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古代當(dāng)王侯

第四十九章:北風(fēng)行

回到古代當(dāng)王侯 選帝侯 2231 2019-08-30 12:00:00

  第四十九章:北風(fēng)行

  金州城郊,空中飄浮著鵝毛大雪。

  王瑞身穿從五品的藍(lán)色官袍,官袍外罩著兩件厚厚的貂裘。

  王瑞身后跟著幾個扈從和幕僚,一個貼身扈從緊隨王瑞的腳步,為王瑞撐傘。

  打傘的扈從肩膀上落滿白雪,而王瑞的肩膀上卻沒有一絲的落雪。

  “這天兒有點(diǎn)熱啊?!?p>  王瑞走進(jìn)一座歇腳的亭子,亭子內(nèi),兩名金州衙門的差役替王瑞搬來了一張鋪設(shè)好毛墊的太師椅,并拿走放置在毛墊上的暖水袋。

  王瑞一屁股坐在暖烘烘的椅子上,一抬手,早有眼乖的扈從上前替王瑞脫去一件貂裘。

  在王瑞的座椅前,就是一盆燒的通紅的碳,通紅的碳火散發(fā)出的熱量讓這個小小的亭子在寒冬酷暑依舊溫暖如春。

  亭子很小,容不下很多人,只有兩三個幸運(yùn)的扈從和兩個幕僚有幸留在溫暖如春的亭子內(nèi)。

  而亭子外的人是倒霉的,他們不得不在亭外忍受寒冷的風(fēng)雪。

  黃安民無疑是幸運(yùn)的,他有幸能夠站在溫暖如春的亭內(nèi)。

  但是此刻,他的心并不溫暖,恰恰相反,他的心寒了。

  黃安民的腦海中滿是金州城外遍地的餓殍和凍僵的尸體。

  而身為金州父母官的王瑞名為出城視差災(zāi)情,酌情賑災(zāi),實(shí)則對災(zāi)情不聞不問,而是跑到溫暖的亭子里來歇腳。

  早已準(zhǔn)備好差役給王瑞端上一盞熱乎乎的茶。

  王瑞吹拂著茶盞上的熱氣,隨即輕輕泯了一口熱茶。

  “給黃先生也上杯熱茶?!?p>  王瑞感覺亭內(nèi)有些燥熱,便摘掉暖耳,脫下了官帽。

  在摘下官帽的瞬間,王瑞瞥見不遠(yuǎn)處一具被冰雪覆蓋的尸體。他的目光只在那具尸體上做了短暫的停留,很快便挪開了。

  “不必了?!秉S安民拒絕了王瑞的茶水,“大人,我們此番是奉命視差災(zāi)情的,酌情賑災(zāi)的,不是來暖亭喝熱茶的。”

  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黃安民絲毫不給王瑞面子。

  王瑞面色一沉,“黃安民,到底是你是知州還是我是知州。你讀了這么多年的圣賢書,難道連最簡單的上下尊卑都搞不清楚嗎?!”

  亭子內(nèi)的人知趣地退了出去,待他們都走后,亭子內(nèi)只剩下黃安民和王瑞兩人,以及一盆燒的通紅的碳。

  “您是知州,可是您現(xiàn)在做的事情,不應(yīng)該是一個知州該做的事情。”黃安民十分平靜地說道。

  “哼!”王瑞冷哼一聲,“你以為本官不想干點(diǎn)實(shí)事早點(diǎn)離開這個又冷又窮的鬼地方么?朝廷撥給我二百五十兩!二百五十兩!金州城內(nèi)外的流民兩萬人都不止!讓本官拿這二百五十兩如何賑災(zāi)?!”

  “我今天來是想王大人辭別的?!秉S安民向王瑞深深一躬,“多謝王大人這些年來的照顧?!?p>  王瑞微微一怔:“這個幕僚你不做了?”

  王瑞看了看黃安民,無奈地?fù)u頭道:“你啊你,終究還是年輕人啊,年輕氣盛。等你坐到本官的這個位置,或許你就能夠體諒本官的難處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何難處?!”黃安民的語氣依舊十分平靜。

  “做官不比做幕僚,在其位可謀其事,亦可不謀其事。凡事變則通,通則達(dá)。”王瑞說道,“你要走,本官不留你,你的才華在本官之上,缺的只是一紙功名,日后若有什么難處,只管開口。讀書人找口飯碗不容易,沒了幕僚這口飯碗,恐怕你自己都很難養(yǎng)活,更別提養(yǎng)活你的家人了。”

  黃安民沒有多說什么,他拜別了王瑞,離開了這座溫暖如春的亭子。

  亭外是漫天的風(fēng)雪和無盡的酷寒。

  王瑞王者黃安民的背影漸行漸遠(yuǎn),直至這個背影消失在茫茫風(fēng)雪之中。

  “來人取劍來!”王瑞高聲喊道。

  “大人,荒郊野外的,哪里給大人尋劍去?!辈钜壅f道,“如果大人不嫌棄,可以使小人的腰刀?!?p>  說罷,差役將自己的腰刀解下,雙手捧著腰刀獻(xiàn)給王瑞。

  王瑞拔刀起舞,在亭中舞起了刀。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fēng)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jié)網(wǎng)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fù)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fēng)雨雪恨難裁。

  風(fēng)雪之中,一陣聲情并茂的吟誦聲從亭內(nèi)傳出。

  —————————————————————————————————————————————————

  回到長生島,秦瑜厚葬了在永寧監(jiān)城一戰(zhàn)中犧牲的將士。并親手把撫恤金交到他們家人手里。

  自從擊潰倭寇那一戰(zhàn)后,秦瑜就在長生島上劃了一塊地作為陣亡將士的公募。

  這塊墓地原本有二十二坐墓碑,現(xiàn)在又添四十六座。往后,這里的墓碑將會越來越多。

  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著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和籍貫,以及他們因何為何犧牲。

  這是秦瑜能為他們作的最后一件事。

  他們是幸運(yùn)的,至少死后可以在石碑上留下了他們的名字和生平事跡,有人記得他們。

  對曼作戰(zhàn)以來,犧牲的遼東將士何止十萬,能留下姓名為世人所銘記的又有幾人?

  這個時代的武人性命如草芥,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犧牲,沒有人會為他們寫墓志銘,立碑做傳,在柴載厚的奏疏里,一個人也好,十萬個人也好,都只是一個數(shù)字。

  “全體都有!立正!”

  秦瑜在墓地前下達(dá)了命令,他的身后,是長生島所有的官兵。

  “舉槍!放!”

  火槍手們面朝大海,抬起槍口向海邊鳴槍,向死去的兄弟們致敬。

  在葬禮結(jié)束后,秦瑜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他的住處非常簡陋,只有石大柱和和另外兩名親兵守衛(wèi)他的住處。

  “這就是秦千戶,你們上來吧。”見秦瑜回來,石大柱招呼院內(nèi)六個衣衫破舊的儒生到秦瑜跟前,“千戶大人,這幾個都是識字的先生?!?p>  六個儒生上前給秦瑜唱了一個肥諾。

  “給諸位先生看做?!蓖ピ簝?nèi)的石桌子不夠坐,秦瑜讓石大柱帶他的手下再搬三張椅子過來。

  六個儒生略微遲疑片刻,便謝過秦瑜坐下。

  “大柱,再搬一個火盆來。”秦瑜感到院子里有點(diǎn)冷,便豐富石大柱搬一個火盆過來取暖。

  秦瑜還沒來得及擴(kuò)建自己的住處?,F(xiàn)在他是有家室的人,房內(nèi)有女眷,且屋子很小,容不下多少人,他也不便在屋內(nèi)接待這些儒生。只得湊合在庭院內(nèi)接待他們。

  石大柱讓兩個衛(wèi)兵去搬凳子,自己則是端上一托盤的熱茶放在石桌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