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柷是唐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九月初三日出生在唐朝宮廷里。乾寧四年,受封輝王。天復三年二月,官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復四年三月,朱溫脅迫昭宗遷往洛陽,迫使唐朝廷遷都至洛陽,改年號為天祐。是年八月,朱溫遣親信蔣玄暉等人趕赴洛陽殺死了唐昭宗。次日,蔣玄暉假傳圣旨,立輝王李祝為皇太子。中午時分,又矯宣皇太后令,皇太子可于昭宗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年僅十三歲的李祝登上皇位,是為唐昭宣帝。
昭宣帝李柷在位期間,其本意主張的兩件事,但都沒有成功。一件事是天祐二年九月以宮內出旨的名義加封他的乳母為昭儀和郡夫人。此舉被宰相提出異議,他們認為,乳母自古無封夫人、賜內職的先例。另外一件是天祐二年十一月,昭宣帝準備在十九日親祠圜丘、祭天的事。當時各衙門已經(jīng)做好了舉行禮儀的各項準備,宰相也已下南郊壇熟悉有關儀式。可是,朱溫聽到后很不高興,認為舉行郊天之禮是有意延長大唐國祚。有關主持的官員很恐懼,就借口改期使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緊接著,昭宣帝就將已為梁王的朱溫加授相國,總百揆,又進封魏王,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的職務照舊,“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zhèn)渚佩a之命”,基本上超過了漢初相國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朱溫的身份是自兩漢以來權臣篡位的重現(xiàn),其地位距離九五之尊已經(jīng)只有一步之遙了。天祐二年六月,朱溫在親信李振和朝廷宰相柳璨的鼓動下,將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投尸于河,制造了驚人的“白馬之變”。
天祐二年十二月,朱溫借故處死了樞密使蔣玄暉,又借口將昭宣帝母后殺死,并廢黜為庶人。不久,宰相被貶賜死,其弟兄也被全部處死。朱溫已是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了。
天祐四年三月,哀帝被時為天下兵馬元帥、梁王的朱溫及其親信的逼迫,把皇位“禪讓”給了朱溫,于是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就此滅亡。天祐四年四月,朱溫稱帝,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
昭宣帝李柷“禪位”以后,先被降為濟陰王,遷于開封以北的曹州濟陰,被安置在朱溫親信的宅第。但由于當時太原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仍奉哀帝,廢帝的存在使得朱溫不安,于是在天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溫派人趕到曹州濟陰毒死李柷。其死后朱溫上謚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于濟陰縣定陶鄉(xiāng)。后來,五代時期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以李唐皇室后裔自居,改上謚號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本來擬定加上廟號——景宗,但有臣子認為昭宣帝以少主而亡國,不應該稱宗,才作罷。后世便稱之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此時,晉、岐與吳依舊奉唐室年號,而前蜀稱帝,均不承認后梁。然而,就在天復七年冬,李克用得重病。雖然后梁滅唐,把年號天佑四年改為了開平元年,但李克用還是用唐年號天祐。天祐五年正月辛卯日,李克用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其子李存勖繼位,將李克用安葬在雁門。
天祐二年九月,朱溫軍攻破襄州。十一月,楊行密去世,時年五十四歲,謚號武忠,其長子楊渥繼立。楊行密于江淮舉起割據(jù)大旗,遏止朱溫南進步伐。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溫為相國,總百揆,并進封魏王,以宣武等二十一道為魏國,兼?zhèn)渚佩a之命。
天祐四年四月,朱溫在表面上由唐宰相率百官勸進之后,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十七歲的唐昭宣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錢镠生于臨安縣石鏡鄉(xiāng)大官山下的臨水里錢塢垅,一家以農耕打漁為生。錢镠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又稍通圖讖、緯書。長大后卻不從事正當工作,以販賣私鹽為生。乾符二年,浙西鎮(zhèn)遏使擁兵作亂,石鑒鎮(zhèn)將董昌招募鄉(xiāng)勇平叛。錢镠應募投軍,被董昌任命為偏將,隨軍平定亂兵。
乾符五年,錢镠平定多起叛亂,因功被授予石鏡鎮(zhèn)衙內知兵馬使、鎮(zhèn)海軍右職。乾符六年,黃巢起義軍進犯臨安。錢镠以少敵多,巧妙運用伏擊和虛張聲勢等戰(zhàn)術,阻嚇了黃巢軍的進攻,得到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的稱贊。廣明元年,董昌聯(lián)合杭州各縣,組建八都兵,即臨安縣石鏡都、余杭縣清平都、于潛縣于潛都、鹽官縣鹽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龍泉縣龍泉都,錢镠為臨安石鏡都副將。不久,節(jié)度使高駢召董昌、錢镠前往廣陵,并對諸將稱贊錢镠道:“這個人將來一定能超越我?!焙髞恚唏壷悬S巢緩兵之計,大將張璘陣亡。高駢嗜好裝神弄鬼,幾乎達到癲狂的程度。高駢由此不敢再戰(zhàn),致使黃巢順利渡江、攻陷長安。此后至長安收復的三年間,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師,高駢一生功名毀之一旦。董昌見高駢沒有平定起義軍的想法,便返回杭州。高駢表奏董昌為杭州刺史,錢镠為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
中和二年,越州觀察使劉漢宏與董昌矛盾激化,派兵進駐西陵,欲吞并浙西。錢镠率八都兵渡江,火焚敵軍營寨,又攻破敵軍的兵馬。劉漢宏親自督戰(zhàn),又被錢镠擊潰,最后扮作屠夫逃走。中和四年,唐僖宗命董昌與劉漢宏罷兵和解。二人不肯奉詔,仍繼續(xù)交戰(zhàn)。劉漢宏派將領率水軍屯駐望海。光啟二年,錢镠兵出平水,進屯豐山,攻破越州。劉漢宏敗走臺州,被臺州刺史生擒獻于錢镠。錢镠將劉漢宏斬首,并族滅其家。光啟三年,董昌被任命為越州觀察使,錢镠為左衛(wèi)大將軍、杭州刺史。
不久,高駢被部將囚禁,連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全部被殺,淮南道大亂。六合鎮(zhèn)將攻取蘇州,潤州守將周寶為其部屬驅逐。錢镠乘機迎回周寶,派兵攻占潤州,又派兵進攻蘇州,被唐昭宗任命為杭州防御使。后來,楊行密占據(jù)淮南,奪取潤州,錢镠也奪下蘇州、常州。
龍紀二年,朝廷在越州設置威勝軍,在杭州設置武勝軍,并任命董昌為威勝軍節(jié)度使、隴西郡王,錢镠為武勝軍都團練使。錢镠占據(jù)杭州后,任用賢人,勢力逐漸壯大。景福二年,錢镠升任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潤州刺史。乾寧元年,又加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乾寧二年,董昌在越州自立為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并任命錢镠為兩浙都指揮使。錢镠寫信勸阻,董昌不聽。錢镠率三千兵馬到越州,親自面見董昌,再次勸說。于是,董昌向朝廷請罪。朝廷念及董昌昔日功勞,欲赦免他的罪責,卻被錢镠上表勸阻。同年,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并封錢镠為浙江東道招討使、彭城郡王,令其討伐董昌。董昌只得向淮南楊行密求救。
乾寧三年,楊行密派兵救援董昌,錢镠派兵進攻越州。不久,越州被攻破,董昌被生擒。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殺。同年,唐昭宗改威勝軍為鎮(zhèn)東軍,并任命錢镠為鎮(zhèn)海、鎮(zhèn)東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賜鐵券。
光化三年,錢镠將鎮(zhèn)海軍移鎮(zhèn)杭州。不久,唐昭宗加錢镠為檢校太師,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并將他的家鄉(xiāng)改為衣錦城。天復二年,錢镠被封為越王。不久,武勇都指揮使許再思趁錢镠出巡之時,勾結宣州節(jié)度使田頵,起兵叛亂,攻打杭州內城。錢镠歸來后,偷偷潛入城中,派人分別防守各城門。錢镠打敗許再思,與田頵講和。田頵要同錢镠結盟,錢镠的兒子錢元瓘年僅十六歲,去了宣州成親,實際上是作質子。
田頵是楊行密的部下,也是同鄉(xiāng)好友,二人情同兄弟。幼年即通曉經(jīng)史,性格深沉有大志。田頵反叛是其野心膨脹、企圖另立山頭,遭到楊行密抵制的必然結果,并且田頵受到朱溫的拉攏。朱溫慫恿田頵叛變,以牽制楊行密,使其不能北上援救王師范。愚蠢的田頵相信了朱溫的許諾,所以起兵反叛。天復三年,田頵因叛亂戰(zhàn)死,錢元瓘得以返回杭州。
天佑元年,錢镠請求朝廷冊封其為吳越王,朝廷沒有同意。后來,在朱溫的斡旋下,錢镠被改封為吳王。
開平元年,朱溫廢唐稱帝,建立后梁,并封錢镠為吳越王兼淮南節(jié)度使。吳越官員都勸錢镠不要接受梁朝冊封,羅隱更認為應興兵討伐朱溫。錢镠卻認為不應該錯過這個做孫權的機會,于是接受梁朝冊封。
徐溫是海州胊山人,青年時以販鹽而為強盜。楊行密在合肥起兵時,徐溫隸屬其帳下,與楊行密共同起事的人,號稱三十六英雄,但唯獨徐溫未曾有戰(zhàn)功。
天祐二年九月,楊行密患病,派遣使者前往宣州召回身為宣州觀察使的楊渥。平生的舊將都在外作戰(zhàn)或防守,只有徐溫一人在內,于是參與擁立楊渥之事。同年十月,楊渥到達廣陵。十月十六日,楊行密任命楊渥為淮南留后。同年十一月,楊行密去世,楊渥繼位。
淮南左牙指揮使張顥與右牙指揮使徐溫專斷軍政事務,楊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們卻不能。張顥、徐溫自感不安,共同策劃殺死楊渥,瓜分南吳國土來向后梁稱臣投降。天祐四年五月初八日,徐溫、張顥經(jīng)過密謀,在揚州由張顥出面,派將領紀祥等手持兵器闖入楊渥寢宮。紀祥舉刀砍去,楊渥中刀倒地。紀祥見他還沒有斷氣,又用繩索將他活活勒死,對外則宣稱楊渥暴病而死,時年二十三歲。
楊渥被殺后,張顥想違約自立,但楊隆演按次序應當立,張顥終于不能有所作為,楊隆演于是能夠繼立吳王。天佑五年,徐溫決意派鐘章襲殺張顥。鐘章同意后,挑選三十名壯士,宰牛烹羊,刺血立誓。之后,鐘章刺殺張顥,徐溫趁機將紀祥等人全部殺掉,并把弒殺楊渥之罪嫁禍給張顥。
徐溫殺張灝之后,擁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繼位。從此徐溫一人獨攬大權,后逐步翦除楊氏舊將勢力。徐溫擁立楊隆演后,升任升州刺史,并在金陵訓練水師。
重新了解過朱溫、李克用、楊行密,以及錢繆、徐溫等人所完成的霸業(yè)之后,王延政想了很多。粗俗、高雅,美好、垃圾,平庸、權貴,偉大、渺小,也許總有人試圖去定義一切,然而,一切定義都是狹隘的。人們選擇怎樣的生活礙于很多東西,并不應該被定義。
總之,王延政覺得,既來之,則安之吧!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先,王延政決定從教育入手,見州學荒廢多年,便向二哥王延稟提議,當務之急,是開辦州學,教化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