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恐嚇的榮曲在第二天拜見徐驤的朝會上當場表示向徐國表示臣服,并且愿意割地賠款,祈求徐國不要再進攻揚越。
徐國步子邁的大,貪多了嚼不爛,需要一些時間來笑話最近的成果,至于之后毀約也可以找借口啊。
而且羅國已經得到了屈、斗等貴族的支持,他們擁有了接近三百乘戰(zhàn)車,徒兵近三千,兵甲糧食充足,準備進攻揚越了。
徐驤也不能逼迫揚越太狠,于是只要揚越割讓了兩個中等部落的地盤,大概方圓兩百余里,人口接近五萬,可修筑兩座城池。
錢糧珠寶賠償了不少,像象牙就進貢了五十根,犀角,蛟龍(鱷魚)皮上百,夜明珠十顆,刀幣一萬整,還有上百美女。
不僅僅只是這些,徐驤讓揚越方國賠償了大量的鐵料。
別看揚越還是有部落存在,但是越人擅長鑄鐵,他們用的都是鐵器,鐵礦在越人的地盤上還不少。
徐驤也想在自己的地盤上找這些礦,雖然有不少,但是都是小礦,有點開采難度,還好是有金礦、銅礦、鐵礦、煤礦這些。要開礦,還得等徐國在強大些,才能實施了。
談妥了揚越的事情,徐國也就有了一個小弟,那就是揚越,羅國想要攻打揚越就行不通了,他就只能去打其他的越人部落。
這也是徐驤為啥答應這個條件。
不過徐驤還得寫封信給賈無極和楚王,陳述自己的理由,只有求得楚王的支持,自己的打算才能落實,羅國也無話可說。
寫給楚王的主要是講羅國突然實力大增,兵力雄厚等等,徐驤沒說是屈、斗等貴族插手了,這樣就太明顯了,讓出網自己猜出來效果更好。
至于賈無極那邊還是要送錢,在說出讓他辦的事情,那就是給屈、斗等貴族以及羅國上眼藥。
處理了這件事情,徐驤笑了笑,起身道:“最近國士臺又新來多少賢才?”
徐驤雖有系統可以顯示,但是主要是平庸以上的人才顯示,普通人才只是會讀書寫字,比起那些雖然平庸,但是還是知道一項專業(yè)技能的人才還是差了些。
下方負責國士臺一事的云華出言道:“今日又到了八人,目前國士臺里的賢才已有一百二十八人,在外的賢才有四十四人?!?p> 徐驤點點頭,他今天來詢問,主要是看到了系統里提示來了兩位史詩級人物——范蠡、計然。
現在的范蠡只有十四歲,他是跟著自己的師傅來的,原本他應該在楚國宛地三戶,那里還有一個人才,就是文仲,他在那里當縣令。
范蠡之所以會在越國幫助越王,主要是因為不是貴族的楚國人不能當官,所以很多楚國人才只能去其他國家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范蠡的到來,主要是因為招賢令。
他的老師要跑來徐國尋求出路,他是范蠡的啟蒙老師,授課老師,老師走了,他該如何學習呢?
他的老師說到了徐國的國士臺也可以學習,那里還提供吃住,而且國士臺肯定有不少才子聚集,這對于年幼的范蠡來說是個好處。
所以范蠡跟著來了。
計然,他是一位大能,史載其博學無所不通,尤善計算。而范蠡就是他的學生,計然教授范蠡七個計策,范蠡只用了五個計策就把吳國給滅了。
他是宋國人,祖上是晉國的卿大夫,跑到了宋國避難,他喜好山水之間,喜愛出門游樂。
范蠡就是在計然游覽越國山水的時候拜師的。
計然之所以前來徐國,主要是因為招賢令,以他的眼界自然可以看到招賢令的作用,同時也明白徐驤背后的野心。
所以他想來看看,在這個時代,是什么樣的人物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計然來到徐國巴陵城的第一天,就被城里的面貌給吸引了,像他這樣的人一眼就看出了巴陵城的不同。
他對于徐驤很感興趣,一時間來了興致,開始打聽徐驤的事跡,得知他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年輕人的時候,他驚訝了一下。
隨后他聽到眼前的漢子說道:“先生可能不知,我之前還是奴隸呢,可是家中長子爭氣,在軍中立了功勞,用功勞換取了一家人自由。
先生可知道梅溪夜戰(zhàn)?我兒斬殺十數人,如今成了軍中軍官,君上還賞賜了十幾畝田地,這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
計然心中念起了首級論功,心中暗暗吃驚,對于徐驤的才能有些佩服了,他選擇才知道,徐驤只靠著一座城,幾百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弄出這么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人物值得他一見了。
旁邊的范蠡兩眼發(fā)光道:“這才是真正的明主啊?!?p> 計然聽到聲音,才發(fā)現自己身邊站了兩個人,一個中年人,還有一個少年人。
范蠡繼續(xù)說道:“老師,來徐國真是對了,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才學沒有地方可以施展了。
徐君不拘一格,不像楚國不是貴族就不能當官那樣,看看,現在的楚國已經到了快要滅亡的邊緣了?!?p> 朱昌聳然一驚,連忙捂住范蠡的嘴,喝道:“黃口小兒,這樣的話也能隨意說出口嗎!”
旁邊那個之前講話的漢子笑道:“這些先生過慮了,君上早有言先,不能因言獲罪,當然也不可胡言亂語。不過王上確實有些...嘿嘿嘿...”
這時候,計然出言道:“請問國士臺往哪走?”
漢子連忙說道:“國士臺就在主君居所旁邊,先生一直沿著這條路往里去就可以了。
聽說主君正在修建新的國士臺,比起之前的要大上許多?!?p> 計然道過謝,便往國士臺的方向前去。
范蠡與師傅朱昌也跟著前往國士臺。
此刻的徐驤正在思考如何把這兩個大能留下來,還好徐驤并不是沒有頭緒,對于這樣的大能來說,當然是喜歡能聽取建議的明主。
還有國內的政治環(huán)境是積極向上的,可以看到國家前途是光明的,并且還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
徐驤覺得自己都做到了,徐國正在上升期,只要是有識之士就可以看到徐國的潛力。
而他還是要做個謙虛的君主,禮賢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