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太后圣壽節(jié),寶京仁壽宮在三天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朝賀儀式,由先啟帝和皇后文武百官、皇室近親及王公、后宮嬪妃、遠道貴賓等向太后朝拜慶賀。而此時此刻的寶京更是人山人海、熱火朝天,仁壽宮中的殿堂外和庭院,處處是彩棚戲臺和宴桌,鼓樂齊鳴和歡聲笑語。
壽宴主席上,是當今的章太后、先啟帝夜鼎之和皇后,九王爺夜軒之和五王爺夜景之分別在兩側(cè),剩下的還有各室嬪妃、皇子公主、王公貴戚、藩國禮賓等。待眾人齊齊向太后又一次朝賀行禮后,大家都在席上開始飲酒言歡、大快朵頤起來,宴舞臺上也是歌舞升平,鑼鼓奏樂聲響徹云霄。
在宴席上,夜軒之百無聊賴地應(yīng)付著一個個前來問候和客套的官員和賓客,此次來賓之多,其中不乏亭亭玉立的沉魚落雁之色,當朝的很多人都知道太后一直想要為這位卓爾不群的天之嬌子物色一位稱心如意的王妃,故有不少人趁此機會向夜軒之介紹自家女兒或是藩國公主,而他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飲悶酒,太后在席上看出他的心不在焉,無奈之下又讓身邊的一位嬤嬤帶著湛微然在他側(cè)席落了座,若來了禮賓就替他應(yīng)付一二。
一旁侍候的婢女很識趣,看到湛小姐親自上來給玉王爺?shù)咕票阙s緊行禮退到了一旁,夜軒之的心思并不在她身上,但也表示禮貌般側(cè)目點了點頭,然后繼續(xù)把目光投向所隔不遠的藩國禮賓的方向,骨節(jié)分明的手漫不經(jīng)心的一下一下點敲著案桌,像是在專心觀察,又像是在出神。
今日壽宴,遠道而來道賀送禮的藩國賓客中自然也有達亓國的禮賓,前幾日在晉安城內(nèi)四處活動的那位達亓的二臺吉和他的小隨從在壽宴前兩日順理成章地與這些禮賓會合,被替換出去的人則還在城內(nèi)開始分散活動。
在某兩個瞬間,夜軒之曾與那位達亓國二臺吉有過眼神接觸,令他覺得有趣的是,這位二臺吉似乎比他所想的還要多幾分膽怯畏縮,遠不如他身旁那位一直在察言觀色、打起交道來伶牙俐齒的小隨從。
聽聞達亓國的風俗和禮節(jié)和慕國有天壤之別,飲食習慣也與中原人不同,所以宮中自然特別為他們準備了他們所喜好的吃食和酒釀,不過入鄉(xiāng)隨俗是每位藩國禮賓都深知之理,為何那位二臺吉卻在席間推杯換盞之時將案桌上井然有序的食盤擺得亂七八糟?當其他酒席旁侍奉的宮女忙著斟酒倒茶或收拾殘羹換上新菜的時候,在那位二臺吉旁側(cè)侍奉的兩個小宮女反而有些面面相覷,只有聽到二臺吉身邊那位小隨從傳話時才敢上前去收拾。
那些各樣各式的酒菜佳肴,所顯之色也是不同的,盯久了似乎有些眼熟,夜軒之垂眼望了望面前案桌上擺設(shè)的酒菜,輕敲著案桌的手慢慢停了下來……身后的顧知像是察覺到什么,追隨著他的目光細致地觀察每一個夜軒之目光掠過的人。
今日的湛恬似乎有些刻意避嫌,接待舊日交好的達亓賓客也不像以往那般熱情,達亓的禮賓也很識趣,視若無睹地專心吃菜喝酒,賞舞聽戲,兩者的位置說遠不遠,但在共賀舉杯時總能目光交匯一番。
相比湛恬,他的兒子湛瓔似乎更繁忙一些,由于文筆出眾又深受舉薦,今日便被傳來作壽宴上的錄事。
宮中禮事,有聞必錄。最好的機會,不就是今天,不就是現(xiàn)在嗎。
夜軒之垂眸抬手,又飲了半杯酒。
顧知斟酌了半頃,發(fā)現(xiàn)殿下對藩國禮賓酒席旁負責記錄時事的湛瓔有所思慮,便大致明白他的用意。程東俊有要事在身沒能前來,慶王眼下被一大堆人圍著,看著湛小姐時不時搬幾句客套的話,自家殿下也淡淡地回她。
顧知心想:昨天夜里安時姑娘和唐果都回到王府了,暗影衛(wèi)來報完不久,殿下便在仁壽宮和太后請示今晚要起駕回府。安時姑娘離開王府后,每日都會有專人傳來快信匯報有關(guān)她的情況,殿下也是每日必問,近來除了大理寺要務(wù),他仍忙于審閱有關(guān)北疆紛亂的奏折和查探相關(guān)的藩國禮賓,還要分心應(yīng)付朝臣和陪伴太后。今日看似是來持螯把酒享受宴席的,但仍免不了各種繁文縟節(jié),殿下似乎有些沉悶,即便身旁那位湛小姐有傾城之色又蘭芷蕙心。轉(zhuǎn)念間,顧知又想起昨日在宮中的同和殿,太后帶著殿下和安慶公主看各個藩國送來的賀禮,并任他們挑選用作收藏,殿下在那堆數(shù)不清的奇珍異寶中挑選了一個獨特精巧的金圈……想到這里,顧知舒了一口氣,等見到安時姑娘就好了,殿下也許會歡悅些。
在不遠處有兩位玩得很忘乎所以的小皇子,其中一位十歲,是安慶公主之子,兵部尚書官錦之孫,官瑞,另一位只有六歲,乖巧地跟在小官瑞身旁,是慶王府的小世子,陪在他們身邊的人是官潔羽,和慶王的貼身侍衛(wèi):施序。
小官瑞看到夜軒之后,直地跑上前來了,歡喜地叫:“舅舅!”跟在他身后的小世子也跑了過來,恭恭敬敬地先行了個禮,隨即軟聲軟氣喊道:“參見九皇叔!”
夜軒之眉目舒展,笑著伸開雙臂道:“瑞兒勛兒,過來?!?p> 在其身后的官潔羽和施序也朝夜軒之行了禮,然后,官潔羽直接拉著湛微然吵嚷著要去看戲了,施序與顧知相顧一笑,俯身拱首輕聲道:“玉王殿下,慶王殿下說一切有他,您若是要出宮隨時可以?!?p> 夜軒之頷首,懷里攬著小世子,又輕輕掐了掐小官瑞的臉,道:“施序,把小世子和瑞兒帶到安慶公主身邊去,告訴慶王,藩國各賓的酒菜有些涼了,換些新的?!闭f完便拂袖起身,遠眼掃過一遍那些藩國來賓,轉(zhuǎn)身去向先啟帝和太后行禮道別。
顧知在離席前與施序耳語了幾句,隨后與夜軒之一同離去。
太后看著玉王出了仁壽宮,微微側(cè)首對安慶公主道:“軒兒府上的那位姑娘,你日后多留意些,他從前沒對女兒家如此上過心,若是身家清白的姑娘,他喜歡養(yǎng)在府上倒也無妨,若是底細不清的,還是早日了斷為好?!?p> 安慶公主雙手握著太后的手,笑道:“母后,軒兒是有分寸的人了,自然清楚孰輕孰重。景之同我說那姑娘他已經(jīng)找人查過,所以母后盡管放心。”
“景之疼愛軒兒,你這當姐姐的自然更清楚,他們兄弟倆有點兒小算盤想要瞞住哀家那都是常有的事兒,只要有分寸倒也無妨,鼎之貴為一國之君,終日忙于國事,平日對軒兒也是縱容得很,所以軒兒才越來越倔,哀家的話是越來越聽不進去了?!?p> 安慶公主、一旁的皇后和慶王妃聽完后都笑了,只聽皇后說道:“母后,您不就是希望玉王他早日成親嘛,如今終于有姑娘能入他的眼,您應(yīng)該高興才對?!?p> 慶王妃附言道:“是啊太后娘娘,先前他們在府里議事,我曾聽那程小侍郎說起過,玉王喜歡的是位出塵脫俗的美人兒,聽說那姑娘還有著絕好的醫(yī)術(shù)?!?p> “還會醫(yī)術(shù)?”太后側(cè)首對身后的全嬤嬤道:“你聽聽,這孩子有多少事兒是瞞著哀家的……”
全嬤嬤正是顧知生母,也是玉王府全總管的親姐姐。只聽太后低嘆了一聲,又繼續(xù)道:“也罷,只要軒兒平安喜樂,那些老東西啊都聽他的差遣也無妨?!?p> 全嬤嬤低俯下身來,拍了拍太后的肩背,笑著安慰道:“太后啊,這一個雷厲風行的趙嬤嬤和一個溫和寬厚的許嬤嬤,可都是您調(diào)教出來的人啊,對這位她們從小侍奉到大的小主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她們自己心里有數(shù),真有事兒要稟告您的時候沒人敢瞞著您,放心吧!”
太后緩緩搖了搖頭,笑道:“哀家老了,就留了你這么一個七巧玲瓏心的人在身邊了,不過你那個弟弟倒有七八分像你,有他在軒兒身邊,哀家也放心……”
夜軒之和顧知大約在申正時出了寶京,兩人乘坐馬轎前往游仙河畔的墨坊——晉安城最大的賭坊,它在楚街黑市的內(nèi)行人口中有另一個名字:鬼市。
青天白日里,墨坊和楚街黑市一樣是不做生意的,楚街黑市每日,墨坊每日開門迎客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按東家的說法,晉安城的天什么時候黑了,墨坊就什么時候打開門。
夜軒之帶著顧知剛到墨坊門前,一位戴著狐貍面具的人就邊俯首行禮邊迎了上來,門外的兩位同樣戴著狗形面具的小廝挽起門內(nèi)那張對半分的八卦圖簾,鞠躬行禮將他們接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