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一】
“‘夜氣’是就常人說。學(xué)者能用功,則日間有事無事,皆
是此氣翕聚發(fā)生處。圣人則不消說‘夜氣’?!?p> 《孟子》里的: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復(fù),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yuǎn)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
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蔽┬闹^與?
操,是操持,持守。舍,是放棄。
【二】
子謂韶,曰:“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p> 韶,是舜的樂。武,是周武王的樂。
問:“孔子謂武王未盡善,恐亦有不滿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p> 曰:“使文王未沒,畢竟如何?”
曰:“文王在時,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時,文王若在,或者不致興兵,必然這一分亦來歸了。文王只善處紂,使不得縱惡而已。”
【三】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子莫執(zhí)中,執(zhí)中為近之,執(zhí)中無權(quán),猶執(zhí)一也。所惡執(zhí)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p> 子莫執(zhí)其中道,他不是不為自己,但不會像楊子那么絕情絕物;他不是不兼愛天下,但是不像墨子那樣舍身徇人。孟子說,能執(zhí)其中道,就接近正確了。但是,道無定形,中無定在,必須隨時應(yīng)變,與勢推移,該為我時就為我,該為人時就為人,這就是“權(quán)”。
問孟子言“執(zhí)中無權(quán)猶執(zhí)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zhí)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yù)先定一個規(guī)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zhí)一?!?p> 【四】
唐詡問:“立志是常存?zhèn)€善念,要為善去惡否?”
曰:“善念存時,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惡,更去何惡?此念如樹之根芽,立志者長立此善念而已?!畯男乃挥饩亍?,只是志到熟處?!?p> 善念存守在心里,就是天理。這個念頭本身就是善,還要去想什么善呢?這個念頭本身就沒有惡,要去什么惡呢?這個善念,就像是樹根發(fā)芽,立志者只要時刻確立這個善念就夠了,它長出來的樹干、枝葉、花果,自然全都是善,不需要他去刻意為善去惡,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立志達(dá)到純熟的境界而已?!?p> 【五】
“具體而微”語出《孟子》,公孫丑向孟子請教圣人:“子夏、子游、子張,皆有圣人之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孔子弟子個個都學(xué)做圣人,但是學(xué)力不同,所得各異。比如子夏、子游得圣人的文學(xué),子張得圣人的威儀,都有圣人的一部分。冉牛、閔子、顏淵則氣質(zhì)不偏,義理完備,已經(jīng)得到圣人的全體了,但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尚未廣大,不能像圣人那樣大而化之,無可限量。
問:“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庶幾‘具體而微’,惜其蚤死?!?p> 問:“如何卻有續(xù)經(jīng)之非?”
曰:“續(xù)經(jīng)亦未可盡非?!?p> 請問。良久,曰:“更覺‘良工心獨(d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