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晉衣冠

第五章 試翼南飛雁

大晉衣冠 大楚刀客 3424 2020-09-03 23:32:17

  二月初的一個早上,天氣乍暖還寒,在淮河北岸,通往壽州渡口的山道上,一輛馬車艱難的行進(jìn)著。

  “老爺,夫人,坐穩(wěn)了,前面有個大坑!”

  “咣當(dāng)”一聲,馬車猛地顛簸了一下,車內(nèi)人東倒西歪,顛得屁股生疼。

  “娘,你沒事吧?”一個少年關(guān)切的扶住蜷臥在車內(nèi)的母親。

  “沒事的,溫兒,你把兩個弟弟看牢了,別摔下去。”

  “知道了,娘?!?p>  少年乃是桓溫,年方十三,生得清瘦而秀氣,皮膚白皙,輪廓分明。眉宇之間英氣逼人,看著就讓人有親近之感。

  車內(nèi)是一家五人,桓溫的父母,還有兩個弟弟?;笢靥糸_車簾,招呼道:“平叔,你仔細(xì)著點?!?p>  駕車人名叫桓平,是桓家的管家。他已經(jīng)分外當(dāng)心了,實在是這條路顛簸難行,不是自己趕車水平差。路上不時有碎石和大塊土坷垃擋道,偶爾還能碰到慘不忍睹的畫面。

  這不,馬車又緩緩?fù)O铝恕?p>  車內(nèi)一個中年男子合上書,揉了揉眼睛:“桓平,車怎么停了?”

  “老爺,路旁有兩個人躺著,溝底還有一輛摔散架的馬車,大公子說過去看看還有沒有救?!?p>  車內(nèi)的二公子不悅道:“爹,咱們這是逃命,不是來散心賞風(fēng)景的,大哥見到死人就下車探視,已經(jīng)耽誤不少工夫,萬一碰上胡人騎兵,全家人都要受到連累?!?p>  母親孔氏責(zé)道:“你大哥救死扶傷,這副熱心腸,你不學(xué)著點也就算了,還責(zé)怪他,虧得娘和你爹平日里對你的教導(dǎo)。”

  “娘,不是孩兒不愿如此,行善事也得分個時候嘛?!?p>  孔氏氣道:“還犟嘴?這一路上要不是你大哥的機(jī)靈勁,咱們一家子早被胡人抓走了,你今后好好學(xué)著點。溫兒,是什么人?有救嗎?”

  桓溫沮喪道:“像是一對年輕夫妻,最可憐的就是旁邊還有個娃,三人都沒了氣息,應(yīng)該是昨日就死了?!笨资蠐u頭嘆息了一聲。

  車子繼續(xù)轆轆東去,桓溫探出頭,望著前方看不到盡頭的路。道路兩側(cè),野草青青,野樹上掛著花朵,它們不知道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生死別離,它們旁若無人,迎著春風(fēng)綻放著生命。

  這條路上不知走過了多少人,也不知死去了多少人!

  將近中午,人饑馬乏,車子漸漸慢了下來。三公子嚷嚷著要下車解手,桓溫勸道:“三弟先忍著點,前面的坡下好像有個村落,到那兒再停,咱們也正好去討點水喝?!?p>  孔氏笑道:“還是溫兒想得周到,這一路上干糧還剩不少,水早就喝完了,唇干舌燥。坐了一夜的車,也下去歇歇腳,活動活動。老爺,你看行嗎?”

  “聽夫人的!”

  桓溫把父母接下車,安頓好之后,拿著幾個水囊朝村落方向走去。

  坡下這個村莊有十來戶人家,相鄰而居,都是土壘的房屋,頂上鋪著草苫,一兩聲犬吠更顯得安靜。

  有犬就有人?;笢馗吒吲d興,順著斜坡慢慢下去。村子越來越近,桓溫舔著快干裂的嘴唇,眼中浮現(xiàn)的是甘洌的井水。

  來至緊挨坡下的一戶人家,抬眼望去,柴扉半掩著,木槿圍成的小院子里還種了些青菜。若是沒有這戰(zhàn)亂,自食其力,百姓的日子也能過得下去。

  桓溫抬腳剛要上前敲門,突然又停下了腳步,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怪異之處。這會兒正是午炊時分,怎么不見有一縷煙氣?

  “溫兒,怎么不進(jìn)去呀?”背后,父親桓彝站在坡上。這冷不丁一聲叫喊,桓溫嚇了一跳,他拉著父親,說著奇怪之處,父子二人一起走進(jìn)了荒院里。順著虛掩的柴扉,頓時明白了沒有炊煙的理由。

  屋內(nèi)之人都死了!

  地上躺著一對年輕夫婦,三十來歲,脖頸上中刀,血水流了滿地,沾在腳底粘乎乎的。土床上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最為可憐的則是床底下,一個老婦人背部一個血洞,身底下還壓著一個小男孩。估計是危急之時,祖母拼死護(hù)住孫子想讓他爬進(jìn)去躲避,結(jié)果兇手一刀直穿過去,祖孫同時被殺。一家五口被滅門,慘不忍睹。

  父子二人出了門,看了看幾家鄰舍,都是如此??磥硎怯腥讼唇倭苏麄€村子,殺了所有的人。

  桓彝怒罵道:“一定又是該死的匪寇流民干的,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干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p>  “不!爹,這八成是官兵所為。你看,這屋內(nèi)的擺設(shè)沒什么變化,床頭的柜子還有甕中的存糧也在,特別是這幾人的傷口,都是刀傷,而且是一刀致命。如果是匪寇流民,他們的武器各式各樣,手法也是參差不齊,殺了人之后肯定翻箱倒柜,連一粒米都不會放過的?!?p>  桓彝仔細(xì)看了看,還真是這樣,兒子的分析沒錯,難道是盤踞在此的祖約所為?還有,聽說前陣子這里發(fā)生兵亂,大將軍王敦曾率軍來此,莫非和他有關(guān)?

  父子神色悲戚,走出了村子。這時,桓溫聽到十幾米外灌木中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響,躡手躡腳走了過去。忽的從叢中竄著兩只野兔,見有人來,想要溜走?;笢匮奂彩挚欤侧矓S出兩顆石子,兔子應(yīng)聲而倒。

  吃了幾日的干糧,這下可以打個牙祭,吃點肉了。

  荒年時節(jié),狐兔很多,百姓們?nèi)甜嚢ゐI,這兩只野兔卻難得的肥碩。不一會,肉烤得焦黃,肉香四溢,饞得兩個弟弟口舌生津,一家人大快朵頤。

  桓彝在西晉末年曾擔(dān)任過州里的官職,元帝司馬睿沒有南渡時招募他為參軍。元帝跑到建康后,他沒來得及一起逃走,于是就在鄉(xiāng)野躲避,想等戰(zhàn)亂平息再走,結(jié)果北方兩個趙國為爭奪洛陽大打出手,根本沒有機(jī)會,這一等就是幾年。

  桓彝出生儒門,家學(xué)淵源濃厚,逃難路上都沒丟下書籍。不僅如此,還督促桓溫要時常溫習(xí)。

  “爹昨日布置的是論語中的為政篇,其中有一句孩兒記得很牢,就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馑季褪钦f,君王治理天下,要廣施仁德,心系百姓,這樣的話,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墒?,現(xiàn)在趙人燒殺搶掠,南邊的大晉聽說也暗中爭斗,這天下哪還有仁德可言?”

  桓彝回答不了這個疑問,因為當(dāng)下的世道的確和書上所說的格格不入,現(xiàn)在掌握天下靠的不是仁德,而是兵權(quán)。如果孔老夫子還在,估計和自己一樣,也奔波在逃難的路上。

  西晉就是最好的解釋,大好的江山因為皇帝的昏庸而毀滅。原先臣服的匈奴人反叛,建立了漢國,死后,另一個兒子殺了太子篡位登基,滅了西晉。之后又被自家人弒君奪位,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

  趙國有一個猛將石勒,屢立軍功,不服皇帝統(tǒng)治,帶著自己的部族和兵馬離開長安,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似乎故意和舊主子慪氣,石勒的國號也稱作趙。這樣,北方就有了兩個趙國,勢不兩立,先在黃河以北大動干戈,匈奴人不敵,退回河南。

  雙方又在中原一帶爭奪城池,劫掠生口。戰(zhàn)火愈燒愈旺,苦了大晉的北方遺民,他們掙扎在鐵蹄之下,呻吟在亂兵之中。房屋被毀,牲口被劫,青壯之人被擄掠入伍,婦人則慘遭奸淫。

  桓彝想到這里,不禁長嘆一聲:“國沒了,受難的還是百姓啊。把百姓都?xì)⒘?,沒有了民脂民膏,君王們吃什么,喝什么?唉,不知這次回朝,到底是兇是吉,也不知這亂局,何時才能結(jié)束?”

  “爹,孩兒以為,導(dǎo)致混亂的不是亂兵,也不是亂將,而是混亂的制度。大晉的亡國是因為那些司馬家的王爺兵權(quán)太大,才有了野心,八個王爺互相攻打,朝廷內(nèi)耗,實力大損,才被趙人所滅。如今聽說,建康的朝廷之中,王家獨大,掌握朝政和兵權(quán),這樣下去,禍?zhǔn)逻t早還會重演。所以說,要想世道太平,就必須要改變這格局,不能讓這些大族勢力太大,尾大不掉!”

  桓彝欣慰的看著桓溫,越發(fā)覺得這小子必成大器,這樣的年紀(jì)就能抽絲剝繭,找到亂局背后的根源,讓自己當(dāng)?shù)亩加X得慚愧。“溫兒,理是這個理,他王家獨大也是立過大功的原因,皇帝也沒辦法。這不,元皇帝剛想奪他們的權(quán),就被逼死了。當(dāng)今圣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只能暗中行事,也真是難為他了?!?p>  這時,孔氏湊了過來,笑道:“老爺又在憂國憂民講大道理,這次咱全家能順利返朝,溫兒功不可沒,這對順風(fēng)耳起了大作用。”

  “是啊,溫兒一出生,左耳后就帶著七顆紅痣,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樣排列。我是看不懂,說不定還應(yīng)著什么天命呢?!?p>  桓彝出發(fā)前還憂心忡忡,此刻又充滿了期盼,回朝之后一定會大干一番,忠心輔佐朝廷??资弦矘泛呛堑?,眼看就能安全了,也就忘了身上的病痛。

  桓溫見爹娘夸獎自己,伸手摸了摸耳后的七顆痣。洛陽戰(zhàn)亂,一家人只能避居郊野,缺衣少食,桓溫每日就和弟弟們進(jìn)山采藥,挖野菜,采山果,掏鳥窩以貼補(bǔ)家用。

  這五六年間,學(xué)了不少本事,登山如履平地,爬樹飛快,和猴子一樣,手中的石子彈無虛發(fā),能打中飛鳥。尤其是這耳朵,特別靈敏,常常能捕捉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

  這次舉家南投,從洛陽南經(jīng)許昌,到了汝陰郡境內(nèi),花了四日工夫,一路上晝伏夜出,碰到三回趙人的騎兵,每次都能憑著超強(qiáng)的聽覺感受到雜亂的蹄聲,從而提前藏匿,躲過了趙人。

  在洛陽,父親的嚴(yán)厲督導(dǎo)讓他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xí)慣,遍讀儒學(xué)典籍,特別是秦漢三國的史書更感興趣,加之人聰慧,記憶力又強(qiáng),對前朝往事和謀臣猛將的故事如數(shù)家珍。盡管爹娘此刻興高采烈,但史書中的經(jīng)驗告訴他,當(dāng)今的世道,還有這次南渡之行,他并不樂觀。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了他的判斷,這條路的確不是那么順暢,一家人并未脫離險境,很快就出了意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