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設(shè)而民生之。當(dāng)此之時(shí)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親親而愛私。
親親則別,愛私則險(xiǎn)。民眾,而以別、險(xiǎn)為務(wù),則民亂。當(dāng)此時(shí)也,民務(wù)勝而力征。務(wù)勝則爭,力征則訟,訟而無正,則莫得其性也。故賢者立中正,設(shè)無私,而民說仁。當(dāng)此時(shí)也,親親廢,上賢立矣。凡仁者以愛利為務(wù),而賢者以相出為道。民眾而無制,久而相出為道,則有亂。故圣人承之,作為土地、貨財(cái)、男女之分。分定而無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設(shè)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則上賢廢而貴貴立矣。然則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上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上賢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賢無用也。親親者以私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無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變而行道異也。故曰:王道有繩。
夫王道一端,而臣道亦一端,所道則異,而所繩則一也。故曰:民愚,則知可以王;世知,則力可以王。民愚,則力有余而知不足;世知,則巧有余而力不足。民之生,不知?jiǎng)t學(xué),力盡則服。故神農(nóng)教耕而王天下,師其知也;湯、武致強(qiáng)而征諸侯,服其力也。夫民愚,不懷知而問;世知,無余力而服。故以王天下者并刑,力征諸侯者退德。
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則后于時(shí),脩今則塞于勢。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異勢,而皆可以王。故興王有道,而持之異理。武王逆取而貴順,爭天下而上讓。其取之以力,持之以義。今世強(qiáng)國事兼并,弱國務(wù)力守,上不及虞、夏之時(shí),而下不脩湯、武。湯、武塞,故萬乘莫不戰(zhàn),千乘莫不守。
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廢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聽也,今日愿啟之以效。
古之民樸以厚,今之民巧以偽。故效于古者,先德而治;效于今者,前刑而法。此俗之所惑也。今世之所謂義者,將立民之所好,而廢其所惡;此其所謂不義者,將立民之所惡,而廢其所樂也。二者名貿(mào)實(shí)易,不可不察也。
立民之所樂,則民傷其所惡;立民之所惡,則民安其所樂。何以知其然也?
夫民憂則思,思則出度;樂則淫,淫則生佚。故以刑治則民威,民威則無奸,無奸則民安其所樂。以義教則民縱,民縱則亂,亂則民傷其所惡。吾所謂利者,義之本也;而世所謂義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惡,必終其所好;以其所好,必?cái)∑渌鶒骸?p> 治國刑多而賞少,故王者刑九而賞一,削國賞九而刑一。夫過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善有大小,則賞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刑加于罪所終,則奸不去;賞施于民所義,則過不止。刑不能去奸而賞不能止過者,必亂。
故王者刑用于將過,則大邪不生;賞施于告奸,則細(xì)過不失。治民能使大邪不生、細(xì)過不失,則國治。國治必強(qiáng)。一國行之,境內(nèi)獨(dú)治。二國行之,兵則少寢。天下行之,至德復(fù)立。此吾以殺刑之反于德而義合于暴也。
古者,民藂生而群處,亂,故求有上也。然則天下之樂有上也,將以為治也。今有主而無法,其害與無主同;有法不勝其亂,與無法同。天下不安無君,而樂勝其法,則舉世以為惑也。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廣于勝法,勝法之務(wù)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嚴(yán)刑。
故王者以賞禁,以刑勸;求過不求善,藉刑以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