢庫空虧十四萬二千零三十一斤西域金幣,糧庫余二十七萬零九百四十二石粟米。

  仍由韓家補上錢庫,糧庫余糧不收回韓家。

  聯(lián)軍錢庫平賬了,錢庫為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