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長篇南河

尚書+13

長篇南河 司空城 811 2023-04-22 10:09:36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fù)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p>  老子書中這章可算是長篇,細說道。

  道是什么樣?道是無。無,怎么說呢?老子設(shè)定了三個詞,夷,希,微。這三個詞,應(yīng)該有當時人們經(jīng)常使用著的意義,老子賦予特定使用,成了論述“道”哲學(xué)體系的概念。夷:平,滅。希:少,見23章“希言自然”, 41章“大音希聲”,43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70章“知我者希”,做名詞義趨近于“無”。微,很小,近乎無,后文出現(xiàn)了三次,是特定的哲學(xué)觀念的表述。化具體為一般,其如書中其他更基本的概念,如16章有:歸,復(fù),靜,常,明,容,公,全。

  不可致詰。致,說透。詰,問疑。老子言道,不避難言之“隱”,具體明白說之。皦(jiǎo),光亮潔白。昧,昏暗。繩繩(mǐn):綿綿不絕的樣子,形容“道”之氣象宏大且若有若無。名,老子哲學(xué)術(shù)語,思辨之用。本章四個名,與1章呼應(yīng);歸于一,終歸于無,回到原點,回應(yīng)有無及前文所論。

  猶覺不夠味,不盡興,又借用“惚恍”來承載表述。(惚恍見21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保┿被星懊嬗昧藘蓚€無,后面又用了兩個不見,多個角度論“道”。

  怎么能知“道”?“古”為今用,執(zhí)古御今。此古,不同儒學(xué)之古,是原先、起初。老子之古是哲學(xué)之古,孔子之古是政治之古。今詞有“古樸”,古、樸同理?!肮胖馈奔礋o為。執(zhí),持;御,駕馭;以執(zhí)轡駕馭來喻道,“無”載“有”運行。紀,頭緒、開端,法則,萬事萬物真諦;道紀,即返樸歸真。

  象,是觀的對象,范圍大于可視的物,人們要借助想象。象,是哲學(xué)主要詞,是老子哲學(xué)詮釋所必需。在這個基礎(chǔ)上,有與無,虛與實,不見與知,存在與感悟,才有辯證辨識。

司空城

今天,第54個世界地球日,人們應(yīng)審視思考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