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這個歷史的大事件記在秦始皇的賬薄上。焚書是一碼事,坑儒又是一碼事。焚書,是一項政治上的決策??尤宀煌?,完全是秦始皇鬧了一次脾氣。
焚書的事上篇已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始皇嬴政組織了一次朝堂會議。與會的大臣包括博士以及重要部門的官職人員。出場的博士代表是淳于越,他的觀點,主張分封功臣子孫,效法先王,屏障大秦,事不師古而長久,非所聞也,把大秦的國家政策引到殷周的路線上去。這個主張在之前丞相王綰早就提出。假如六國的任何一國走到秦一統(tǒng)天下這一步,差不多會走封建的路子,接受王、淳的意見,分封天下。為什么呢?畢竟文化的源流相一致,思想歷史的脈絡(luò)是相同的。
但是這個主張在秦這里沒有行得通,李斯的三言兩語便堵住了淳于越的口,李斯的意思是,時代在發(fā)展,不要動不動就啃古代的老古董,就算是古時期,他們的治理方略也不盡相同,根本原因還是時移事異,現(xiàn)在不宜厚古薄今,何況封建諸侯,年代久遠,后世漸漸疏遠,最終互相攻伐,天下大亂。分封諸侯不可行,重賞可以,分權(quán)不宜。不但不可以分封,且要進行文化專制,思想專制,不然天下初定,六國舊勢力洶洶暗涌,國家不能有效治理。
于是焚天下書。這是焚書的根本。否定焚書必須從否定秦的政治制度開始,因為焚書是一項政治行為。焚書事實上焚的是民間的書,官方收藏的除六國史書外并未損失。說秦的焚書極大損毀了中國文化是不準確的,相當(dāng)一大部分的帳要記到項羽的頭上去。
但是幾千年來,讀書人就罵秦始皇,管你有沒有真損毀,就罵你。實話說秦以后歷朝歷代破壞中國文化,迫害殺戮讀書人的皇帝國君有不少,殘烈程度甚至幾倍秦始皇,歷史上的罵名卻沒有秦始皇來的厲害。讀書人罵秦始皇罵了幾千年,估計嬴政自己都覺得冤枉,真是不盡罵聲滾滾來。
我覺得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是大秦推翻了儒家崇奉兩千多年的禮制,把儒家們賴以生存的思想樂園一舉銷毀。自秦始,中國儒家的系統(tǒng)斷了,中國文化沒有了。而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大周文化,秦滅兩周收六國,法制天下,徹底的撕裂了天下儒生的夢。中國的歷史又都是儒家一幫人來編寫的,打不過你,罵你總可以吧,這一罵就是兩千年。
講真的,綜觀中國歷史,靠儒家思想平定天下,收拾亂局的有沒有呢?不好意思的說,真沒有??鬃又苡瘟袊?,謁七十余君,終是一無所用,退下來教書。而孔門弟子中也鮮有成功立業(yè),名振天下的,尋找不到改變歷史的痕跡。至于孟子時,一腔可愛的熱血依然處處碰壁,熱情洋溢的一番仁義治國論,人家都睡著了,還算比較客氣,孟老師你講的很動聽,我們用不來,好吃好喝的伺候,高接遠送,至于采納踐行,對不起,我們心有余力不足,最后一句不好意思打發(fā)走人,真的很可憐。所以孔子也只好自嘲惶惶如喪家之犬。
儒家的思想個人修身蠻好,一旦到了事功上,往往不堪用,這也是儒家一派不能在重要歷史關(guān)頭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原因。孔子周游列國,從沒去過秦國。他大概認為秦文化不同中國文化,秦文化歸根結(jié)底是游牧文化,秦人骨子里充溢著強悍、熱血、不屈向上的活力,而儒家的東西則是溫情脈脈,彼此不相得。就是中原文化視為蠻夷之流的大秦摧毀了溫情的大周,以法制天下的秦撕碎了仁義治國的中國文化,體無完膚。
現(xiàn)在有人也提出,中國文化在秦以后就沒有了,斷層了。秦以后百代皆行秦法,儒家的精神核心沒有了,即便是有,也只是虛有其表,還得加一個術(shù)字,儒家的精神君子儒沒了,所有的最多算是小人儒。也是有他的道理。于是秦始皇該得罵名,一罵就是兩千年。真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