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走到另一條路,一片天到另一片天。長亭短亭間能遇見可以交流的石頭,可遇見睜開眼睛的星星。蘇軾就這樣在天慶觀守望道教的山水,想把心底的一塊藍燒制成宋瓷。
天慶觀的道士分為直歲道士,監(jiān)齋道士,上座道士,住持和知觀事。直歲之職,系觀中作務并主之。所謂門窗修造,墻壁動用什物修換,以及提舉碾磨、田園、莊舍、油坊、后槽鞍馬、船車、灑掃、栽種、巡護山門、防警賊盜、差遣人工、輪撥莊客,使神朋有所依棲,四眾亦獲安逸。監(jiān)齋道士主管齋醮等事。上座道士是講經(jīng)論道之人。張易簡是住持知觀事,身兼二職,為眉州天慶觀最高職位。
道觀管理人員也有約束。如“科曰:諸大眾人,沒用???,若先約三,不可加減,減為犯盜,多取亦然。若行食時,果菜已上,并不可長取。若意貪長取,此即犯盜。若行食時,上座須量下座需用多少,不可過取?!?p> 這個儒佛并立的時代和天慶觀,如烈火燒野,讓那些毀不掉的東西現(xiàn)形,鵝黃地、無限稚嫩地撲向蘇軾,他忘了有一種托詞叫拒絕,從此再也沒有過回頭和猶豫。
天慶觀真武殿前,榔梅發(fā)花,色敷紅白,暗香疏影。榔梅是道教的教樹,道家夸其有“四德”,即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陽氣沛然剛健,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拔迳啤?,即“博于濟物,不撓于時,生不相凌,審于擇友,出不愆期”?!墩嫖鋯⑹句洝酚涊d說:“榔梅者乃榔木梅實,核桃杏形,味酸而甜,能愈諸疾,然亦罕得之。以驗年欠,豐年結實,荒年則無。下有仙翁司之,敬禮可得?!毕鄠鳎嫖湔勖分Σ逵诶茦?,誓曰;“吾若成道,花開果結。”后果如其言。
五月,天慶觀榔梅果成,珠璣錯落,翡翠交輝,壘壘滿枝,莫計其數(shù)。其果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蘇軾蘇轍等和道士們一起采摘果實,蜜煎以充貢獻。
三清殿上,諸神放下塵世的紛擾,試著用不可名狀的事物,羅列一張張面孔。老子像高三二尺,那是一座山,沒有山頂。蘇軾,蘇轍望其像高山仰止,影形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翻出的花種沒有年月,默默澆水、施肥,試圖將太陽和星星講成童話,那花香和薄霧占據(jù)了他們的整個童年。
多年以后,蘇軾被貶海角天涯,病入膏肓時,道士那眼里的色彩、足下的風光仍相逢在夢中,走進他的《眾妙堂記》: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标愄醯日蝸砘稳ルS著道士誦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
先生,老子說:“天德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蘇軾站起身形道:“妙一而已,容有眾乎?”
道士微微一笑說:“一已陋矣,何妙之有。若審妙也,雖眾可也?!边@是一字二義,各用其一,以責難對方,真是故為其難,妙用成趣。眼前這個小人能看到未來,作為道教的引導者,就是將更勝一籌的人領進大海。
一妙不是妙,眾妙才是妙。道士示以庭中灑水除草之人道:“是各一妙也?!?p> 蘇軾放眼望過去,但見灑水者風來雨落,除草人鋤到草偃,將輕就熟似櫻花如雨落,庭院轉瞬光潔清亮如煥然霧除,霍然云散。蘇軾隨口嘆服:“妙哉,妙哉,直如庖丁之解牛,又似郢人運斤成風!”
“子未睹真妙,此無它,唯技與道各半,熟與靈相合也”道士拈著額下稀疏的胡須,欲說故問,道:“子亦見夫蟬與雞乎?”
蘇軾不知如何回,像是突然失去了語調(diào)和舌頭。他以其為常見物事,不知這尋常的世俗蘊涵長久的真實。道士見狀復又道:“夫蟬登木而號,不知止也。夫雞俯首而啄,不知仰也。其固也如此。然至蟬蛻皮雞孵蛋,則無視聽,無饑渴,默化于荒忽之中,等待于勃發(fā)之時,圣人之智尤不能及,技與熟之妙何如?”
“然竟何為真妙?”蘇軾不肯輕易離去,欲窮其根本,想挖個洞一直穿透大地,復又問。
“子往見蟬與雞,問之,可養(yǎng)生,可長年?!钡朗空f完,不待蘇軾沉默或表達,拂袖一徑而去。
道士欺我,蟬與雞如何知道?蘇軾望著眉山之側,層層的霞光通向天堂,望不盡的歸途,沉落的雁聲打落多少人的夢境,“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令梅花開放的,也必令梨花開放,道士欲令我等潛心默化,自我領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