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郭璃進京
李昔明知她是在激自己,還是篤定道:
“那是自然,朕怎么會輸,朕會讓璃兒成為最幸福的女人。”
這種事情,也就是暮晚可以借著年少無知的由頭,跟李昔討價還價。
謝懷雖然早就勸過郭璃好好考慮,事情發(fā)展到如今,看來她說沉溺在一國之君的溫柔中了。
作為普通朋友,也只能言盡于此了。
暮清自然不會管李昔道情愛之事,只要暮晚不和李昔有什么聯(lián)系,那他也就放心了。
三人告退。
李昔目送幾人出去,突生感慨,坐在這皇座上,便是看著人來人往,無人可以一直伴隨左右,唯有獨尊二字可以道盡也。
王延之乃是原晉國之后,五國一統(tǒng)之后,先帝與謝太傅等人大舉推行改革,任用賢能,不論出身,極大的收攏了人心,安定原四國百姓的民心。
他出身寒門,又是晉國后裔,能夠做到戶部侍郎是極為不易的,他本人也是有真才實學(xué)的。
雖然他現(xiàn)在為李昔效力,已經(jīng)放下楚晉舊怨,但是當(dāng)年楚國帝師帶兵攻破晉國,讓人難以忘懷,他對謝暮兩家還心有芥蒂。
暮清在戶部混日子,一來讓他覺得這些貴族子弟不把百姓當(dāng)回事,只會在嘴上說說對百姓們好。二來他是暮天沉和謝姊顏的兒子,自然是看他哪里都不舒服。
同行的京兆府尹趙立夏道:
“王兄,我們知道你心有心結(jié),但是陛下也有他的考慮,當(dāng)年楚國花費巨大代價,在草原開辟了河道,就是為了以后打通各大運河做準(zhǔn)備,可是此事觸及到許多人都利益,有幾個人敢去做這件事,敢真正去動這一塊。
但是暮清敢,一來他年輕氣盛,不怕這些,反而會更加用力去做,二來他身后的支持,會幫他鎮(zhèn)壓反對的聲音,所以陛下此舉也還是為了百姓啊?!?p> 吏部侍郎袁錦江接道:
“是啊,楚國這二十多年來發(fā)展很快,可是有一部跟人形成各種勢力,霸占一方的情況也很多,天高皇帝遠(yuǎn)的,總有人想占地為王。就說漕運一項,民間就占了七成,有些人掌握一方漕運,簡直是凌駕于一方父母官之上了,這些才是真正的問題?!?p> 王延之道:
“話是這么說,暮清畢竟年少,就算是那兩位的孩子,也終究沒有見過真正的風(fēng)浪,如果不能一舉鎮(zhèn)壓這些豪強,等他們聯(lián)合起來,形成真正的大勢力,那就晚了?!?p> 趙立夏道:
“放心,那兩位可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們浴血奮戰(zhàn)的成果,讓他們的兒子毀了去,有他們指點,不會發(fā)生最壞的結(jié)果。”
王延之這些年,看的最明白的就是貴族豪門的勢力,而謝家是楚國第一家族,再者他們還不是靠這些立足,而是在學(xué)問,腦子,修養(yǎng)等細(xì)節(jié)地方更勝一籌,所以旁人更難超越。
暮清只要有他們相助,想失敗也難。
他也只有抱怨一句:
“他們在你們心里都快無所不能了吧!”
袁趙二人哂笑,立場不同,看法就不同,兩位帝師在袁趙兩位地地道道的楚國人眼中,就是挽救楚國,輔佐先帝成就霸業(yè)的英雄。
三人剛回謝府不久,圣旨便到了。
暮清被升任戶部主司,雖然是五品,但是有實權(quán)。
他主管各大水道勘測一事。
不過半日,這個消息就傳遍了經(jīng)常去,有人高興,有人不忿。
更有人拿他與謝太傅做對比,當(dāng)年謝太傅便是這般受重用,難道這一代接謝太傅謝靈的班的,是暮清?
謝靈知道了,只是淡淡的“嗯”了一聲,便繼續(xù)打瞌睡了。
暮晚道:
“哥哥,那你這次不能陪我去參加拍賣會啦。”
暮清揉揉她的頭發(fā):
“哥哥不能陪你了,有謝懷陪你,我還算放心?!?p> “聽說會很苦。”
“沒事,哥哥不怕,只要運河連接成功,新的商道建成,楚國就能更上一層樓十年內(nèi),就能迎來真正的盛世?!?p> 暮晚道:
“那我哥哥早日得償所愿?!?p> 暮清囑咐道:
“你總是想像娘年輕的時候一樣,闖蕩江湖,有一些肝膽相照的朋友,但是終究是不同的,你待人真誠,卻也不可不帶腦子,不能失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知道了嗎?”
暮晚知道哥哥指的事她和郭璃的事,哥哥最怕自己卷入紛爭了:
“我心里有數(shù)的,你放心吧。”
三日后,南澈回京,他本來就不是安心待在京城的主,也沒人特意關(guān)注他的行蹤。
黔州的事,確實也刺激到了南澈,身為功勛之后,對楚國有著特殊的感情,更不忍心父輩血淚換來的安定被破壞。
而四國余孽暗中游走,意圖挑起事端,饒是南澈的好脾氣,也氣得不輕。
進宮稟報情況之后,李昔讓他和暮清一起去暗查四國余孽,他也答應(yīng)了。
一番精心挑選后,敲定了同行人員,暮清一行要準(zhǔn)備出發(fā)了。
七月底,郭璃進京,一個小人物,除了郭家人和暮晚等人,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郭夫人早已接到南澈道暗示,而郭老太君已經(jīng)在家祠中,為郭璃改了身份,記在她名下。
她雖然不樂意,但也只能接受。
在她心中,郭璃道母親就是眼高手低,當(dāng)年嫌棄郭浩出身不高,不肯按照婚約嫁給他,后來郭浩發(fā)達了,又用手段迷惑郭浩,還生了個女兒來膈應(yīng)人。
郭浩當(dāng)年雖然解釋過,但是郭夫人心有偏見,又怎么會聽他的話。
未免引起矛盾,郭浩便有意疏遠(yuǎn)了郭璃,這些年也就當(dāng)沒有這個女兒,反正她在她祖母膝下,不會吃虧。
只是沒想到,她竟然是個這樣的性子,一言不合便尋死覓活,救回來之后,不知怎的認(rèn)識了貴人,還逼得家里要接受她,還要給她抬高身份。
有人給郭璃撐腰,他們再不歡迎,也還是要做做樣子。
郭璃的嫡妹接她入府,一家人在府中等著她。
說是一家人,其實可以算是陌生人了,因為有些人郭璃也就見過兩三次,有的更是見都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