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子世家》·宋襄公·(一)
“我們不是宋襄公,我們不要蠢豬似的仁義”——***
宋襄公與楚人戰(zhàn)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濟,右司馬購強趨而諫曰:“楚人眾而宋人寡,請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擊之,必敗?!毕骞唬骸肮讶寺劸釉唬?不重傷,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險,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濟而擊之,害義。請使楚人畢涉成陣而后鼓士進之?!庇宜抉R曰:“君不愛宋民,腹心不完,特為義耳?!惫唬骸安环戳?,且行法?!庇宜抉R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陣矣,公乃鼓之。宋人大敗,公傷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親仁義之禍?!n非子
宋國,商朝遺民部落,自武王伐紂克殷后,先封商朝武庚,后管蔡作亂,周公平叛,所封商地一分為二,一是封康叔于衛(wèi),一是封微子于宋,公爵。西周分封的爵位為公的屈指可數(shù),魯周公,燕召公,其次就是宋,政治上待遇很高,以此表示雖然商朝滅亡了,我們周家打了你們的天下,不好意思,商朝后代給你們保留,待以客禮,允許政治文化各層面自治,這個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存亡繼絕”的仁道精神。
宋國出了很多著名的大家,比如莊子,墨子都是來自宋國,文化上真是百花齊放。宋國自始至終綜合國力上不算一個大國,春秋初期尚能在中原諸侯中列位前茅,慢慢的就開始衰落,歷經十世之亂,最終亡國。差不多在春秋中后期,宋國已是大國附庸,空有公爵之名。
現(xiàn)在很熟悉的許多寓言故事,宋國人都是主角,都是被諷刺的對象,真正奠定宋人“愚蠢”名號的當算是春秋中晚期的宋襄公。著名的泓水之戰(zhàn),可謂一戰(zhàn)成名,宋襄公也在此次戰(zhàn)役中受重傷,不愈而死,宋國也因此急速滑落,直到末世宋康王四處惹是生非,惹惱了諸國,被瓜分,宋亡。
上面是韓非子的原文。簡單說來,宋楚交戰(zhàn),宋軍以整裝待戰(zhàn),楚軍渡河中,宋將提建議,敵眾我寡,等楚軍渡河我們進攻,贏得把握很大。宋襄公反對,打仗也要有講究,不能趁人之危,老的不打少的不打,人家陣勢都沒擺好,進攻不合適,不講仁義。等他準備好了再打。將軍聽了一臉懵逼,您這不叫為國為民,要是打輸了,怎么對得起國家百姓,這哪是仁義?宋襄公生氣了,不聽話砍你的腦袋。楚軍終于全部渡河,開打。楚軍厲害,宋軍大敗,襄公負重傷,三天就死了。
韓非子笑話宋襄公,這是仰慕仁義惹的禍,戰(zhàn)爭怎么能講仁義呢?
當時宋國大臣看到宋襄公堅持以“仁義之師”對敵,又是一臉懵逼。“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zhàn)為?”什么意思呢?子魚說,打仗作戰(zhàn)目的就是克敵制勝,贏了才算。像您這么想,何必開戰(zhàn),打仗一定會死人的,講仁義干脆投降算了。打個P啊。
到了近代,***更是嘲諷,“蠢豬式的仁義”。宋襄公永遠在歷史上成為一個符號:蠢豬。
太史公在《宋微子世家》中這么講: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傷中國闕禮義,襃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這算是給了宋襄公極大的面子,認為宋襄公再怎么說,至少他愿意去講究仁義,而且最初作為太子的他,還效仿遠古圣賢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當然沒有讓成。這是另外一碼事。起碼宋襄公講究,在春秋中晚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誰家拳頭大誰能打誰就是中原老大,突然冒出一個宋襄公,倡導仁義之道,真是清流一股。奉行禮樂治國的各路儒家,無視襄公的屢屢吃癟,戰(zhàn)敗身亡,也要給他帶上一頂“仁義”的帽子,甚至有不少人把宋襄公列為春秋五霸之一,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并列,當然這不是定論,至于春秋五霸,說法眾多,有鄭莊公的,有越王勾踐的,有晉平公的,不一而足,但是在儒家系統(tǒng)中,非常愿意看到宋襄公在五霸之列。
畢竟宋襄公打著“仁義”的旗號,盡管仁義掃地,戰(zhàn)敗身死,史家一派還是互相默契的點贊,為宋襄公做一番標榜。至于對宋襄公的評價,紛紜眾多,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