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江心段霧重水寒,能獨自行駛在此的,都是那種大船。船隊之中,雖由十幾條大船排成陣式,庇護住了整條船隊??纱藭r能在船隊中,受船隊庇護,隨船隊一起行馳的,至少都有十?dāng)?shù)丈長。
隨著船隊逐漸由靠中間的位置向江邊靠去,水面上卻是越發(fā)熱鬧。隨時寒冬臘月,但那些沿江畔行馳的船只卻是不少,便是那中寬不過數(shù)尺的烏篷,也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年關(guān)將近,就更加熱鬧了。
船隊在霜陽府城的一處碼頭停下,趙塵等人提著行李從船上下來。
徐鉉抬了抬頭:“差不多是吃午飯的時候了,兩位道長,要不要一起?若是兩位和我不順路,此次一別,就不知今生可有再見之期了,這飯便我請吧?!?p> “如此,就謝過徐先生的好意了?!?p> 三人也沒有刻意去尋那大的客棧酒樓,只是就近找了一家食肆。在這市井紅塵的呼喝聲中,三人也沒有將什么食不言寢不語。
“徐先生,你要去那霜水見識一番,可趕時間?”席間,趙塵突然開口道。
“這有什么趕時間不趕時間的。我孤身一人,雖有個規(guī)劃,但落到實處,自然是走帶什么時候算什么時候。”
“即如此,那有個宴會,不知徐先生感不感興趣?”
“不知是個什么宴會。莫非道長在這里還有朋友?”
“你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徐先生你不是因為沒能參加龍君的宴會,十分遺憾嘛。最近,便有一個宴會。主人是一位駐世散仙。雖然其遠不能和龍君想比,卻也算一次不錯的經(jīng)歷見識?!?p> 這些時日,趙塵每日拜訪荊水沿岸及荊水中的諸多神靈。這個消息,也是沒兩天才聽來的。至于說邀請徐鉉。一來,這個宴會,趙塵不但自己可以參加,便是臨時帶上兩個人,也不算失禮;二來,也是趙塵好為人師的毛病又發(fā)作了,正如趙塵所說,這可以看做一次非常不錯的見識經(jīng)歷。
徐鉉聞言,可謂驚喜異常。他雖不知道駐世散仙是什么,但這個名字,再加上趙塵既然以龍君宴會做比較,想來也定然是那非常不凡的修行者盛會。
徐鉉一路游歷到荊水,之前雖然聽說過荊水龍君的種種傳說,但也一直將之當(dāng)做了普通傳說故事。直到宴會發(fā)生之后,才知道此事不虛。一開始,徐鉉雖然聽說了龍君宴會的事情,但也只是羨慕、遺憾、可惜罷了。可這數(shù)個月和趙塵周嗣相處下來,這份羨慕、遺憾、可惜竟逐漸成了一份執(zhí)念趙塵注意到徐鉉的情況,為此還勸說過徐鉉幾次。徐鉉自身也知道了自己的問題,但降伏其心,何其難也。
“道長,即是此事,我便是有十萬火急之事,那也必須騰出時間來啊。況且我還什么事也沒有呢。實在多謝道長了?!?p> 說到這里,徐鉉將眼前吃食全部塞進嘴中,嚼了幾下,合著茶水,一口吞入腹中,其間連真氣都給用上了。也多虧徐鉉是一個先天武者,要不然,就是噎死也做不到。徐鉉抹了抹嘴上的油漬:“趙道長,參加這宴會,可要準(zhǔn)備什么的?”
……
趙塵帶著徐鉉周嗣兩人,這幾天時間,可是手段頻出,一點也不做掩飾?;虺舜?,或駕車,或步行,有時遇到一些非常難行的路,趙塵甚至?xí)褂梅ㄆ?,直接駕云帶兩人飛過。不過幾天功夫,便趕了數(shù)千里的路。
趙塵三人自一處道路旁從馬車中下來,趙塵拂袖將馬車收會袖中,看著眼前的小山:“就是前面了?!?p> 眼前的小山并不算大,占地長寬皆不過數(shù)里,幾個山頭,最高的也不過七八十丈。
“這山原來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在山那邊,有幾個村落,村里皆多是白姓人家。那些村里人,對此山都是以后山相稱。便是外人,也只叫他白家后山。”
“后來,因為禹圭山人在山里結(jié)廬修行。那禹圭山人,便是那位駐世散仙的名號?!?p> “因為禹圭山人在山里結(jié)廬修行,年歲日久之后,這山也被人稱的禹圭山……”路上,趙塵為兩人轉(zhuǎn)述著自己前些天聽來的消息。出于對此地主人的尊重,趙塵在此并沒有使用手段,三人只是徒步前行。因為周嗣的原因,那七拐八繞,高低起伏的山路,三人一連走了一個多時辰,才到達目的地。
一處較為開闊的半山腰處,坐落著一間精致草廬。草廬前的空地上,臨時扎了一座座棚子,鋪席置榻,錯落著一張張桌案。此時棚子中已有了數(shù)十上百人,三五成群的各自圍成一個個小團體。也沒有人招呼,趙塵三人見狀,隨意找了個小團體擠了進去。
一場和尋常宴會比起來,除了只有瓜果酒水,沒有其它菜肴外,沒有其它差別的宴會,不知和時開始,也不知還要多久才會結(jié)束。
席間,趙塵朝主位方向看去。只見主位一個鶴發(fā)童顏,五縷清須,身材略顯矮小,坐姿端莊,雙目目光灼灼的老者。這便是那禹圭山人了。
在禹圭山人最近的位置,有三人各占一席。這三人,說是人,實則乃是神魂和一種特殊陰氣混在的產(chǎn)物,可以說一聲清靈鬼體。
這等鬼修之法,便是趙塵,也只在宗內(nèi)典籍中見過大致的介紹,并不知道具體法門。
倒不是這等法門有多珍貴,而是因為這樣的法門,自有許多缺陷,被稱為外道小法,而這樣的外道小法,在此世之中,不時便有人開辟出些許,不時也有些因無人修習(xí),無人知道,最后淹沒在歲月之中,可謂無以計數(shù),不可備稱。
如這法門,在渚外道小法之中,以算上乘,可依有兩大缺陷。一者,修此法門,最多只能得到千歲陰壽,陰壽盡后,依舊要重入輪回,且所修神魂,本質(zhì)上的提升并不多。二者,修此法門,需要一種特殊陰氣,這種陰氣,唯有鬼仙一脈成仙者,方可輕易產(chǎn)生,其余尋常仙人,要想捏出這樣的陰氣,可謂頗為困難。至于仙階之下,想要制造這種陰氣,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