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zhèn)武當(5):沿河路
沿河者,沿的是劍河。
劍河原名九渡澗。所謂“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二十四澗中要屬“九渡澗”最為壯觀。后因真武修仙的故事,改名為劍河。
劍河發(fā)源于武當山天柱峰(金頂附近),流經紫霄宮、太子坡、財神廟、老君堂、小鎮(zhèn)武當,在香爐院匯入丹江口水庫。
彼時的沿河路遠不似今日般青石鋪道、垂柳拂肩。倒是雜草蕪生,鳥獸絕跡,印象中只有一條拱橋通向楊家畈,小學的時候學校聯合運動會,是我第一次走過這里,去楊家畈小學舉行開幕式。后來聽說楊家畈民風彪悍,送客的車走到這里就回頭,過去要挨揍的。我對此倒沒有特別的感受,我不去是因為個矮,運動會項目沒選上。后來被老師一頓批評,說別的孩子都在為學校爭光,我連加油都不去喊。
在我們上學時代,沿河路我是不去的。正因為它的僻靜荒蕪,成了約會的絕佳場所。那性質宛如今日流行的“苞米地”、“小樹林”,至于約會為什么要選在僻靜幽暗的地方,那時的我絕沒有今日般想象力豐富。只是非常單純而又固執(zhí)地覺得,見不得人。班上哪個女生一旦被人說和那誰誰誰去了沿河路,我們看她的眼神都變了。
那時班上有一女生,現在想來此人真乃奇才。伊最大的愛好就是亂點鴛鴦譜,班上男生女生硬是被她配得成雙成對,至于配好對了要干什么,我想她多半也不清楚,只是單純而又美好地覺得,這倆人在一起合適。她配對的訣竅是,好吧,簡單而粗暴,只要是異性同桌,她就宣布,你倆在一起了。至于理由,我想多半是她覺得,身高合適,朝夕相處,日就自然生情。
到現在我也想不明白,嚴格禁止早戀的老師,為啥固執(zhí)地直到高中都還提倡,男女同桌。更讓現在的我好奇地是,為什么大家都默認了她的搭配,除了我的同桌。因為她的同桌,又矮又矬。我應該是那個奇女子最后沒有搭配成功的人了,當她十分為難地給我的同桌做思想工作的時候,我的同桌,急哭了都,抵死不從。
后來我自己換了位置,雖然私換座位會被老師責罰,但是與之相比,我更害怕看到自己,讓別人如此難堪。
那時候我們班上有個沿河路的常客,美麗而大膽的女生。她比我們都會穿,重點是,學習還比我們好。一眾男生喜歡她,可是她卻喜歡了鄰班新轉來的一個男生,我不知道打動她的是哪個男生帥氣的三七分,還是常常穿著的小西裝。
后來學校舉行乒乓球必賽,那個帥氣的三七分被我打敗了,兩次。第二次輸的時候他摔拍就走。瞥見了那個女生羞紅的臉,我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了……
我就讀的初中,武當山中學就在沿河路上?,F在想想初三時候入住的新教學樓,竟然是鄰河的。然而那是對這條河的印象,居然全無。想來那晦澀的化學方程式,難接通的電路圖,解不出的幾何,記不住的二月革命,悟不透的陽關三疊,背不完的馬克思,必定是牽絆了我所有的晨星宿月夏荷冬雪,難道我就未曾向窗外瞥過一眼,為何竟半點印象也沒留下。
對它最有印象的應該是高中,或許是因為高中時候離現在近,衰老的記憶尚能泛幾層漣漪,也或許是高中時候的教學樓,離這條河更近。站在二樓就能看到這里大片的雜草、沼澤,和遠處成片的菜地,低矮的房屋下,發(fā)黃的小路。
高中的教學樓是個回字形,政教處、教師辦公室都在離劍河較遠的那一面,穿過逸夫樓,就到了離劍河更遠的,學校的大門了。因此,劍河這一面相對來說人跡罕至、老師的目光較難觸及。
臨窗而坐的我,常常把目光投出去。我想,必然是常??匆娔抢锏拇稛熾u犬,茅舍青山吧。也從未想過山的那邊會是什么,山的這邊正在發(fā)生著什么。站在這邊看對岸,總能用上帝的視角,跳出那個故事里的冷暖悲歡,從而覺得那里是多么的幸福溫暖。而真正走到了對岸,卻又驀然回首,此岸竟也如此斑斕。
我看到的最多的,竟還是那些躲開老師目光,在靠近劍河的僻靜走廊里,約會的孩子們。晚自修課間,單調的窗子被燈火投成統(tǒng)一的形狀,倒在走廊和欄桿上。欄桿上,還趴著低聲聊天的人,他們的目光在遠處,他們的衣衫很漂亮,他們的頭發(fā),在晚風里垂柳般飄搖。在光影偶爾觸及到的他們的臉頰,我看到一種流轉不定的緋紅。
九渡澗而至于劍河,乃因為真武割袍辭母、揮劍阻親,一劍而成劍河,上下十八盤,相顧淚無言。彼時,卻又如那鵲橋七夕,成了佳人約會的地方。而今時,沿河路僻靜不再,劍河修繕治理之后,華燈璀璨夜比晝,垂柳拂檻人如織。牽手走進賓館的稚嫩的臉,街頭廊下,愛的放肆表達,想來也不需要這一條幽暗的舊路存在,倒是我這老年人,該尋一處濃重的黑影,遮住不合時宜的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