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方史專題之我印象中的客家
20100928
客家,說起客家,很慚愧,本人就是客家人。但不會說客家話,小時候常被人家說是蛇仔??图以挘闶且婚T語言,一門文化,一門學問。是要學的,不是說天生出來就會的,人是沒有天生來就會什么東西的。之如某某古人說的君子性非異也。之如古時些兒童天才方仲永之流的先天天才。這是一個特例,剛好相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陳煒對答孔融!想曹操一世梟雄小時何曾正經八百作過學問,照樣開建安風骨!太史公寫史記不在三尺書幾上而在游歷萬里山河后!杜甫說讀千卷書行萬里路!蘇轍不甘百里小縣毅然休官旅游…用馮夢龍的話簡單來說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之如詩仙李太白般純粹性天才的,少之又少。
早很久之前,我就曾有想法要搞清楚我的祖輩是哪里人,是從哪里來的。諸如同姓的名人民族英雄*或是名畫家*與我會有什么關系等等。可惜一直都沒有機會?,F(xiàn)今,很好,藉借著這個機會好好研究一下??图胰藦V布幾近天下,何其的大,分布的也是大雜居小雜劇,東一腳西一腳的,其文化風俗等也大小不同。難以一一談述。
我印象中的客家。小時候,看見些大人,叫什么客家人,然后聽是說客家話的就會很拉扯下關系,大有他鄉(xiāng)遇故人的感覺。不知是現(xiàn)在高發(fā)展的城市的關系,還是什么。驀然回思,努力尋搜,卻發(fā)現(xiàn)在腦海里思索不出多一點關于客家的回憶。今時今日,我們失去的太多太多了。印象最深的是客家的粑垃糍,以前每次大姑來總是帶來客家的特色的地道客家食品--粑垃糍。用荷葉包裹的,一大片,厚厚的黃色狀,是黃糖的顏色。煮做非常的簡單。就是一片面團摻和黃糖煮熟。咬上去韌韌,很有粘性。甜的黃糖,很填飽肚子的食物。另一個印象深的就是說客家話,因為自少跟在媽媽身邊,媽媽是本地人不會說客家,只跟我們講本地,所以我至今都不會講客家。有段時候,見到別人講客家時,竟會產生一種羨慕的感覺。還有的就是客家山歌,那時候小,不會欣賞,覺得難聽,但很慚愧,直到現(xiàn)在都沒曾好好欣賞過?,F(xiàn)在好像有一個大美女,叫做什么客家仙子盧小娟,是客家的宣傳大使,到處傳播我們的客家文化,很好。
說客家,就不能不先講其背景歷史。源遠流長,形成歷史悠久,人數(shù)眾多。在以前,小時候,我是不太明白客家與本地有什么分別,就以為是一個不同的村之類的吧。原來不是??图业男纬?,一般認為在南宋時。客家群體,要有一定的條件,譬如方言,人口地理,風俗等。
客家,顧名思義,客,客人也,外地來的客人。家,家庭家族也。就是外地來的漢人一族。
客家四州為梅州、贛州、汀州、惠州。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被稱為“客家祖地”。
一個住慣的地方,作為一個本土人的都是很重本土情的,正所謂酒是故鄉(xiāng)濃,月是故鄉(xiāng)明。還是家里的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甜不甜故鄉(xiāng)情水。所以,一般不到不得已,人是不會離鄉(xiāng)別井,舍棄自己的家到他方的。那為什么他們客家人要這樣,客家原來又是什么地方的人?
講客家人的歷史似乎就是講人口遷移歷史。我們學歷史的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三次人口大遷移。
第一是東西晉之交的永嘉之亂,
第二是中唐的安史之亂,
第三是兩宋之交的靖康之難。
人口遷移一次大過一次,一次嚴重過一次。人口遷移基本同當時的大戰(zhàn)爭有關,其時間都基本是同天氣大寒潮有關。學問的東西。真是有時候不得不服,什么東西都有拉關。似乎像是一塊布一樣,到處都千絲萬死拉拉扯扯住,再有的時候,你是覺察不到他的重要性。一旦沒了斷了,就像沒有了褲頭帶的時候才知道他的重要性。扯遠了。這個麻煩,不說。
明末清初,遷徙原因一方面是內部人口的膨脹,另一方面是滿州貴族入主中原的影響。由于山多田少,人口與耕地矛盾的越來越激烈,不斷有人往外遷徙。不少人隨鄭成功遷到臺灣。
同治年間,由廣東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而引起的部分客家人的遷徙。
這兩日想了很多,都有想寫的沖動,可沒那個時間,精力,能耐【我之前的孫雨單傳都沒寫好呢】。早上上課,不知哪里漂來‘驪歌’。滿有感觸,定神細聽發(fā)現(xiàn)不是,只是自己腦子里的音符跳動。馬上手機找來抄寫下驪歌(送別)并背誦。并下載李叔同傳來看。想起高中那段悲慘孤苦經歷,以及那篇滿桃李。。。唉!李叔同,弘一法師無疑是個集中外古今文化多采一身的傳奇人物。單從其弟子是豐子愷等可見一斑。
晚上,廣東地方史專題看廣東地方史廣州十三行,可見近代歷史一斑。以及回憶起第一節(jié)課老師舉例提及的72黃花崗烈士紀念詞:爾等英魂于8年抗戰(zhàn)的英勇。。。(只摘抄一段大意)。當老師問有無不妥時候,不知道在座的50多號大學生是不屑回答還是什么,才有那么三兩個回答,是看出了是時間方面的問題,但卻是還要是這樣的答案:時間,不是1937年后的抗戰(zhàn)與日本打仗,是之前跟國民黨。這樣的答案,孫郎聽了很是氣憤。在座50多位堂堂的大學生居然連這個都不知道,真是替我國擔憂??箲?zhàn)與抗戰(zhàn)時期是不同的概念??箲?zhàn)是1931年318事件以來的抗戰(zhàn)??箲?zhàn)時期是自77事變開始,在中國方面是國與日本打。而72黃花崗是辛亥革命之前1910年的一次對清朝的起義,不過是失敗的,但是意義重大。以前我們高中學的與妻書的林覺民就是72位之一。林覺民寫的與妻書,當年孫郎真是看到哭。那個明文第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也是看到哭。
孫郎卻是才發(fā)現(xiàn)當今大學生多不讀史,不過很好,你們不讀史,要不孫郎說這些就沒意思了。又觸動起我那寫中國簡史之情,遺憾的是沒有時間與精力。片中廣州行提到牛豆,觸起我看醫(yī)藥近代史話,可惜自己當時沒有細細品讀。于此想起幾件小事。之如月前選舉的信息委員,我就是老師那說的全班只有一個沒舉手的那個,本人聽到時候也是很驚訝!。我不是認為說,他不比他人好。只是我是按照人物性格分析,認為他不是做信息那種人。覺得他人也不比他強得了那去。心理學老師說的性格是天生的,沒好壞之分。所以我只講性格不關道德。他性格絕對是膽汁型的,你叫他做業(yè)務,或是先鋒大將,甚是班長都可以,他有威信鎮(zhèn)得住。但做信息一類象后勤文書處理,就很對不起了。當然人物性格是矛盾的,不到蓋棺不能論定。但至少到目前事實證明我是對了。雖是這說,我們仍要有個21世紀大學生的樣子。做到伏爾泰那句: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力。既然他身在其位,就要尊重。之如一扇窗子,你可以關上,別人也有打開的權力與理由,你雖不同意打開,但你不能剝奪人打開的權力。多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視野要看開點,不能太狹隘,太過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