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軍事

字謀天下

第三十五章 前往京都

字謀天下 如水的雨 2070 2019-05-20 23:07:27

  喜歡本書,請支持下,投一張推薦票吧,謝謝。

  -----------------------

  即將離開中遠府去往京都,蘭溪很迷茫,也很不舍。

  生于此地,長于此地。

  現(xiàn)在突然離開,去往未知的地方,心情總是好不起來。但比起脫離張家并擺脫報復,這又算什么呢。

  最難過的就是連母親最后一面都沒見到。在被張家逼婚出來后就再也沒有回過張家,連母親的后事都無法參與。

  蘭溪的眼淚立刻流了下來。

  但愿母親在天能夠更好吧。

  張家,如果有機會定讓他們付出代價。

  母親沒了,前路又會是怎樣?京都如此之大,會遇到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事?

  但愿一切順利吧。

  看了一眼方韋,蘭溪心中有一絲甜蜜,這是少女的情懷。同樣她也很慶幸。慶幸遇到方韋,慶幸一起練字,慶幸一起面對張家。

  就算前路荊棘滿地,能跟方韋一起又如何。

  突然她想到一個問題。方韋是如何跟學正說的?為何昨天還不知如何擺脫張家,今天卻跟著曲雅士去往京都。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此時的方韋同樣沒有明白為何曲雅士會帶他和蘭溪去京都。

  昨天被老師叫到書房問了一個問題后,方韋就回到學堂。

  在這之中,他一直安慰蘭溪,也張家,聊著如何避免張家的報復等等。

  兩人只限于聊,并沒有好的解決辦法。蘭溪一直都很傷心,方韋只得一直安慰。

  前路漫漫,一片危途,心懷忐忑,如何解決?

  這是方韋內心的真實寫照。

  有些迷茫的方韋再次回想起昨天下午的事情來。

  就在昨天下午,老師再次叫方韋去書房。

  在去老師書房時,方韋內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不知道怎么解決張家,內心一直沒有安穩(wěn),又不知道該怎么問老師。

  如果老師真的走了,是不是要在老師走的前一晚,跟方悅和蘭溪一起逃離?

  一路忐忑,一路不安,最后只能無奈敲開書房大門。

  當方韋來到書房后,曲正并沒有理會方韋,而是自顧自的看書。

  他心里很清楚,方韋有才華,但確實年少。之前一直看重于他,可能對他的成長極為不利,從現(xiàn)在開始必須安多晾一晾他才行。

  被老師叫來,老師卻自顧看書。方韋各種揣測,但都卻猜不到最終原因。

  “哦,方韋你來了?!?p>  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了,不用再等了吧。這樣等待的過程,簡直像在刑場等待被行刑一般,太難受了。

  但結果并不如方韋所想。

  曲正說完話,就繼續(xù)看書。當曲正覺得差不多的時候,才開口道:“果然好書?!?p>  說完曲正放下書籍,看著方韋。

  此時的方韋稍有些不耐,但是還是恭敬的站在邊上。

  “老師,不知為何叫我來此?”方韋問道。

  “老師叫你來,自然有也叫你來的道理。稍微等一會就不耐煩了?”

  “老師,不敢?!?p>  “不敢就好。人,遇事需有主見,但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如今我即將去往京都,何時回歸暫時不知道。”

  “此次去京都,我很可能會去跟霸國戰(zhàn)斗。對于霸國攻打熾國,你有何想法?”

  老師這么問我是什么意思?

  對于自己的這個國家,方韋說不上愛,既然別國打來,做為一個熱血青年,他不可能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打,導致山河破碎,黎民流離失所。

  國,是人民之國。這是另一個世界的偉大領袖說過的話,在這個世界一樣通用。

  張家,包括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者,他們并不是真的為國為民。他們?yōu)榈氖亲约杭易宓睦妗?p>  老師的問題可深可淺,回答也可以一帶而過。但此時老師即將為國征戰(zhàn),我可不能寒了老師的心。

  “老師,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乃堂堂一雅士,自然要為國奉獻。只是府學三年才剛開始,請老師教我如何為國付出。”

  “嗯,好一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能這樣想實在我輩之幸。”

  說完曲正站起來走向窗戶邊。

  看著老師走到窗戶邊,方韋也不知道老師在想什么。

  此時的方韋,心里也是有些壓抑,從老師這段時間的表情來看,霸國此次定是來勢洶洶。

  熾國最弱,只剩下三個州府,如果失去一州府那還算是國嘛?

  一陣之后,曲正回身,臉上滿是堅毅。

  “方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國家之責在于雅士而不在于匹夫。我輩能成為雅士,身上背的就是國家大義。為國,雅士可以捐軀;為民,雅士可以肩擔重任?!?p>  “霸國,一猛虎也,如今雖氣焰囂張。但盛極必衰,霸國一定會衰落的。同樣,熾國想要強盛,也需要你們年輕一輩不斷去奮斗?!?p>  “為何會三番兩次叫你來書房,是希望你能真正明白何為雅士?!?p>  “挑選雅士時,我曾說過:何為雅士?雅,乃高尚、不粗鄙之意。士,乃士子、學子、讀書人。因此,雅士,乃是品格高尚有能力之人?!?p>  “為雅士,要敢于為國捐軀,為民請愿?!?p>  “話以至此,你要好自為知。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正在的雅士?!?p>  方韋聽到這里,內心終于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老師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雅士,我不如也。

  此時此刻,方韋在內心真正的接受了曲正。

  方韋感受到的是一種言傳身教式的教育。

  他想到金庸小說里對俠的定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俠,自己不一定能做到,但是自己的老師卻是一個真正的俠。

  方韋也從這時開始思考:何為雅士。

  想到這里,方韋脫離回憶,靜靜的看著路上的風景,而內心卻在想著何為雅士。

  去往京都的道路寬闊平敞,兩邊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空氣清新。

  馬車搖晃顛簸,方韋一直很不適應。除了馬車就是騎馬,但是方韋卻不會騎馬。

  “方韋,你說京都是什么樣子的?”

  經過一些時間,蘭溪慢慢好些,不在如之前那么傷心悲痛。

  “我也不知道,也許很大很繁華??隙ㄓ心阆胍囊路⒂耵⒌鹊??!?p>  方韋想起了另一個世界的繁華,那是一個真正的盛世。一個古人追求的大同社會。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是:在前提之下,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最壞的是:你有無數(shù)競爭者,他們都想把你踩在腳下。

  “嗯嗯,我相信,現(xiàn)在有一些期待呢。”

  方韋對京都并不期待,他期待的是能力提升,期待的是此次進京都能有所成長、有所作為。

  京都會是怎樣的一番天地,又會遇到怎樣的人和事?

  方韋一直思索著,他不怕前路艱險,他需要成就自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