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世家》·勾踐(上)
敢死隊
對于越國來講,據(jù)現(xiàn)有的史料記載,越王勾踐是整個越國歷史上一枝獨秀的存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提到越,必然提及吳,吳越之爭實際上是中原國爭的繼續(xù),用現(xiàn)在的話說吳越之爭實際是晉楚各自代理人之爭。中國歷史以中原為主,也正因為晉楚代理這個原因,吳越相繼走向歷史舞臺,各有一段閃耀的歲月。
有史可考的吳越之爭源自勾踐的老子允常開始,吳越相怨伐,互為世仇,允常死后,勾踐繼承越國君位。
元年,吳王闔廬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越王勾踐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
這種作戰(zhàn)模式在中原國家中不存在,如果要找類似的大概在秦國對外作戰(zhàn)中會有,因為春秋中后期,各國家間的軍事行動,大體上還籠罩著“禮”的氛圍,不崇尚越秦那種野蠻自殺式攻擊。當然,能使出敢死隊這招的也非普通君主所為,據(jù)說勾踐長頸鳥喙,有這種貌相人多半陰狠毒辣。
勾踐把越國死囚排成三行,每人頸上掛劍,不畏死徑直走向吳軍,吶喊然后拔劍砍下自己的頭顱。越軍的變態(tài)做法,吳軍驚呆了。越軍斗志奮勇,吳軍大敗,吳王闔閭戰(zhàn)死,留給兒子夫差一句“必毋忘越”。
哀兵勝
三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痹酵踉唬骸拔嵋褯Q之矣?!彼炫d師。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棲於會稽。吳王追而圍之。
吳王夫差三年休息,不忘初心,且以報越。勾踐認為先下手為強,大臣范蠡反對。但是范蠡反對的理由倒是玄乎的很,扯了一通什么兵者兇器,什么逆德陰謀,什么上帝禁止之類,說實話,憑這些冠冕的空話任誰也不會采納,嚴重懷疑此處太史公所引用的史料有被涂改的嫌疑。
這次吳越大戰(zhàn),越王被圍困,其中勝敗原因不難判斷。夫差三年不忘報仇之志,訓練兵馬,伺機而動,有父死之國恥,此次作戰(zhàn)一定充分準備,這是吳國一面,越國雖然上次以怪異戰(zhàn)法敢死隊擾亂吳軍心,趁勢取勝,不無僥幸,并非實力上的碾壓。而戰(zhàn)勝者通常有自滿輕敵之心,不像吳軍挾復仇之志而來,從士兵戰(zhàn)意上先就落了下風。勾踐率兵主動攻吳,更容易激發(fā)對方的為國復仇之心,失敗是可想而知的,并不是范蠡所說什么玄乎的話。這次戰(zhàn)斗的結果,勾踐五千人被圍困會稽。
《越王勾踐世家》·勾踐(2)
越王勾踐自變異攻擊嚇傻了吳軍一舉獲勝之后,準備再次攻擊吳國,大臣范蠡說了一番“逆德”之類冠冕的話,結果大敗被圍困會稽。實際上勾踐不自量力,上次取勝僥幸為之,再次攻擊,吳軍一定小心應對,不會隨便中了圈套,并且吳越實力相差無幾,吳國甚至要強一些。
越王謂范蠡曰:“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柰何?”
勾踐沒法子,只好向范蠡認錯,我沒聽先生的話,現(xiàn)在怎么辦?
蠡對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勾踐曰:“諾?!?p> 現(xiàn)在這局面,沒有好法子,只能老老實實認輸,要錢要地要女人,隨便人家了,這樣還不放過咱,只有死戰(zhàn)到底。勾踐覺得只有如此了。
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zhí)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p> 你看多么狼狽吧,到了吳王的地盤,爬著磕頭這么往前行,怎么說的?亡臣勾踐,陪臣種
。低三下四,狗一樣去乞求吳王放過,愿意做臣做妾服侍,這就是失敗者的難堪。人到了難處,走不通的時候,狗都不如。
吳王將許之。子胥言於吳王曰:“天以越賜吳,勿許也?!狈N還,以報勾踐。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zhàn)以死。種止勾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利,請間行言之?!膘妒枪篡`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於吳王。種頓首言曰:“原大王赦勾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勾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zhàn),必有當也?!眹阂蛘f吳王曰:“越以服為臣,若將赦之,此國之利也?!眳峭鯇⒃S之。子胥進諫曰:“今不滅越,後必悔之。勾踐賢君,種、蠡良臣,若反國,將為亂?!眳峭醺ヂ?,卒赦越,罷兵而歸。
看上面這一大段,大體的意思是文種最終通過金錢美女賄賂吳王身邊的太宰嚭,成功讓吳王同意赦還勾踐,解圍而去。這是普遍的說法,但是這里面有問題。
首先,吳王的態(tài)度是怎么樣呢?吳王將許之。實際上第一次文種見吳王提出投降條件,吳王就準備答應了,只是伍子胥阻止,后來再見吳王,吳王還是將許之。這三個字怎么理解?就是說吳王準備接受勾踐的投降條件。
看上去是太宰與伍子胥之間出了矛盾,太宰主張赦免勾踐,伍子胥主張殺之以絕后患,太宰的理由看上去很單薄,勾踐已經(jīng)被打服了,愿意投降,赦免他對國家有利。伍子胥明確提出,今朝放勾踐回去,他日必成國家大患。照歷史的結果看,伍子胥說對了。
這是不是說吳王就錯了呢?恐怕未必。
第一:對勾踐斬盡殺絕能不能做到?未必,勾踐身邊還有五千精銳,不能脫離絕境只有放手一搏,吳王精銳不過數(shù)萬,真要打起來,勝負還真難說,畢竟破釜沉舟,最后一搏的能量是巨大的。
第二:即便殺了勾踐,能不能實際控制越國地區(qū),這很困難。越國多半是山區(qū)丘陵,越民彪悍野蠻,吳國怎么來管理?這個成本大的很,如果接受勾踐的條件,確實如太宰所言此國之利也。
第三、吳王的態(tài)度很明確,愿意接受勾踐投降,在文種第一次提出就準備答應了。吳王究竟怎么想的呢?他想的是北向中原,爭霸天下,做一個天下的霸主。
因此在吳王那里,把越國打服了,沒有了后顧之憂,然后圖謀北進,完成他的宏偉霸主藍圖,如果對越國進行吞并,會陷入無窮無盡的與越地人民的持久戰(zhàn)中去。赦免越國,消除自己的后花園隱憂,下一步就是北望中原,這才是吳王的內(nèi)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