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俠行水滸

第047章 榮升

俠行水滸 毅銘情 3301 2016-08-10 21:54:12

  駱灰自盡身亡之后,趙不凡便接掌了雁頭寨東寨的指揮司,他不僅對麾下軍士進行重編,加強武藝訓練,還聯(lián)系西寨的指揮使協(xié)同調(diào)整布防,把邊界的暗哨和巡邏全部重設,務求做到萬無一失,而就在他集中精力穩(wěn)固雁頭寨的時候,朝廷的欽差快馬趕至,同行的還有霸州兵馬都監(jiān)周陶。

  欽差是一個小太監(jiān),他吩咐周陶等人在指揮司門外等著,然后獨自走進了司衙。

  “你就是趙不凡?”

  “正是!”

  趕來迎接的趙不凡絲毫不敢怠慢,尚在前庭過道就匆匆行禮。

  小太監(jiān)打量他半晌,臉頰微露笑意:“你倒是生得挺俊朗,頗令人喜歡?!?p>  “公公過譽!”趙不凡渾身直冒雞皮疙瘩,但舉止態(tài)度仍然保持著恭敬。

  小太監(jiān)的笑意越發(fā)濃郁。

  “雜家挺喜歡你的,不會為難你,你不必如此謹小慎微,此番過來實則是有好事傳達?!?p>  “懇請公公明示!”

  “早前蔡相曾奏報圣上說你破遼有功,而后不久,雁頭寨又傳來八百里加急,說你揭露駱灰通敵叛國……圣上龍心大悅,親自下令樞密院將你的官階晉為保義郎,且知雁頭寨,今后你可就是雁頭寨的知寨了!恭喜恭喜!”

  大宋的官制比較復雜,分為官階和差遣,保義郎是官階,決定品級和俸祿,知寨則是差遣,決定實際權(quán)力。

  例如太尉高俅,太尉僅是他的官階,而如今位于太尉官階的將領(lǐng)不下十人,高俅之所以權(quán)力大,全因他擔任的差遣是殿前司的“都指揮使”,也就是殿前司統(tǒng)帥,而殿前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統(tǒng)領(lǐng)著大宋的主力禁軍,不過樞密院才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gòu),三衙只有統(tǒng)兵權(quán),沒有調(diào)兵權(quán),聽從樞密院指派。

  此刻趙不凡聽到自己升職保義郎,不算多么欣喜,因為保義郎僅僅是“官”的初級職銜,算是剛脫離“吏”的范疇,所以真正令他意外的是差遣,知雁頭寨意味著雁頭寨的軍政權(quán)力都在他手里。

  如今他鎮(zhèn)守的地方是雁頭寨東寨,西北邊隔著兩里地還有一個西寨,兩寨如同牛角,彼此對望,各有一個指揮的兵力,協(xié)力成為防御遼國的前沿重地之一。

  早前這里沒有知寨,兩寨的指揮使都是直接聽命于霸州知州兼霸州兵馬總管李邈,眼下設立一個知寨便如同在李邈和指揮使之間額外增添一個差遣。

  發(fā)現(xiàn)趙不凡面有喜色,小太監(jiān)不由抿嘴笑說:“趙知寨,你年紀輕輕,升得著實有些快,但此次可不僅是蔡相提攜,梁公公也沒少在圣上耳邊說好話,他老人家聽蔡相說你很懂事,又才能出眾,同樣有心栽培你,還特意令我來傳話?!?p>  小太監(jiān)嘴里的梁公公就是大太監(jiān)梁師成,官拜太尉和開府儀同三司,兩者都是大宋的官階,開府儀同三司是文官的最高官階,太尉則是武官的最高官階,且太尉要低兩級,因為大宋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比文臣低。

  梁師成的情況極為特殊,他本是太監(jiān)卻同時擁有文官和武官的最高官階,平日里時常替皇帝起草圣旨或代寫政令,深得皇帝恩寵,或許沒有軍政方面的差遣,但說的話卻誰都要聽,百姓暗中稱他為“隱相”,意思是隱藏的宰相,除去皇帝和皇后,誰都要給他三分薄面。

  趙不凡聽出了小太監(jiān)的言外之意,當即便返身去后堂拿來兩條金磚:“公公遠來辛苦,少許心意不成敬意,另外再勞煩公公替我轉(zhuǎn)告梁公公,待到他明年生辰,卑職定然有生辰綱送到東京汴梁。”

  “趙知寨不但英武俊朗,而且才智出眾,當真是大宋的棟梁,咱家著實喜歡得緊?!?p>  小太監(jiān)一邊快速把金條放到懷里,一邊笑著點頭。

  “你大可安心,咱家定在梁公公面前說盡你的好,有蔡相和梁公公同時提攜,你肯定仕途通順,平步青云?!?p>  “那就有勞公公了?!?p>  “誒!不用客氣,雜家與你都是自家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