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方玉所料。
他與龍沮的這一場比拼爭奪,就是一場走過場的戲。
方玉還沒有發(fā)大招,龍沮那廝就已經(jīng)落敗了,同時也看得出來,龍沮在擂臺上,根本就沒有施展出全力。
或者說,在某種警告,交易里,龍沮不敢施展出全力來與方玉抗衡,而這場比武,他也注定了落敗的命運。
那廝眼目里,雖然盡是不甘,卻也不敢不率先敗落臺下。
這讓方玉很郁悶。
方玉自然知道,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乃是師父君山老道出于保護自己的目的。
同時,這也表示,君山老道低估了方玉的實力手段,在君山老道的眼里,方玉就是一君候境儒修菜鳥。
畢竟,龍沮那廝已經(jīng)是化神中期的大能了,而方玉,明面上,只是個君候境的儒修。
君候境相當(dāng)于道修的化嬰期。
單論實力,明面上,方玉自然不是龍沮的對手。
這也是君山老道偏護方玉的真正原因。
可眾人不知道,方玉體內(nèi)還有一個修真系統(tǒng),在儒修境界的表象之下,還隱藏著道門八部天龍修煉空間。
此八部天龍修煉空間,也使得方玉到達了道修化嬰后期之境。
道儒相加,方玉的實力也足可與化神中期的大能道修一決雌雄。
實力被師父君山老道誤判,以至于,方玉在比試中,沒能施展手段,放出大招,尋找時機,干掉龍沮這個隱患,就贏了比賽。
對此,方玉深以為,這是一個諷刺,也是一個郁悶。
但是,沒有奈何,方玉只得接受。
入夜,君山老道召見了方玉。
方玉到了集成大殿是,師父君山老道,已經(jīng)在祖師殿里等著了,他的身邊,還站立這妍歌。
“弟子拜見師父”。
方玉慌忙上拜見了君山老道。
“免禮吧”。
君山老道揮了揮手,說道“為師找你來呢,只為二件事情,一,你如今已經(jīng)是魚門飛魚衛(wèi)的掌舵使了,當(dāng)授與你飛魚衛(wèi)玉牌信印,二,你本是一個儒修士子,若讓你久呆在無憂崖這個清靜出世的道修之地,實是在耽擱了你,因此,為師打算派你下山,到諸侯列候間去游歷一番,一來可以增加你的修為實力,二來也有些事情要你去辦。妍兒,你且先把飛魚衛(wèi)掌舵使的信印給你方師弟”。
“是,師父”妍歌應(yīng)了一聲,隨即,恭敬走到殿內(nèi)中央,青玄祖師畫像前,雙手奉起了案桌上,錦盒里那塊玉派信印,走過來遞給了方玉。
那玉牌信印寬有五寸,長有八寸,系有一縷金絲吊墜。
方玉接過了玉牌信印,定眼一看。
玉牌上龍飛鳳舞的寫著天道盟飛魚衛(wèi)掌舵使印十個篆體字。
十個篆體字左下方題寫著這么幾行蠅小字:紛紛囔囔天下事,煙波浩蕩總關(guān)情。愿以手中三尺青鋒劍,蕩盡宇內(nèi)不平事,以塑圣魂。
其下,有青玄道人題名,想必這就是青玄道人當(dāng)初創(chuàng)建天道盟的初衷與座右銘了。
看著玉牌上的字,方玉一瞬間不免有些出神。
“這信印不但是你今后在飛魚衛(wèi)的身份標志,更是你統(tǒng)御召集飛魚衛(wèi)眾英雄的標志,你要好生珍惜”。
“是,師父,弟子知道”。
方玉應(yīng)了一聲。
“你先把此印收起來吧,此印是件如意寶,為師父已經(jīng)打開了其中的禁制,你只需印入一絲神識真念,便可認主于你,念識驅(qū)動之間,此印便可溶入你的體內(nèi)”。
當(dāng)即,方玉依令收了信印。
君山老道又說道“對于此印,你需謹記一點,在紅塵間走動游歷時,若無大事,急事,要召集麾下豪杰,切忌,等閑不可輕用,不可輕易示之于旁人,以免走漏風(fēng)聲,讓云梟叛逆一派的人,知道了你的身份,惹來殺身之禍”。
“是,弟子謹記師尊教誨,此后也當(dāng)謹慎行事”。
“好”君山老道欣慰的點了點頭,“此次,你要前往的地方,就是趙國都城HD,要做的是,就是取得趙國國師趙文邦手中的那枚軒轅印”。
“趙文邦,出身趙國皇族,昔日,在天道盟時,與為師有過很深的過節(jié),好在此人是個忠義之士,雖與為師父有過節(jié),卻也沒有背叛青玄祖師爺,投入叛逆云梟字的懷抱,自我天道盟淪落以后,就隱居潛世,改名趙九州,現(xiàn)為趙國國師”。
看了看方玉緊鎖的眉頭,君山老道笑了一笑,說道“你也不需多心苦悶,到了HD,自有人接應(yīng)你,讓你接近趙文邦的,趙文邦以前也是個儒修士子,因為機緣,遇見了祖師青玄道人,因折服青玄祖師為人的英雄氣概與抱負,后來才改儒習(xí)道,儒道兼修,追隨于祖師爺左右的,那趙文邦,實質(zhì)上,也算是個儒修忠義之士,與你正是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派人去接近他干事,當(dāng)然方便得多了”。
“是,弟子定不辱命,有失師尊所望”。
“唉!其實你是很不錯的,知孝義,懂取舍,進退之間,也富有果斷機智,只是修為實力尚淺,若非我君山一派勢衰,而天道盟越來越不成個模樣,為師也舍不得讓你去涉此江湖紅塵的危險”。
“這到?jīng)]有什么,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在經(jīng)歷中,人也才能夠成長”。
“很好,你能明悟此理,為師很欣慰,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經(jīng)歷則是必經(jīng)之途”君山老道高興的夸獎了方玉一句,說道“需知,學(xué)海無涯,世事浩淼,不走,不知路有多遠,不看,不知山有多高,人的一生,在追求的意義上,就是一個不斷走,不斷看,不斷學(xué),不斷成長的過程”。
“多謝師尊指點教誨”,君山老道的這一番話,雖然有些雞湯,方玉卻也受教,聞言,與妍歌異口同聲的向君山老道拜謝道。
這時,君山老道又開口說道“此次,為師讓你妍師姐也一同與你前往趙國京都HD去干事,在一旁助你一臂之力,也希望你們二人精誠團結(jié),勿失為師厚望,你們二人,這也就退下吧,收拾準備一番,明天一早,也不必來辭行為師,自行下山去吧”。
“師尊,弟子尚有一事相求”。
“有什么事,就說吧”。
“弟子欲帶著絕情洞府道童紅孩兒,一起下山,前往HD,此童頗為聰慧,又因弟子的一些原因,恐弟子一旦離開,不在身邊,他受人所害,此童昨日對弟子已有所求,弟子也答應(yīng)他了,弟子不愿做一個無信之人,因此,還望準許”。
“你前去干事,自保尚且艱難,如何還能帶個童子在身邊,此事為師替你作主了,就讓此童到煉丹堂來,我看誰吃了豹子膽,還敢來欺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