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建安六年,正月初一。
許都,皇宮,正旦大朝會再次如期舉行。
相較往年,今年遣使前來朝貢的諸侯,多了一些。
自從先帝駕崩之后,到建安五年之前的這段時間里,整個大漢天下,由太守演變而成的諸侯那么多,有過朝貢之舉的卻并沒有幾個。不過,自從去歲劉備遣使朝貢之后,其他諸侯也學乖了不少。這不,今歲正旦,就有五方諸侯的使者云集于許都。
嘉德殿,天子高坐垂拱,眾臣參拜罷,大朝會就正式開始了。
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展望明年的期望,這是每年一次的大朝會必須要做的。當然,在這兩件事情之后,才是諸侯使者朝貢的環(huán)節(jié)。
此刻,大殿中,司空府參議華歆正在慷慨陳詞。
“稟陛下,自遷都許昌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皆司空之功勞也!”
“這五年來,司空為陛下,為朝廷,夙興夜寐,櫛風沐雨,東征西討,滅袁術于淮南,擊劉備于徐州,破袁紹于河北,戰(zhàn)馬騰于關中;可謂勞苦功高矣。可以預期,長則三五年,短則一兩年,雍涼跟河北等地,必將重新納入朝廷之掌控?!?p> “司空如此功勞,陛下理當為司空加官進爵!”
這卻是華歆正在為司空曹操頌功請封。
去歲四月(建安五年四月),孫策死于刺客者之手后,華歆就辭去了江東官職,前來許昌任職,被曹操招入司空府中任參議;去歲的官渡之戰(zhàn),華歆也有參與,出謀劃策不少。
投桃報李也好,拍馬屁也罷。
此時正值正旦大朝會之際,華歆自然不會錯過,為司空曹操歌功頌德的機會。
……
“請陛下為司空加官進爵!”
華歆為曹操請功之議,讓整個朝堂愣了一下,然后大把的朝臣跳出來,紛紛為朝臣請封。當然,這些為朝臣請封的大臣,多是司空府臣僚;偶有幾個不是司空府的官員,也在為曹操請封的,目的卻也是為了攀附曹操權勢。
不過,朝堂上,保持沉默的臣子也不少。
譬如國舅董承,又譬如尚書令荀彧。
董承不僅是當今天子的舅父,還是當今天子的岳父,他自然是跟天子一體的。
曹操如今把持朝政,架空天子,這不僅侵犯了天子的權威,也損害了他董承的利益。是以,對曹操加官進爵這件事情,他董承不出面表示反對就不錯了,還想他附庸著為之歌功頌德?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說!
至于荀彧,他雖然是曹操的臣屬,心中卻是向著漢室的。
雖說,荀彧不至于身在曹營心在漢,卻也不會主動做出有損天子權威的事情來。
就譬如現(xiàn)在這種情況,為主公曹操請封這件事情,荀彧是不會附和的。
主公曹操如今官居司空,又暫攝大將軍事,三公職位,主公已經算是獨占其二。主公都已經位極人臣了,還要加官進爵,這是準備加官進爵到哪一步?
?。▊渥ⅲ捍藭r大將軍是袁紹,而曹操只是車騎將軍、暫攝大將軍事。)
所以說,荀彧其實是不贊同主公繼續(xù)加官進爵的。
因為,已經進無可進,封無可封了。
真要是再進一步,可就只能封王了!
而封王,在荀彧心里,更是不贊同的。
當初,高祖曾與天下諸侯刑白馬而盟誓:非劉姓而王者,天下諸侯共擊之。
主公如果封王的話,不僅有篡漢之嫌,還會成為天下所有諸侯共同第敵人。更甚至,其他諸侯到時候紛紛效仿,或請封為王,或自立為王,那才是大漢帝國真正分崩離析的開端呢!
……
龍椅上,天子劉協(xié)心中是憤慨的,卻又無可奈何。
誠然,以曹操的功勞而言,再怎么封賞他都不為過。挽大廈于即傾,可以說,如今的大漢帝國還能得以茍延殘喘,他這位少年天子還能坐在龍椅上,這全都是曹操的功勞。
但是,然而,曹操卻太專權了,用外界的說法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樣的權臣,沒有哪位天子喜歡的。
劉協(xié)也不喜歡曹操,但是沒奈何,一些大事情,曹操如今能夠在朝堂上“通報”他這位天子一聲,看似是由他這位天子拍板,這就已經是很難得的了。真要是曹操如昔日的董卓一般,他劉協(xié)想找個地方哭訴都沒地方呢!
是以,劉協(xié)心中再有憤慨,在“群臣”進言之后,他還是需要封賞曹操的。
至于說,要怎么封賞曹操,這就要看曹操的意思了。
封賞低了,曹操多半不樂意;封賞高了,曹操同樣也不會樂意。
話說,如果有可能的話,劉協(xié)真想直接封曹操為王!
在目前這個局勢下,曹操如果被封王的話,十有八九就會成為其他諸侯的共同敵人。
畢竟,眼下大漢帝國還沒有亡,高祖昔日的《白馬之盟》,諸侯們不管是出于私心還是公心,都會恪守這個盟約的。別人且不說,劉皇叔就不會讓曹操太稱心如意的。
想到劉皇叔,劉協(xié)的心情就好了不少。
據說,劉皇叔如今已經占據了益州,有了一塊真正意義上的立足之地。
有劉皇叔這位宗室諸侯作外援,這才是曹操投鼠忌器的原因所在!
……
……
備注:在西漢時期,三公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而太尉有時候又叫做大司馬。其時,太尉主管全國兵事,御史大夫主要是監(jiān)察百官,并接收百官奏章等等,而丞相卻是直接幫助天子處理朝政,甚至可以幫天子批閱奏章,有些時候,丞相甚至可以越天子而行事。
在三公之中,丞相的權柄是最大的。
漢武帝之后,丞相權柄一分為三:司空、司徒、司馬。
再然后,到了東漢時期,就沒有丞相這個官職了。
而所謂的三公,就演變成了司空、太尉和司徒這三個官職。
此外,大將軍其實不屬于三公之列,其權柄也在三公之下,乃是太尉所屬。只不過,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外戚擔任大將軍的時候,都會另外加封為大司空,或者加封為司空。
譬如西漢時的衛(wèi)青、霍光等,還有先帝時期的大將軍何進,以及如今的司空曹操。
所以,許多時候,大將軍又在三公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