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6 既不能流芳百世 不足復遺臭萬載 —— 一代梟雄 桓溫1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南朝著作郎 4817 2021-01-05 09:00:00

  “殺人啦,殺人啦!”,喪廬內(nèi)一片大亂,一名身穿孝服的青年壯士倒在血泊之中,靈堂中的吊客、僧侶、巫師向堂外四散奔逃。

  靈堂中還有三名青年人,其中兩名穿著孝服的青年人正在手握寶劍,驚恐萬分的看著地上的死者以及死者身旁頭裹白布的人。

  這人少年模樣,看上去年紀不過十七八歲,但是生的極為雄壯,一臉英氣,特別是兩撇劍眉以及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眸讓人過目不忘。此人手拿短劍,劍尖處正滴著鮮血。只看他扯下頭上的白布,快步朝執(zhí)劍的兩人逼去。

  兩名身穿孝服的青年人渾身顫抖,其中一名年紀稍長者,雖然恐懼,但事已至此只能舉起寶劍,朝少年揮去。少年略微偏了偏身子,閃過一擊,接著一劍刺進了對方的心窩。中劍者慘呼一聲,然后倒下。剩下的那個穿孝服者,嚇得丟下寶劍,想要躍窗而走,只可惜腿剛剛跨出窗外,就被少年的短劍從背后刺了個透胸而過。孝服者看著自己胸口伸出的劍尖,滿臉恐懼而又不可思議的神情,接著向后倒去。

  少年在靈堂之上連殺三人,一臉志得意滿的表情,轉(zhuǎn)身毫無畏懼走出靈堂,并朝大門處穩(wěn)穩(wěn)的邁步而行。院內(nèi)眾人紛紛躲避,無人敢攔,就連拿著兵器的家丁也只敢遠遠的吊在他身后,不敢上前。

  就在少年走到大門口的時候,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光天化日入喪廬行兇,賊子敢留下姓名嗎?”。

  少年聞聲突然停下了腳步,駭?shù)母砗蟮募叶〖娂娡A讼聛恚竺娴牟恢懊嫱O?,一推一擠險些跌倒一片。少年緩緩轉(zhuǎn)過身,一臉輕蔑的說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焦國龍亢桓溫是也!”。院內(nèi)眾人聽到“焦國龍亢桓溫”幾個字后,忍不住發(fā)出一陣驚嘆之聲......

  此少年正是桓溫,字元子,祖籍焦國龍亢?;笢厣聛砭彤愑诔H?,名士溫嶠見到后,曾吃驚道“此兒奇骨,將來必英雄也!”。桓溫的父親桓彝在西晉時為豫州主簿,永嘉之亂后隨晉室南渡。桓氏祖先乃是東漢名儒桓榮,但到他這一輩早已不復家族當年榮光。南遷江南后,桓彝改弦更張,緊跟當時的潮流,附庸風雅并極力結交當時名士,經(jīng)過十數(shù)年的努力,終于“揚名立萬”,成為“江左八達”之一。由于名聲的提高,桓彝的仕途也一路順風順水,直至散騎常侍、宣城太守,封爵萬寧縣男。

  蘇峻之亂時,桓彝受命馳援建康。當時蘇峻勢大,諸路援軍降敵者甚多,部屬也勸他暫時降蘇,等待機會?;敢吐勓源笈溃骸拔岬仁朗車鳎瑧攬笏罋?,怎能委身于叛賊,如果戰(zhàn)敗,有死而已!”?;敢鸵闳粵Q然的率軍與叛軍決戰(zhàn),無奈兵敗身死。

  按理說戰(zhàn)場之上,明刀明槍生死有命,但是桓彝的敗亡卻有很大原因出于自己人的背叛。當時的涇縣縣令江潘突然降敵,導致桓彝后路被截斷,腹背受敵,被困孤城,最終落得兵敗生死。

  當年只有十五歲的桓溫聽聞父親慘死,痛哭泣血。他聞雞起舞,枕戈待旦,立志為父報仇。蘇峻兵敗后,江潘因反正及時而被朝廷赦免,但是桓溫立志報仇的消息還是讓他擔驚受怕,日夜提防。

  三年后江潘病亡,他的三個兒子害怕桓溫會乘機尋仇,于是個個持劍在側,并安排家丁嚴加防范。誰知桓溫竟然假扮成吊客混進了喪廬之中,于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在那個時代,桓溫尋仇殺人的舉動不但不會受到官府的制裁,反而因為他為父報仇的大孝行為而受到了當時世人的一致贊揚,被人比作當年的吳主孫權。晉明帝也因其孝勇,讓他承襲了父親萬寧縣男的爵位,并把姐姐南康長公主下嫁于他,同時拜他為駙馬騎都尉,桓溫從此正式步入仕途。

  不久之后,桓溫出任瑯琊內(nèi)侍,加輔國將軍。東晉建元元年七月,荊州刺史庾翼上表北伐,朝廷雖然反對,但礙于庾氏當時權傾朝野,只能同意,并安排桓溫擔任北伐軍前鋒小督,假節(jié)。

  桓溫由此與庾翼交好,兩人立誓要共濟天下!庾氏一族是東晉的豪門大閥,王氏一族衰落后,庾氏崛起,庾亮、庾冰、庾翼個個權傾朝野,庾翼在兄長庾亮去世后,繼承其荊、江、豫三州刺史的官職。得到庾翼的欣賞,對桓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助益。

  不久之后,桓溫因為戰(zhàn)功受到庾翼的推薦,出任徐州刺史,并都督徐、青、兗三州諸軍事。

  永和元年庾冰、庾翼相繼病亡,庾氏一族開始衰落。庾翼臨終前向朝廷推薦自己的兒子庾爰之為荊州刺史來繼承自己的官職,但朝廷上下卻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一些人認為庾氏一族世代鎮(zhèn)守荊州,在西藩極具影響力,不能輕易改變;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再讓庾氏繼續(xù)掌權,要乘庾氏核心人物去世的機會,削弱庾氏一族。

  當時輔政的侍中何充就屬于后者,他環(huán)顧朝廷,認為“桓溫英武過人,又文武識度,西藩之任,無出溫者!”,所以極力的推薦桓溫出任荊州刺史。但丹陽尹劉惔卻看出,桓溫雖然身懷大才,但是卻頗具野心,于是上書朝廷道“桓溫不可使他鎮(zhèn)守形勝之地,也不可使他擔任要職,應當設法抑之。會稽王乃宗室棟梁,應當自鎮(zhèn)上游,惔愿為其軍前司馬!”。會稽王司馬昱乃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幼子,晉明帝司馬紹的幼弟,明帝去世后受命輔佐幼主。他可不愿意離開建康繁盛風流之地,于是趕緊配合何充,一起推薦桓溫出任荊州刺史。

  永和元年八月,桓溫正式被朝廷拜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南蠻校尉,持節(jié)并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開始掌握長江上游的兵權,此時的桓溫年僅三十三歲。

  不過荊州刺史一職可不是閑差,當時的荊州不但需要北拒胡虜,還要面對西邊蜀地的成漢政權。西晉末年天災橫行、戰(zhàn)亂不斷,益州蜀郡的氐族人李特、李流兄弟率領流民起義,并率軍攻打成都。李特不幸戰(zhàn)死,李流繼領余部與官軍作戰(zhàn)。不久后李流病死,李特的兒子李雄臨危受命,率眾攻下成都,隨后占領整個梁益二州,李雄先稱成都王,西晉光熙元年六月李雄正式稱帝,改元晏平,定國號為“大成”,后來的繼承者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成漢政權是十六國第一個建立的割據(jù)政權,李雄在位三十年,他在世時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yè)。等到李雄一死,成漢內(nèi)亂四起,十幾年間王位更迭頻繁,國力漸弱?;笢爻鲦?zhèn)荊州后,當時成漢的君主是李勢,此人驕狂吝嗇,貪財好色,殺人奪妻,不理國事,又殘害大臣,濫用刑法,蜀中因此人人自危。桓溫一直等著機會建立功業(yè),如今成漢這般光景,他認為伐蜀的時機已經(jīng)到來,江夏相袁喬對此極力贊同,建議桓溫率領一萬精兵輕軍速進,直攻成都。同時,他分析北方的后趙政權自顧不暇不敢趁機進犯,打消了桓溫的顧慮,桓溫遂決定伐蜀。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溫上疏朝廷,請求伐蜀?;笢刂莱⒁欢ú辉?,于是不等朝廷回復,便與征虜將軍周撫、輔國將軍司馬無忌率軍西進,并任命袁喬率二千人為前鋒。

  果然當朝廷知道桓溫西征之后憂慮不已,擔心桓溫兵少,孤軍深入險地,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影響朝廷威望,導致北虜?shù)挠J覦。滿朝之中只有當初反對桓溫擔任荊州刺史的劉惔堅信其必能得勝。

  桓溫兵至青衣,蜀主李勢命將領李福、昝堅率大軍趕赴合水,以抵御晉軍。蜀軍諸將欲在江南設伏,昝堅卻從江北鴛鴦琦渡江,向犍為開進,結果與晉軍異道而行。同年三月,桓溫兵至彭模,留下參軍周楚、孫盛看守輜重,自己親率步兵直趨成都。李福得知桓溫突襲彭模,立刻緊急回軍,卻在途中被孫盛等人擊退。而桓溫則三戰(zhàn)三勝,擊敗李權等部漢軍,進逼至成都城下。

  昝堅趕到犍為,未遇晉軍,便從沙頭津渡江還軍,卻得知晉軍已攻至成都城外十里陌,因此不戰(zhàn)自潰。李勢只得集結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zhàn)。當時戰(zhàn)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zhàn)死,蜀軍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的馬前。諸將皆懼,意欲退兵,但桓溫策馬持槊,命令鼓吏擊前進鼓。并一馬當先迎戰(zhàn)蜀軍,袁喬也乘勢督促軍士奮戰(zhàn),終于反敗為勝,大敗蜀軍?;笢爻脛俟ト氤啥?,并焚毀小城。李勢乘夜逃走,遠遁九十里,走投無路之下最終決定投降?;笢亟邮芷渫督担瑢⒗顒菟屯?,成漢政權至此滅亡。

  桓溫平蜀后,在當?shù)嘏e任賢能,援引賢才為己用,同時安撫蜀地?;笢匾驗闇缡褚粦?zhàn)成名。朝廷因為其平蜀之功,欲封桓溫為豫章郡公,卻被尚書左丞荀蕤勸止。最終,桓溫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

  此時的桓溫已經(jīng)擁有荊、江、益、梁等八州之地,帝國西部的半壁江山被其統(tǒng)領,桓溫自行招募軍士、籌備糧餉,隱然間已經(jīng)和朝廷分庭抗禮。輔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對此十分后悔,只得提拔隱居十年,以清談聞名的殷浩入朝,并以揚州刺史的要職相授,又拜其為建武將軍,打算用他來抗衡桓溫。

  殷浩乃江左名士,少年之時就享有美名,他精通玄理,特別善于辯論,被世人極力推崇。殷浩數(shù)次拒絕朝廷征召,并在荒山隱居十年,世人皆把他比作管仲、諸葛亮。王、謝、庾三族當政時紛紛寫信邀其出山,都被他拒絕。如今桓溫勢大,司馬昱再派人征召,殷浩仍然推辭。司馬昱不得不親筆寫信道“國家正當危難,衰敗已到極點,幸而時有英才,不必尋訪隱居奇賢。足下見識廣博,才思練達,為國所用,足以經(jīng)邦濟世。如若再存謙讓之心,一意孤行,我擔心天下大事從此將要完結。如今國家衰微,朝綱不振,一旦亡國,恐怕我等將死無葬身之所。由此說來,足下的去留就關系到時代的興廢,時代的興廢事關社稷存亡。足下長思靜算,就可以鑒別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廢棄隱居之心,遵循眾人之愿。”,殷浩也許是覺得再難推辭,也許認為時機成熟,于是在表現(xiàn)出萬般無奈下接受了征召。

  桓溫洞悉朝廷的意圖后十分惱怒,但是由于兩人自幼相交,桓溫了解殷浩只是空談務虛之人,所以并不懼怕。殷浩與桓溫皆是年少成名,所以一直明爭暗斗?;笢卦?jīng)問殷浩“你我相比,如何?”,殷浩回道:“我與你交往非只一日,我認為要稍勝你一籌!”?;笢匾院澜茏栽S,經(jīng)常輕視殷浩,殷浩也不把桓溫當回事。

  東晉永和五年,后趙石虎病逝,國中大亂。晉國朝廷準備乘機北伐,收復中原。于是拜殷浩為中軍將軍、假節(jié),都督豫、揚、徐、兗、青五州諸軍事,令其率軍北伐。殷浩積極準備,打算一舉收復失地,力圖報效朝廷。然而此時桓溫也上疏要求北伐,朝廷自然不會再讓他坐大,于是下旨婉拒?;笢夭粡?,并率兵馬沿江而下,以北伐的名義進逼京畿。

  朝廷震動,殷浩也大為惶恐,打算辭職來安撫桓溫,但是卻被尚書令王彪之勸阻。朝廷為此大加賞賜桓溫以安其心,司馬昱更是親自寫信勸慰桓溫,并以太尉之職相與?;笢仉m然沒有接受,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退回了荊州。

  此后數(shù)年中,殷浩代表朝廷數(shù)次北伐中原,但是空有報國之心,卻只知空談的他,根本不是統(tǒng)軍作戰(zhàn)的料,白白浪費了中原大亂的大好時機不說,還讓朝廷損兵折將,耗費錢糧無數(shù)。朝廷上下一片怨恨之聲?;笢爻藱C上疏朝廷,列舉殷浩的罪狀“中軍將軍殷浩深受朝廷恩典,身居要職,朝廷對他寵信不疑,兩次讓他參與朝政,而他卻不能恪守職分,擅自離任或超越職守,隨心所欲。自羯胡衰亡以來,中原大地,群兇殘殺不休,百姓涂炭,人人企盼官軍去拯救他們。殷浩受命北伐,卻無報仇雪恥之志,他樹立朋黨,制造事端,終使仇敵大肆殺戮,奸逆蜂涌而起,華夏大地紛擾動亂,百姓困苦不堪。殷浩懼怕朝廷怪罪,為求恕罪,聲張進討敵寇。駐兵壽陽,卻長期按兵不動,竭盡國庫的資財、五州的人力。他糾合無賴之徒,以求自強,封賞無定規(guī),猜疑陷害無所顧忌。羌帥姚襄率部歸順朝廷,將母弟送入京城做人質(zhì),殷浩不但不予以安撫,使之為朝廷效忠,反而設計陷害,兩次派刺客行刺姚襄,被姚襄發(fā)覺。姚襄迫于無奈背叛朝廷。禍亂叢生,自殷浩開始。天怒人怨,成為眾人所唾棄的對象,所帶來的災禍,將危及國家社稷,這正是臣之所以起居失措、惶恐不安的緣故。若陛下寬宏大量,不忍心誅殺殷浩,也應將他放逐到邊遠荒蕪之地。這樣做雖抵消不了殷浩彌天的罪責,但可以使后人引以為誡。”。

  由于桓溫的進逼,加上滿朝的怨恨,朝廷不得已把殷浩貶為庶人,發(fā)配東陽郡。殷浩雖被發(fā)配,可他神色淡然,毫無悲傷之色,但家人卻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常拿著木棍在空中亂畫。

  桓溫對親信郗超言道:“吾自幼與殷浩相交,他并不如我,但是他能言善辯,品格高尚,如果可以擔任尚書令或者仆射,必是朝廷棟梁,如今結局皆是朝廷用人不當??!”。

  后來桓溫當政之時,親自寫信給殷浩,打算啟用他擔任尚書令。殷浩大為興奮,欣然同意,寫好回信,但又怕言語之中會有不妥之處,數(shù)番拆開修改,結果信寄出去時,由于過度興奮,誤將白紙放在了信封之中。

  桓溫看到白紙后,既失望又氣憤,以為是殷浩戲弄自己,于是兩人再無交往,殷浩也失去了重返朝堂的機會。

南朝著作郎

一代梟雄桓溫,東晉的傳奇人物,將用三章為其作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