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yuǎn),《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yuǎn)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币馑际钦f你最應(yīng)該擔(dān)心的,不是有沒有自己的位置,而是你能干好什么!《易》中有云:“潛龍勿用”,這就是說在時機(jī)未成熟時,要撲下身子充實(shí)和提升自己,為的是趕上時機(jī),機(jī)會總是給有充分準(zhǔn)備的人留著?!兑住分羞€有云:“見龍?jiān)谔铩?,這就是說在時機(jī)成熟時即可果斷行動,方可抓住機(jī)會一展抱負(fù)。不管是易經(jīng),還是論語都要求我們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懂得如何更好的運(yùn)用“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