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慘,郵市更慘。
因為股民們至少沒有跳樓,但郵市曾經(jīng)的大戶們有許多人卻熬不下去了,開始批量破產(chǎn)。
實際上,1997年4月8日前后,郵市也曾出現(xiàn)過一次反彈。
只是好景不長。
4月12日,電視上報道了“上頭”從四月份開始要加大新郵印量以滿足集郵者的需要。
這則新聞,對本已欲振乏力的郵市等于潑了一盆涼水,立刻就結(jié)束剛剛見緩的行情。
而4月份,5月份,正當(dāng)大家伙好不容易熬過了新聞媒體習(xí)慣性痛打落水狗,對郵市口誅筆伐的艱難時期。
熟料月壇郵市要搬家到北三環(huán)馬甸橋附近,全稱改為“福尼特月壇郵幣卡市場”的確切消息又正式公布出臺。
這真是雪上加霜??!
隨著郵商們真的開始清理庫存郵品,郵幣卡價格自然出現(xiàn)大幅回調(diào),讓眾多炒家欲哭無淚。
但最終的一擊,還是來自于7月1日,港城回歸祖國。
為慶祝這個萬眾矚目的日子,“上頭”特別發(fā)行“港城回歸”金箔小型張一枚。
這讓集郵者再次傾注了全部熱情,投資者仿佛也看到了郵市復(fù)蘇的希望。
但正因為天量的發(fā)行量,金箔小型張的行情很快就由暴漲轉(zhuǎn)暴跌。
不知有多少投資者在這個品種上折戟沉沙,舊債未了又添新債。
就這樣,郵市的漫長冬天終于正式降臨。
要知道,從此開始的可是十余載的千里冰封啊!
那么還在苦苦堅持的郵市莊家和炒家們,已經(jīng)再沒有半點生機。
價格持續(xù)走低還是其次,關(guān)鍵是沒有成交。
零星的成交量只能溫水煮青蛙似的,把人熬死。
所以這段日子里,郵商們裝病的裝病,打白條的打白條,忍痛清倉的。
不少人甚至不惜四處求借高利貸給自己暫時續(xù)命。
利息貼水倒是很高,比卓群的條件好,可借了又如何還得上???
許老板礙于面子,不得不對幾個求上門來的熟人施以援手。
但出借的那幾十萬,他自己很清楚,絕不是短期能收回的了。
說白了,他是親眼目睹卓群斷言的“行情完了”是如何發(fā)生的。
也無比清楚這些同行是如何被逼上了窮途末路,慘淡收場的。
當(dāng)初誰不是幾十萬,上百萬的身價?
但幾個月下來,只有屢受市場無情的打擊,行情就再沒回過頭。
這一步步縮水,身上沒有負(fù)債的,還能剩下幾萬就不錯了。
而更多像他一樣貪心的人,是由此資產(chǎn)歸零,甚至變成了負(fù)數(shù),從此退出了這個行業(yè)。
變成了出租司機,開了個小餐館,又或是什么其他的小商小販……
是,今年雖然有首勵志的新歌,天天在電視機里唱什么,“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可是這對于曾經(jīng)在月壇郵市里混飯吃的人不適用。
身在局里的人才知道干這行的人想要再翻身有多么難。
所以說,受過這一番“教育”的許老板如果再想不開。
繼續(xù)死要面子充大個的,跟卓群杠著,那他就是個大傻子。
眼前的一切例子都向他證明了一件事,卓群才是有勇有謀見,算無遺漏的真財神。
在別人懵懂的時候大膽建倉,在別人覺悟的時候加碼補倉,在別人瘋狂的時候悄然出局。
人家是賺的盆滿缽滿,可哪一樁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本事。
要沒有人家這朵云彩托著他,哪怕他就是齊天大圣,也得一個跟頭從天上掉下來。
百分之四十,也不老少呢,這樣的市道,誰能給他啊?
所以他不能再跟錢過不去了。
別說乖乖就范了,只要卓群還能把這樣的甜買交給他,哪怕再讓幾分利都行啊。
就這樣,許老板主動打電話給卓群。
他以不能老吃卓群,必須回請一次的理由,爭取到了請客機會。
卓群也不算宰人,指定的地方是位于地安門東大街的“明珠海鮮”。
這段飯雖然也要了象拔蚌、帝王蟹、澳洲龍蝦之類的大菜。
可畢竟比五星級飯店便宜多了,結(jié)賬時候不過花了八千多。
而這次見面,許老板態(tài)度就十分熱絡(luò)和誠懇了,殷勤得就像一只哈巴狗。
飯菜的味道也很不錯,據(jù)說是來自港城主廚主理,吃得兩人滿口留香。
于是在心懷舒暢下,卓群沒跟許老板怎么計較,就讓他如愿以償?shù)倪_成了心愿。
最終兩人商定,還按照百分之四十年息的條件,許老板把一千萬的資金出借給卓群使用。
但和上次借款有所不同。
這次許老板大氣得很,除了和卓群簽署了一份私人借款協(xié)議,什么抵押物也沒索取。
這樣的信任當(dāng)然來自于許老板對卓群本事的了解。
試想一下,一個通過正當(dāng)途徑就可以賺取豐厚利潤的人,本身就擁有點石成金能力的人。
投資萬無一失,從沒失手的人。
又怎么可能去當(dāng)一個騙子呢?
而作為對許老板態(tài)度端正的獎勵,卓群體諒到許老板還需要付給別人利息的難處。
他主動提出,年息可以按季度支付。
答應(yīng)三個月后,一百萬就會劃到許老板的戶頭。
這自然也讓許老板感謝不止,于是皆大歡喜。
至于對這筆巨款又該如何加以利用,卓群也早就想好了。
按理說,這一年最大的金融變局,就是7月2日由索羅斯引爆的亞洲金融危機。
只可惜,國內(nèi)目前對外匯管制還很嚴(yán)格,國內(nèi)資本市場的發(fā)展也相對緩慢。
想投資都沒合適品種。
想在國內(nèi)操作,從中分一杯羹,簡直太難了。
而要是出去摻乎一腳呢,如何邁出國門,長期逗留國外。
如何把自己的財產(chǎn)變成外匯,轉(zhuǎn)到國外,統(tǒng)統(tǒng)都是麻煩的事兒。
弄不好干這一票,還能引起“外管局”的關(guān)注。
對卓群這樣的小蝦米來說,完全是屬于“作”的行為。
所以這件事他考慮沒多久,便決意徹底放棄了。
不過話說回來了,雖然此事難掙錢,但自有掙錢處啊。
像這樣充滿歷史機遇的年代,又怎么可能讓人手握重金,不知投向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