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第二天上午就找了蔣匠人商議,他要把工匠分成兩批。
一批人研究方案,李青給蔣匠人做了一個實驗,就是拿個鍋裝了水,四周點了火,然后鍋里的水就蒸發(fā)了,李青在上面扣上一把小傘,水汽蒸發(fā)到傘上,水珠順著傘落到鍋邊上的碗里。
李青想在地上水庫上面做一個打傘,減少水庫的蒸發(fā)。蔣匠人明白,但是這個東西想著簡單,實際做起來很難,蔣匠人知道李青的用意,表示一定會盡力去做。
另一批工匠負責建設工作,李青解釋如果難民爆發(fā),知道李青地界有水有糧,到時候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李青要把李青地界建一個類似山寨的地方??恐闹艿纳胶偷匦?,建一處要塞,要在周邊的山上建隱蔽的城樓和碉堡。河上也要建,等河水干枯,河道就是通往山上最危險的道路。李青怕蔣匠人不清楚這其中的重要性,只要是他想到的,都一一解釋說明。
蔣匠人知道東家說的仔細,是怕他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他經歷過旱災,雖然不是大旱,他也知道災民暴動的厲害。這邊和李青商議玩,那邊立刻召集徒弟開始投入工作。
中午過后,李仁,吳天和張成,三人帶著名單給李青匯報。吳家村全員參與李青地界的所有事,無條件支持,就連里正都全家加入。
李家村因為李老族長的擔保,李老族長擔保李青不會記仇對付他們,只要他們聽吩咐,一定會一視同仁的。其他三家雖然害怕,但也都同意聽李青吩咐。他們三家雖然認為就算是發(fā)生旱災,以他們家現在的情況也應該沒什么大事,但是卻不敢拿家人的性命作為賭注,索性就同意了。最后一家是李興家,李興和李山有仇,當年李山下葬李興和李青就對上了。他現在說什么都不愿意依附李青,不管他孫子李招怎樣說,李興就是不同意。
張家村更麻煩,張家村有張家族長帶頭,總共是十一戶不愿意跟李青一起的。李青表示隨他們好了,然后讓人把它們的名字記下,如果兩天后他們還是不愿意,就公布出來。讓大家清楚,日后李青地界不會再管這些人。
處理了人的問題,李青開始安排抗旱事宜。
李青讓王文生準備錢,讓三旺,四喜,李庚,鄭林,吳石五人分別帶隊去河北道,河東道,關內道,山南道,淮南道周圍的五個地區(qū)大量收購油紙,糧食,大豆種子,苜蓿,雞鴨和青蛙。李貴帶著趙興負責河南道的收購。不管收購多少,三個月內必須回來,也就是開春播種之前必須回來。
收購回來的雞鴨直接養(yǎng)在山上的莊子里,青蛙養(yǎng)在山上水庫邊。油紙給蔣匠人用于建設水庫遮擋。春耕開始,李青地界的土地都種了糧食。山上的火把果全都讓孩子們收了,留作備用食物。王文生總管所有出入銀錢往來,趙發(fā)記賬。所有支出全部由吳天,李仁,張成三人同時簽字才可以去王文生那里支取。
從今日起,大壩水閘六閘只開兩閘。李仁負責村里所有村民的安排和調度。吳天負責老人孩子的訓練,李青要求眾人聽到鼓聲做什么樣的反應,聽到鑼聲做什么樣的反應。尤其是李家村和張家村的人必須要訓練,吳家村的人已經接受過這樣的訓練了。
張成負責帶人在半山腰開了一條溝渠,半山上森林的邊緣把大山攔腰一切,挖出長長短短的溝渠,把從河里流出的水截到溝中,然后在水溝處修建了一個村寨,河水從村寨流過,流進地下水道的河道里。地下河道里的水要滋養(yǎng)山林,李青讓人把地下水庫出水口和地下河道出水口都堵上了。
村里跟隨李青防旱的人,全部被派去各個崗位。整個李青地界都在緊張繁忙的工作著。最后三天,那十二戶人家有四戶決定跟隨李青,八戶不愿意,李家村只有李興一家。另外的七戶是由張家村村長帶頭反對李青組織建設的。李青對這八戶人家很是不滿,為了防這幾戶人,還讓人在山腳處以李家為界,休建了第二道防線,由李家作為總部把新吳村和李家村劈了一部分出去。
李族人的反對,在李老族長和李青的鎮(zhèn)壓下,無效。河邊上建了兩處暗哨,一處在河對面的山上,一處在李家村的農場前。李家的圍墻修建的又高又寬,上面可以走人放哨。所以李青把李家作為第二道防線的重點。
李青安排完所有的事,等到所有的人都進入到有條不紊的建設中時,已經是一個月之后了。李青趕著馬車去了縣城。他要和縣令打聲招呼。
李青見了縣令,把大旱的事情說了一下,重點說的是提前預防。還說了他已經在各地大批量的開始收購糧食。李青保證,如果發(fā)生旱災,他無條件免費提供縣衙所有人的吃喝。但是其他方面希望縣令大人通融。
縣令大人聽的心一直往下沉,他也希望大旱的謠言只是個烏龍。但是李青不是無的放矢的人,如果沒有一點征兆,他絕對不會做這些事。而且從入冬以來,已經有大旱的謠言在傳了,有些福戶已經準備去其他地方過東了。
臨安縣縣令同意李青的做法,對他收購糧食的事表示了支持,也表示他的力量有限,他會給朝廷上書,等朝廷的旨意。
李青回到李青宅邸,就收到了薛董偉的來信,厚厚的一打紙,信上說明了以前往年的抗旱情況。薛董偉查找了歷代的資料甚是詳細,李青拿回去研究了一番,做了下一步的安排。并且寫了回信,表示感謝。
薛董偉收到李青的信非常高興,看到內容,他覺得事情很大條,就把信給了他爺爺和他爹看。他爹的意思是,朝廷有欽天監(jiān),這種預測的事情旁人不好說,至少等有點苗頭了才好開口,萬一是莫須有就不好了。
薛玉不是這樣想的,黎民百姓在他心里最為重要。太上皇走之前把皇上和江山都托付給他了,他一定要做好。更何況現在皇上出征領兵,雖然是太子監(jiān)國,可是太子才十五歲。他是一國宰相,他怎么能當做什么都不知道。
薛玉第一時間讓各地御史調查匯報各地的情況。十天后,各地州府的奏折到了薛玉手里,薛玉氣的砸了兩盞茶杯,大罵監(jiān)察御史們都是廢物,這么大的事,他既然是從他孫子那里知道的。
薛玉把折子交到了中書省,由中書省擬定措施計劃。中書省三天擬定的四套方案都被門下省駁回了。薛玉無奈只好同重臣當朝商討,商討兩日無果。
如意夕
中書省與門下省同秉軍國政要,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并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付尚書省頒發(fā)執(zhí)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后,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草擬批答后再交付門下省審議,門下省如認為批答不妥,也可駁回繼續(xù)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