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你好,我叫閆一晨,皖北人氏,國文系三年級學生?!?p> 原來這個白白嫩嫩、高高瘦瘦的“勇士”叫閆一晨啊,長成這副模樣,不知道是誰家的公子,反正非富即貴,滿臉的自信、一身的貴氣,這些本質(zhì)的東西是裝不出來的,大都是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塑造出來的,像周寶龍這樣善于察言觀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對方的大體情況,對于昔日的他而言,這些都是生存的必修課。
不過皖北人氏,周寶龍還是頭一次遇見,之前他聽連長梁溪提到過一次,什么皖北匪首“南飛雁”?
一想起土匪頭子,周寶龍不由得聯(lián)想到韓復榘,還起了個什么名頭“碭山狼”!
嘿,這些個土匪,他們給自己起外號的時候,涵養(yǎng)堪比國學大師。
“你念過哪些英文???二十六個字母知道嗎?你能和洋人流暢地交談嗎?”周寶龍問道。
閆一晨想了想,答道:“我念過二十六個字母的基礎發(fā)音,會講德先生和賽先生,至于和洋人交談,學生未曾有過這樣的機會,所以無法回答教授的問題?!?p> 德先生和賽先生?周寶龍心中一怔,似乎接上頭緒了!
前些年,由于北堯政府和歐美列強在商貿(mào)協(xié)定上的不平等地位,北平城內(nèi)爆發(fā)了一輪大游行,無數(shù)的學生、商人涌上街頭。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下,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北平大學知名教授陳琪夫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罪案之答辯書》。
文章中提到了德先生和賽先生兩位先生,自此在文學圈里廣泛流傳開來,北平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自然也是受到德先生和賽先生影響最深的地方,更別說是全國的最高學府北平大學了,在這里沒有人不知道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地位之崇高!
既然聊到了德先生和賽先生,那就證明周寶龍和閆一晨想到一塊兒去了,這是件好事兒啊!
也正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出現(xiàn),才啟發(fā)了周寶龍如何給學生們上課,他索性決定就從德先生和賽先生講開去,引申出更多的話題來,只要把握住火候,不說出什么驚世駭俗的言論來,想必也不會招惹什么是非。
“很好,看得出來閆一晨同學是位很有見地的新青年,我希望你能夠保持下去,對于你的遺憾,就是至今沒有和洋人交流這件事,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彌補這個遺憾?!?p> 周寶龍揮手示意閆一晨坐下,待閆一晨落座后,接著說道:“不謀而合的是,閆一晨同學說出了我今天想講得第一個話題,同學們應該都知道是什么了吧?沒錯,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
“德先生和賽先生對應的英文是Democracy和Science,那同學們知道西洋人為了擁護德、賽兩位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嗎?德、賽兩位先生才把他們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鮮血,blood,洋人,foreigner,黑暗,dark,拯救,help,光明,light?!?p> “想要更好的理解德先生和賽先生,原汁原味兒的理解,咱們就必須先得學兩句英文,因為最先改變成功的是西洋人,比起我們,他們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經(jīng)驗,他們的經(jīng)驗不可能完全用國文來表達,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大師們翻譯過來的國文,那都是大師們的見解,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說在座的各位同學都能夠看得懂英文,聽得懂英文,那么大家想想,你們還怕了解不到最新的西洋文化嗎?”
……
周寶龍妙語連珠,說得口干舌燥,其目的就是讓在座的學生也好,教授也好,校長也好,都能夠真正理解學好英文的用處,真正重視英文的價值。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空洞地教學生英文怎么念,怎么寫,不如先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周寶龍的觀點,真正地認識到學好英文的重要性,從而自發(fā)地、持之以恒地去學習英文。
學習英文的方式方法很多,并不在于周寶龍這一堂課上所能教得那些個有限的英文詞句,更多的是要利用課余時間去讀、去說、去寫,去理解英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教授,你說的大體意思我都能明白,但是我還有兩個問題想要向你請教。”閆一晨再次站了起來,說道。
“什么問題,你說?!?p> “第一個問題,教授剛才講得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這是怎樣一回事兒,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希望教授能夠詳細說明;第二個問題,教授剛才說到了一個詞兒,哈姆?雷特?那是什么?”閆一晨說道。
喔,想不到閆一晨這個富家子弟,居然還是個勤學善思的學生?
第一個問題是歷史題,雖然周寶龍在這個領域的記憶也不是很清晰,要想詳細地說明怕是還要下一番苦心,做一番功課才行。
第二個問題屬于常識題,當然僅限于周寶龍他自己,開玩笑不是,哈姆雷特是誰?這樣一個問題,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偏偏整個課堂上,除了周寶龍以外,怕是再沒第二個人知道了,閆一晨不知道是由于時空的局限性造成的,也不奇怪。
“我先來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洋人為了變法流了多少血,18世紀末期,伴隨著啟蒙運動的逐漸興起,法國爆發(fā)了一場聲勢浩大席卷全國的革命,統(tǒng)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在三年內(nèi)土崩瓦解?!?p> “法國爆發(fā)大革命的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但其過程……”
周寶龍的故事講得生動形象,對于這幫念國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講述西方列強的故事就好像是為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由于他們信息來源的渠道有限,所以周寶龍在課堂上講述的內(nèi)容,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前所未有的新故事。
當周寶龍口中西方列強的故事講完了的時候,下面的學生鴉雀無聲,一個個拎著眉毛,全神貫注地回顧洋人變法的過程。
這間教室原來的主角國學教授劉文典也是一臉的驚奇,凡是讀書人都知道變法之艱難,前人失敗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只是沒曾想西方列強也曾有過這般慘痛的教訓。
伍栗
感謝獄墨辰山、凍雨霏霏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